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6年高考地理专题精解五年高考 考点 命题趋势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然带分布规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特别是垂直自然带分布及成因分析更是考查的热点。命题是往往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变化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
2、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
3、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
4、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例练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2)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B.C.D.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有气候、地貌。松花江与珠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流量大小、水量变化、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由两地气候决定。第(2)题,图示影响地貌的因素有水文、气候、土壤和生物。表示地貌对水文的影响。C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
5、和气候类型关系图(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
6、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
7、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例练2】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 积温。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面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 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A.B.C.D.(2)某地水热状况
8、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 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A.B.C.D.解析 第(1)题,沿一定方向,甲图表现为热量的差异,乙图表现为水分的差异,因此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就热量看,该地处于热带,就降水看,该地处于湿润地区,因此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该地可能是水稻种植业或我国热带作物基地。答案(1)A(2)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
9、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该自然带在山地南坡位置比北坡高,则表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原理: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位置高于阴坡。(2)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原理:山地基带与其所在水平位置的自然带基本一致。(3)通过自然带数量判断山地
10、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原理: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4)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所在高度确定山地的纬度分布。原理:同一自然带,山地所在的纬度越高,其分布的海拔越低。【例练3】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2)题。(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解析 第(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2)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由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不同形成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
11、要的。AA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
12、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
13、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14、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例练4】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3)题。(1)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 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C.雨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D.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2)影响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相对高度(3)有关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A.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B.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C.影响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
15、东坡多解析 第(1)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第(2)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3)题,段西坡和东坡基带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导致的,属于非地带性。答案(1)A(2)A (3)B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16、图1常见图表图2图3判读方法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
17、坡;南半球则反之。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与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典题示例】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答案(1)C(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