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36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6 微专题六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主线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3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

2、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系统归纳时间代表人物 代表阶级 主张 实践结果 19 世纪4050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19 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展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时间代表人物 代表阶级 主张 实践结果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 孙中山 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时间代表人物 代表

3、阶级 主张 实践结果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酝酿组织工人阶级政党跟踪训练11839 年 9 月,在广州禁烟已有 9 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解析:选 B。材料内容中林则徐对英国有一定了解,说明林则徐并未盲目排外,故 A 项错误。从林则徐的奏折内容可知,林则徐是从传统军事战略的角度推断英国因国小,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但没有看到英国此时已是工业资本主义强国,国

4、力强大,侵略中国是满足其商品输出的要求。这说明当时的林则徐思维固化没有看清本质,故 B 项正确。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了解西方,并未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林则徐的相关史实,且材料未提供林则徐个性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2有学者在论述中国 19 世纪 70 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

5、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选 B。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并没有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造成太多的冲击,故 B 项正确。3(2017榆林高三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熔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选 D。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熔铸,不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故 A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 B 项错误;材料“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这才是孙中山这样推崇“博爱”的目的,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