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以学为先 自主生疑学法指导:1. 反复诵读,体味情感。2. 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把握以“喜”“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3. 结合课下注释,在文中圈出重点字词并试推断词义,疏理字词句,说出每段大意。4. 再读课文,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一、教材助读:1.解释一词多义为: 始为篱已为墙 以:以当南日 轩东故尝为厨 以手阖门庭中通南北为一 能以足音辨认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执此以朝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 先妣抚之甚厚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他日,汝当用之2.按要求回答问题。 (1)描写先妣的语句有哪些?请写出。 (2)描写先大母的语句有哪些?请写出。 (3
2、)“我”与妻子的情感怎样?请用结合关语句说明。 二、文本研习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文章开头,具体地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旧称“ ”,“ , ” 见其小; “ ”直接点明旧;“ , ” 见其破漏;“ , ,”则见其阴暗。这样写,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怡然自得。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后面四节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作者写了“ , , ”这三个典型的细节,写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这是可悲事之一。 ,
3、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最后两段, ,是可悲事之四。二、自主生疑 同伴互助 探究展学研读探究一、针对预习中“我的疑问”进行交流解疑二、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修葺后的项脊轩中有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能从你学过的诗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吗?一到两句即可。 2.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中折射的情感让你感动?谈谈你的看法。 三、整理重要文言知识当堂巩固 迁移运用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及写出画线句的句式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