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91.80KB ,
资源ID:90308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30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绝密启用前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周考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3分,25小题,共75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Na+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H

2、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3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BCD4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

3、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生长素由移向,所以处生长速度比快D生长素由移向,由移向5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6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的成年个体生活在水体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底层的成年鱼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该种鱼的幼体

4、与浮游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D该成年鱼及其幼体水中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7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一半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D草原上放牧的羊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8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

5、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9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0每年冬天都有天鹅从西伯利亚前往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天鹅湖越冬。由于天鹅栖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来越冬的天鹅数量不断增多。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天鹅种群密度

6、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天鹅种群密度的过程中,由于天鹅警觉性很高,惊动后很难重捕,因此造成调查后得出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偏大C某天鹅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其对天鹅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影响D天鹅种群在荣成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11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甲种群数 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

7、度由弱到强再到弱12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13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b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猞猁1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

8、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C鲢鱼和鳙鱼、青鱼、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甲池塘中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较高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16我国某地采矿塌陷区采取生态修复的方法,经科学引种,开创了水生作物栽培、水产养殖和湿地景观开发的

9、生产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引入新物种后,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生态修复后,该区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富集到人体内17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B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C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D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18某块农田采取退耕还林措施后的几十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杂草丛生小灌木出现乔木出现形成树林。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物种间的捕食关系对种群的发展有利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

10、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逐渐被树林代替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该群落的演替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19下列选项中一般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地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20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査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21下列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正确的

11、是(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蚯蚓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的数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C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小D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种群密度最大的样方作为实验结果22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2

12、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24南极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仅有的人类干扰较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下图表示南极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C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图中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是竞争关系25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

13、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二、综合题(共3题,25分)26(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査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2)该食物网中,青蛙占有_个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系属于_。(3)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2分),此食物链中蛇为_(初级/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27(9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图1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图2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

14、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图1中表示_。(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2分)。(3)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个(2分)。(4)图2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 。(5)图2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

15、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型曲线。28(10分,每空1分)请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演替的问题:(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至少答一点)。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_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在“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_方法来统计丰富度。(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次生演替是在_ 基本保存,甚

16、至保留了_的地方发生的。(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演替的方向_。(4)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水分、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

17、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 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K+主要位于细胞内,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C正确;D.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

18、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HCO3-、HPO42-等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D正确。2D【解析】【分析】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的存在;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 血浆渗透压的大

19、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B.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B正确;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A【解析】【分析】图示中的a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指促甲状腺激素,c是指甲状腺激素,d是指肾上腺素,e是指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详解】当受到寒冷

20、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正确;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释放有活性的抗利尿激素是垂体,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同,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再根据题意作答。4D【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

21、题的能力。【详解】甲图显示:在NAA浓度由a增大至c的范围内,插条平均生根数目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对插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因缺少NAA浓度高于c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A错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但不能在尖端下面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向移动,但不能由移向,C错误;生长素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由移向,由移向,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D选项的判断。解答此题需理解如下图所示的植物向

22、光性的机理,从中挖掘出关键信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强于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据此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5D【解析】【分析】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详解】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这些树不是一个物种,故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这些鸟类不一定是一个物种,故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不是同一个物种,故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

23、龄的棕头鸥为同一个物种的全部个体,故为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D。6B【解析】【分析】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详解】A、该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止一种,故不能称作一个种群,A错误; 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 C、该种鱼

24、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7B【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称为K值。同一种生

25、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短时间内超越,但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不是不可超越,A错误;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家鼠种群数量降低,但环境容纳量不会变化,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资源,C错误;D、草原上放牧的羊过多,会使草场受到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D错误。故选B。8A【解析】【分析】【详解】A、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生长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般都是曲线Y的趋势,A错误;B

26、、依据图示可知,曲线X是表示的 “J”型曲线,曲线Y表示的是“S”型曲线,故曲线X可建立数学模型:Nt=N0 t,其中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份,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B正确;C、在曲线Y上,BC段表示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只是比开始增长的要慢些,但仍然在增长,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那么,种群的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正确;D、K值是环境对该种群数量上的最大容纳值,对于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K值是不同的,D 正确。故选A。9D【解析】【分析】已知L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即当L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L值大于1时

27、,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L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详解】A.因两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第一年末两种群的L值也不同,因此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A正确;B.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若甲种群起始数量远多于乙种群,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可能小于甲,B正确;C.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D.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即每年都是上一年的1.5倍,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

28、关键是抓住L值的内涵,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图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10B【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3.基因库: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详解】A、题意显示,决定天鹅种群密度的因素

29、主要是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B、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天鹅种群密度的过程中,由于天鹅警觉性很高,惊动后很难重捕,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少,因此造成调查后得出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偏大,B正确;C、某天鹅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这对天鹅种群的基因库有影响,C错误;D、题中显示天鹅种群在荣成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集群分布,D错误。故选B。【点睛】11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下降多于乙种群数量,所以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

