1、祝 福 鲁迅小说常识: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典型的艺术形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损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偟1936 年斯诺写的挽联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2、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集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走近鲁迅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1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3我哪里是天才
3、,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7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辛亥革命时的鲁迅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
4、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关于“呐喊”一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提到过,他对于中国社会有一个比喻,他把黑暗的中国社会比方成一间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面的人在沉睡中都要被憋死了,先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呐喊叫醒民众,起来打破这间铁屋子,改变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因此他把自己的小说集起名为呐喊。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他把这
5、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是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关于“祝福”“祝福”,在绍兴土话里就是“请大菩萨”、“祝福菩萨”,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时候是女人们最忙的时候。一般人家有“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鱼必须是活的。福礼须盛于大桶盆,猪头之嘴须朝上,鸡、鹅须曲身跪腿,头朝福神,以示恭迎;一尾活鲤鱼在鱼的眼睛上用大红的福字贴上。上好福礼就拜菩萨.祝福仪式由男性当家人主持,全家男丁按辈份、年龄,依序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
6、回避,寡妇更不允参与,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祥林嫂这样丧夫再嫁的寡妇,是连祭祀的东西都不能碰的,所以在一年最忙的时候,祥林嫂却成了最闲的人,让她有一种失败感,一种罪恶感,最后在祝福声中走上了死路。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并初步掌握它们的鉴赏方法2、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祥林嫂的变化,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体验祥林嫂命运悲惨的根源重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注音 寒暄送灶陈抟
7、朱拓荸荠 门槛咀嚼渣滓炮烙窈陷 草窠蹙缩歆享牲醴唾弃 蹒跚一瞥驯熟俨然醉醺醺xunzo tunt B qiknjjuzPo lu yokcxnl tuPn shnpixnynxn 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情节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祥林嫂凄然死去(3-33)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倒叙顺序整体感知 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倒叙(1)设置悬念: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
8、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2)形成对比: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
9、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肖 像 描 写第1次第2次第3次脸色精神状态衣着饰物眼睛两颊青黄青黄黄黑红无血色削瘦不堪顺着眼顺着眼有泪痕间或一轮消尽悲哀白乌蓝白白乌蓝白竹篮破碗竹竿较好不精神麻木直着眼瞪着眼顺着眼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写到祥林
10、嫂的眼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再到鲁镇讲阿毛故事捐 门 槛不让祝福行乞问有无灵魂顺着眼安分顺着眼,眼角带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直着眼分外有神失神、窈陷眼珠间或一轮忽然发光精神有些麻木又有希望再受打击麻木一丝希望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 勤劳、善良、朴实、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在旧社会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
11、常严格地遵守着。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找环境。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从他们身上找环境。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人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
12、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善 良 的 祥 林 嫂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旧中国人民的命运:(1)想做奴隶而不得(2)暂时做稳了奴隶 鲁迅 小结: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封闭落后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亳无温情可言。可见,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冰封无化的世界里。这是祥林嫂悲剧发生的社会环境。小说中有自然环境描写吗?试分析。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讨论探究一:祥林嫂的死因?你如
13、何认识祝福的社会意义?谁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最主要的元凶?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讨论探究二: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祥林嫂的反抗与封建礼教吃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讨论探究三: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1、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事件牵动出来的。3、把祥林嫂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
14、”的环境中,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从而深化主题,把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进一步强化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以“我”为叙述人的意义何在?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同情弱者,但面对鲁镇社会的黑暗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在失望和痛苦之余希望卸去负疚感。因此说,我的灵魂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祝福中,作者选择“我”一个远离故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原因在于:第一,故事中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没有一个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只有远离了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
15、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第二,小说通过对“我”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突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 情。欣赏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描写(重点句子理解)1、品味“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一段话的妙处。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2、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庆倦了的陈旧的玩物“,一句中”百无聊赖和尘芥堆的含义是什么?“百无聊赖”指祥林嫂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感情上都没
16、有寄托依靠;尘芥堆即垃圾堆。形象说明了祥林嫂之类的没有任何依靠的穷苦人就像垃圾一样被鲁四老爷之类的人遗弃。3、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昕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昕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本段中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土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4、小说以“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收束全文的美学价值何在?将鲁镇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的惨象形成鲜明对照,并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控诉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