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6 ,大小:1.78MB ,
资源ID:90379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37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9 第9讲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9 第9讲 .ppt

1、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第9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总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新中国成立(19271949 年),主要处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是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阶段 政治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通过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的任务 经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一、政治上新民

2、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发展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_、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途中的_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2)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继而制造东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_。(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遵义会议民族危机2胜利全民族抗战与解放战争(19371949 年)(1)全民族抗战日本的侵华罪行: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组建“七三一部队”,研制、使用化学细菌武器作战;对根据地扫荡,实行

3、“三光”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重大战役:_、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境外战场:1942 年,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 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抗战胜利的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的选择,即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国共两党进行_,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

4、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_,开始战略反攻。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第四阶段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大别山二、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民族工业的发展(1)较快发展 原 因:南 京 国 民 政 府 统 治 前

5、 期,开 展“_”,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_双重压迫。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美国和官僚资本2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礼仪式进一步变革。(2)交通业: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1920 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_拉开序幕。(3)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4)影视业: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3040 年代诞

6、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民航业三、文化上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发展概况过程时期代表著作、观点 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 1945 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高频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及抗日战争考题印证1(2017高考全国卷,T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

7、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选 B。由材料信息“共同利害”“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内容可知,中共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共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革命”,A 项错误,排除;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C 项;材料与“反抗国民党政府”无关,排除

8、D 项。2(2017高考全国卷,T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选 D。由材料信息“群众组织”“404 万人”“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

9、了山东根据地的情况,C 项以偏概全,错误。3(2017高考全国卷,T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选 B。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 项正确。A、D 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

10、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 项错误,排除。4(2016高考全国卷,T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选 D。由材料可知,国民党想通过这一举措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并不是为了塑造政府形象,故 D 项正确,排除 B项。材料中国民党的做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排除 A项。材料不涉及抗战领导权的问题,排除 C 项。5

11、(2015高考全国卷,T30)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选 B。本题关键信息是“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

12、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 B 项。6(2015高考全国卷,T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劵”,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经济负担,所以 B 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 项错误;封

13、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所以 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 D 项。深化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5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

14、时调整土地政策:全民族抗战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点演练1(2017全国百所名校高考冲刺卷)1932 年 5 月 9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 12 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类似法令()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解析:选 A。根据题意,惩治腐败的法令有利于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故 B 项错误;法令不能

15、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法律至上,仅仅是为巩固政权进行的法令建设,故 D 项错误。2(2017全国百所名校高考冲刺卷)1947 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解析:选 A。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 1947 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 A 项正确

16、,经过 1948 年至 1949 年初的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 B 项错误;1949 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 C 项错误;到 1949 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 D 项错误。高频考点二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策调整考题印证1(2016高考全国卷,T30)如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 D。19271936 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 项错误;利用人民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在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

17、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 项错误;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 D 项正确。2(2016高考全国卷,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 D。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 项排除;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

18、料中讲的是日伪纺织企业及敌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C 项“开始”说法错误;D 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深化拓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整顿税务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控制金融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改革币制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

19、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特点(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3)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3评价(1)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2)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

20、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对点演练1(2017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验)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这一措施的结果是()A便于官僚资本搜刮百姓B推动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C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D致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舞台解析:选 A。材料“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的措施便利了蒋宋孔陈四大官僚资本控制金融、剥削百姓,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关系,故 B

21、 项错误;对外贸易顺差与当时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2(2017洛阳高三质检)下面是 1943 年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项目数量占全国比例(%)棉纺织厂106 家43 总资本3 437 万元(法币)49 动力设备3 641 马力51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B陕西工业发展推动了国防建设C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分布D抗战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变化解析:选 C。材料是“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发展的状况,与国家产业结构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是“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与国防建设无关,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表格可知,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大,

22、因此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以推出 C 项结论,故 C 项正确;材料“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体现的是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不能反映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故 D 项错误。盲点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考题印证(2014高考全国卷,T30)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

23、世界格局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7 年 11 月”进行分析。1937 年 11 月正处于中日淞沪会战晚期。日本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并逼近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故本题选择 A 项。B、D 两项并不是当时顾维钧的主要想法,而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知识补缺抗战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合作。1942 年元旦,中美英苏等 26 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2过程(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行动正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

24、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而英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2)1943 年 1 月 11 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3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

25、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对点演练11938 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 年 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解析:选 D。材料中的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主张取决于中国抗战的态度,非中国外交努力的结果,故 A 项错误;由“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

26、,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可知这是日本诱降中国的策略,故 B 项错误;日本“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的策略是为了让中国政府投降,不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C 项错误;日本的策略目的是让中国投降,而英国、美国的政策则是让中国继续抗日,据此可知中国的抗战对世界格局有重大的影响,故 D 项正确。2(2017长郡中学高考冲刺训练)1942 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推动世界

