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367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17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 第29讲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b c c 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倡导儒学(2)太学的创建(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b b c 考点一 百家争鸣 知识梳理 一、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重要贡献 孔子 春秋 政治方面核心是提出“仁”与“礼”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_”,主张建立一个_社会;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_之风,主张_,以“六艺”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编纂方面编著_统称“六经”,_是其弟子所编 _了儒家学派 德治礼乐文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诗书易礼乐春秋论语开创孟子 战国 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_”学说;提出“_”的民本思想 _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荀子 天人关系上认为“_”、“_”、“_”;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广泛_各家思想的精华,_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仁政民贵君轻继承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吸收丰富二、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 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蕴涵_;政治上主张“_”,幻想建立“_”的社会 庄子 战国 和老子

3、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_”,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消遥自得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齐物法家 韩非 战国 集法家思想之_,将“_”、“_”、“_”三者糅合为一;主张加强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_ _”,“_”的改革主张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旨是“_”,以此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大成法术势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兼相爱、交相利三、(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 1.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的

4、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_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_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道家法家要点突破 要点一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儒家民本意识 史料 识图解史(1)图示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周礼。“克己复礼”以为“仁”。图示显示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其内在联系。提示:仁是内在自觉的道德要求,礼是外在要求的社会规范;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际关系

5、保持“仁”的常态化。(2)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有君舟民水理念。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提示:(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2)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要点二(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史料 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的大智谋。冷成金读史有智慧 读史用史

6、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提示: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题组训练【例】史料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判断(2016年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解析“无为而无不为”典型反映先秦道家思想主张。故选B项。答案 B 练1 史料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的判断 (2015年9月浙江选考调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

7、,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翟 D.韩非 解析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革思想。故选D项。答案 D 练2 综合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 (2016年3月温州选考模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解析 A项为孔子思想主张;B项为孟子思想主张;C项为道家思想;荀子继承发展孔子“仁”“礼”思想,提出“礼法”思想,对战国法家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故选D项

8、。答案 D 练3 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意义的考查(加试)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知识,可推断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项出现在秦朝且对文化发展是一次摧残,C项出现在西汉时期,D项则出现在隋唐时期。故答案为A。答案 A 考点二 汉代儒学 知识梳理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1)汉武帝时期,中国“_”局面得

9、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大一统2.措施(1)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_、推行教化。“_”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3)重用儒生、设置_,表彰六经等,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德政一统太学3.影响(1)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_的自由发展。(2)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学术思想二、太学的创建(b)1.创建:

10、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_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官方三、(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1.含义:隋唐时代开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_为考试内容。2.影响 儒学经典(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2)有益于中国_的稳固。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专制主义政治体制(3)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

11、风尚,有益于社会_风气的形成。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_的原则。(4)知识分子以_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_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重学公平公正仕途科学技术要点突破 要点一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史料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读史用史 史料中“白衣”指平民,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出现史料现象的推动因素及影响。提示:因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起用儒者参

12、与国家大政,直接促成儒学地位的提高,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要点二 太学的建立及(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史料一 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识图解史“讲经图”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指出图示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你如何认识?提示: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经学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史料二 以科举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与精英选拔制度,既是维系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杨齐福科学制度与近代文化 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试从文化影响角度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理解。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知识

13、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其导向下,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和文化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等。题组训练【例】史料考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014浙江学考)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建立“中朝”C.独尊儒术 D.推崇理学 解析 A项是秦始皇的举措;B项是汉武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项宋朝形成理学,均排除。答案 C 练1 史料考查董仲舒思想内涵(2016湖州高一期

14、末)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A.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董仲舒认为百姓有善质但未能善,于是天意立王来管理,使之为善。体现君权神授思想。故选B项。答案 B 练2 设置情景考查太学创建的影响 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四书集注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四书章句集注是由宋朝朱熹编著。答案 D 练3 对科举制文化影响的考查(加试)(原创)隋唐时代,古代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实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其带来的文化影响不包括()A.儒生成为古代文化、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B.儒学因此而显荣,并逐步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C.促进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的进步 D.科举考试能促成广泛而持久的读书风尚 解析 科举只考四书五经,文人学士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不利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