30、能是牛,因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那种竞争关系,应不会使某种消失,B错误。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的话,乙为捕食者,到第7年时被捕食者数量为0,那么捕食者数量也会为0,C错误。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时甲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12C【解析】【分析】在群落中,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竞争。【详解】合理密植是防止种内斗争,属于种类关系;除草是防止其它生物与农作物竞争,是种间关系;除虫是防止害虫食用农作物,是种间关系。故选:C。13A【解析】【分析】据

31、图分析,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故;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详解】A、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b表示鹰,A正确;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表示寄生关系,而图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不利,C错误;D、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曲线b代表猞猁,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32、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4D【解析】由图可知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有共同的水层,所以是竞争关系,B错误。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有竞争关系,但鲢鱼和草鱼、青鱼间没有竞争关系,C错误。浮游动物是浮游植物的天敌,如果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增加,鲢鱼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正确。15D【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2、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3、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4、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

33、之则越高。【详解】A、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导致结果偏高,A错误;B、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物种的种类多少,而不是数量,B错误;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是为了争夺食物鼠,所以这两只猛禽属于竞争(种内斗争)关系,C错误;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6B【解析】【分析】矿藏开采后往往会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还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采矿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关键在于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后,植被增多,该区域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强。【

34、详解】任何一个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A正确;引入新物种后,随种群数量增加,天敌增加,食物空间有限,故种群不能成J型增长, B错误;生态修复后,群落结构更加复杂,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人的营养级较高,某些重金属离子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内, D正确;故选B。17C【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演替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外延与内涵。【详解】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故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属于迁入率,A正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与空间等,

35、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因此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属于争夺空间的竞争,B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而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属于对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因此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属于群落演替,D正确。18D【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

36、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捕食关系等种间关系能维持群落的稳定性,使得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种群的发展,A正确;B、群落中植物因光照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B正确;C、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演替的重要条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相关实

37、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C【解析】【分析】【详解】解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西北地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都是次生演替,而初生演替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并且需要很漫长的时间,C正确。故选C。【点睛】20D【解析】【分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

38、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査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21A【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记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的物种,A正确。探究生长素

39、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B错误。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大,C错误。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D错误。22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可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估算其数量。【详解】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

40、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故选C。23A【解析】【分析】【详解】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故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正确。植物有消费者,如菟丝子,故错误。动物也有分解者,如蚯蚓,故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分解者,故错误,因此选A。24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

41、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低。【详解】A、鞭毛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A错误;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没有营养级别,B错误;C、图中所示成分只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D、图中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是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25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V属于生产者,U、W、X、Y属于消费者,此外图中Z表示分解者。【详解】A、V处的箭头都是指出去,说明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

42、养级,A正确;B、V是生产者,而U直接捕食V,说明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正确;C、V是生产者,U、X是消费者,而Y捕食V、U、X,说明Y是杂食动物,其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D、W、X都以U为食物,而U是草食动物,说明W、X都是肉食动物,且均处第三营养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65 2 捕食和竞争 农作物鼠蛇 次级 【解析】试题分析:(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如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蛇

43、。(2)由(1)可知,蛇占第三、四、五营养级;青蛙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鸟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青蛙和蜘蛛同取食于昆虫,同时青蛙又吃蜘蛛,可见它们的关系属于捕食和竞争。(3)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过程流失的能量越少,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鼠蛇,其中蛇属于次级消费者。点睛:对于食物链与食物网考生需要注意的是:(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4)在食物网中,

44、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27出生率和迁入率 (-1)100% 或-1也可 21010 竞争 水平结构 次生演替 S 【解析】.分析题图1: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表示年龄结构,表示性别比例,表示标志重捕法,表示样方法。(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能使种群密度升高,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2)根据种群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 其中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后与增长前的倍数,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1。(3)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规格,总共400个小方格的计数室容纳培养液体积为110.1mm3=110-4mL。而

45、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为5个,在稀释100倍的条件下,计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4005100)(110-4)10=21010个。.分析图2:群落的结构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同一位置上出现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主要是群落在不同地段因各种因素出现镶嵌分布的现象。森林因大火被毁坏而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各类动植物在演替过程中一般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中三类植物的数量变化曲线。(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需要争夺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阳光、水分、营养元素等,构成竞争关系。(2)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因此这三类植

46、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由图可以看出,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近似于“S”曲线。【点睛】本题难点在于第(5)小题,计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应注意的四个方面:血球计数板的规格(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mm1mm0.1mm);稀释倍数;单位换算(1mL=103mm3);计算的总体积(如本题为10mL)。28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 抽样检测法 取样器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 原有土壤条件 植物的种子或

47、其他繁殖体 变快 未发生改变 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分析】样方法一般用于调查植物、及活动能力极弱的昆虫或虫卵,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样方法包括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例如调查某一范围内的老鼠的种群密 度。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见的如蜘蛛、蜈蚣、蚯蚓等,对取的样品中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抽样检测法是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方法,将样品放在计数板上,需要使用显微镜。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

48、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等。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采用抽样检测法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在“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方法来统计丰富度。(2)一

49、般来说,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主要原因是:次生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3)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但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4)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比较和概括,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