27、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解析:选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宋美龄访美之前就已经建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宋美龄这是在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民国政府的束缚,故 B 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拒绝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意志与能力,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争取美援的相关信息,D 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排除。盲点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考题印证(2016高考全国卷,T29)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

28、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选 A。由题干材料可知,根据地的水稻产量大大提高,米价较国统区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A 项正确。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项说法错误,当时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用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D 项“打破”说法错误,排除。知识补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

29、路线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全民族抗战时期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

30、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 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年 9 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原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

31、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对点演练1(2017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在 1929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 1928 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解析:选 B。据材料“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可得这一转变结合了国情和革命的实际(尤其是土地革命的发展),说明了

32、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从而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故 B 项正确。2(2017重庆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1936 年 4 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尚未分配土地的地区,今后应执行不没收富农的财产,富农有与贫下中农分得同等土地之权的新策略。这一新策略()A放弃了土地革命的要求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适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D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解析:选 C。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始终坚持土地革命,只是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的做出调整,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日本侵华局势的不断紧张是中共做出调整的原因,与反“围剿”无关,故 B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33、 C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国共合作尚未形成,故 D 项错误。盲点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考题印证(2017怀化高三模拟)如图是 1919 年 5 月 4 日时事新报刊登的漫画。这幅漫画()A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B促使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C引发国内民族情绪的高涨D体现出中日民族矛盾的高涨解析:选 C。注意时间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 19 世纪末,故 A 项错误;北伐战争是 1926 年开始,故 B 项错误;1919 年 5 月 4 日正是国内五四运动的时间,漫画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分赃和侵犯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找不到谁来主持公道,继而引发国内民

34、族情绪的高涨,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日民族矛盾高涨,故 D 项错误。知识补缺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2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

35、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3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对点演练1(2017孝义高考考前质检)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多不提及。这表明他们()A突出民族革命目标 B重点反对列强侵略C缺乏

36、动员民众意识D弱化宪政民主任务解析:选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部分,“同盟会会员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他们突出民族革命目标,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同盟会会员在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与动员民众意识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同盟会会员把推翻满清统治作为当时主要的奋斗目标,故 D 项错误。2(2017泉州高三质检)时代周刊报道:19311933 年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该材料反映了

37、()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C抗战以来民族意识增强D南京国民政府积极主动地抗日解析:选 C。材料信息无法反映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故 A项错误;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 19311933 年抵制日货运动迅速发展,且出现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表明抗战时期随民族危机加深,反日抗日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故 C 项正确;1931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仍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没有积极主动地抗日,故 D项错误。视点 20 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考题印证(2017北京东城区高三期中

38、)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A是一场全民族抗战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解析:选 C。材料没有涉及全民族抗战,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与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无关,故 B 项错误;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都公认中国大陆是日军陆军主战场,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故 C 项正确;“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中外关联领域表现 政治列强侵华第一

39、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联(俄)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领域表现 经济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国民政府统治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思想文化思想解放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理论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对点演练1(2017

40、昆明第一中学高三模拟)1927 年日本东方会议提出:“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这说明了日本()A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东三省B侵略计划中东三省的地位重要C侵占东三省是为打击美国D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性质不同解析:选 B。东方会议是 1927 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而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主要是讨论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并非仅是东三省,故 A 项错误;东方会议是日本决定加紧推行侵华的大陆政策的关键性会议,材料中强调“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表明东三省地位重要,故 B 项正确;“为打击美国”与材料中

41、“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不符,故 C 项错误;性质都是侵华,故 D 项错误。2(2017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史迪威(时任驻华美军总司令)向马歇尔(时任陆军参谋长)建议说:“我们援华的目的是支持中国抗日,那么凡是中国境内的抗日武装,都有权利得到我们的援助。我只想将我们对华援助的物资,拿出一小部分给中国共产党,支持他们抗日。”马歇尔答道:“你说服我并不难,因为你和我都是军人。但是,你要用这些话去说服总统,那就不行了,因为政治家思考的方法与我们不同。”这段对话反映出()A美国援华的根本目的是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B在援华物资分配上美国军方与美国政界存在根本分歧C美

42、国在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及战后的战略意图D美国政界没有正确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解析:选 C。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援华抗日的物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这说明美国援华的目的除了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以外,还另有所图,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在援华物资分配上美国军方与美国政界存在根本分歧,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援华抗日的物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这说明美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考虑到了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国家利益及战后的战略意图,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国政界对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评价,故 D 项错误。3(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调研)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这反映了当时()A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解析:选 A。由于冷战在 1947 年 3 月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为了维护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必须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 A 项正确。专题强化训练(九)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