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21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虽然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在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发展经济B. 武力掠夺C. 科技强国D. 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影响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方式,秦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都属于制度创新,D正确。治国方面不是发展经济,也不是武力掠夺,科技强国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B和C。2.春秋时期的政治

2、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A. 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 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D.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战国君主更青睐官僚政治,这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项正确;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并且宗法制度没有淡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学是当时的显学,故D项错误。【点睛】提取材料的

3、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中“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的信息反映了变化,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3.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的传说强调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说明法律的权威植根于罗马的历史传统,故D正确;材

4、料无法体现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具有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传说植根于历史传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

5、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

6、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5.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

7、出A. 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2009年美国否定“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由材料内容可知三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因而不能体现冷战阴影,排

8、除A项;早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便已开始分化,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三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D项。6.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可以看出,宋代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

9、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名师点睛】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并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反映了A. 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B. 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C. 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D.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答案】A【解析】材料“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出在明朝中后期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因其实用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故A项正确;B项是在宋末元初,排

10、除;CD项是在元朝,排除。点睛:“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棉布的作用。8.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A. 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B. 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 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前的经济问题。传统土纱并未退出中国市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而非输出资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不是原料产地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柱状图来看洋纱的输入越来越多,洋纱的输入必然会减少中国纱

11、线的生产,从而必然也就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故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名师点睛】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9.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

12、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A.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D.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工业被新科技工业所取代,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科技革命使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对科技的重视,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错误。10.1931年

13、,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 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 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1年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台枣铁路、码头等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B.正确。列强暂时

14、放松了对华侵略,在一战期间,故A.排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也在一战期间,故C.排除。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属于外因,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萎缩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始终没有成为近代

15、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1.阅读下面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格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0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095.37%A. 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B. 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C. 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历程D. 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信息反映了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由以国家定价为主到以市场调节价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即由计划向

16、市场转变的历程,故C正确;这个阶段政府并没停止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排除A;此时属于过渡时期,计划经济手段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表格信息体现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故选C。12.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D. 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

17、地位【答案】B【解析】“抢占了先机”是在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所以说是“傲视全球”,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在下两个世纪里(即19世纪),它将傲视全球”,A、C、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13.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A. 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

18、策B. 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D. 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胡佛任职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胡佛总统面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政策,这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对经济是有限度的干预,不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没有取得成效,故D项错误。14.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

19、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1971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D项。AB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本身并没有跳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点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体制有所调整,推

20、动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时期,积极地对美国进行争霸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同时僵化的色彩更加明显,最终其改革以失败告终。1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C.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

21、,美国利己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在遭到西欧和日本的强烈反对后,美国被迫妥协,而且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日本实力的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这反映了西欧和日本在国际经济中有了话语权,对美国经济政策进行抵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是对材料表面的理解,不涉及到任何具体的内涵;B选项错误,材料中只能体现出美国遭到了日本和西欧的联合抵制,没有看出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现象;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和欧洲反对美国的控制,而不是争夺世界市场。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22、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A. 异端思潮的影响B. 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C.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D. 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宋代理学的兴起,导致人们的个性受到理学的压抑。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17.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

23、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

24、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18.“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A. 民主思想的出现B. 天命观念的成熟C. 人文精神的跃动D. 王道学说的风行【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周朝改变了商代“天”神的观念,使其具有人格化的色彩,突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周朝是人观念代替神,故A项和B项错误;王道即仁义制天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9.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

25、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A 启蒙运动阻碍了思想解放B. 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C. 理性主义摒弃了人文主义D. 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可知,材料体现出一些思想家认为启蒙思想存在不足,这是对启蒙思想的反思,D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A错误;启蒙运动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B错误;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C错误。20.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

26、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

27、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21.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A. 强调西方传教士的

28、论述B. 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C. 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D. 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反映日本侵略中国;此时高中本国史将“四大发明”引入历史教科书,意在说明日本虽在军事上企图征服中国,但在文化上中国领先于日本,旨在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B项正确。A项说法脱离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排除。表面上是说明古代科技的影响力,实质上借“四大发明”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排除D。所以选B22.海国图志等著作在中国的社会精英中并没有流传开来,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发生过中外战争。1861年,中国

29、外事团队出使泰西,在他们留下的出游笔记中,只有对西国繁荣的欣羡。材料主要体现了A. 鸦片战争后中外经济联系加强B. 士大夫对外来事物认知的缺失C. 新思潮未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D. 清朝继续维持闭关自守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发生过中外战争”、“在他们留下的出游笔记中,只有对西国繁荣的欣羡”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士大夫由对外事物一无所知到中国外事团对西方繁荣的羡慕,因此材料体现的是士大夫对外来事物认知的缺失,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外联系的加强,A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启迪了人们睁眼看世界,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C选项排除。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局

30、面,D选项排除。23.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这反映了A. 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 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 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共和”的不同态度,梁启超认为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而孙中山认为“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一个主张缓行共和,一个主张速行共和

31、,说明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故C选项正确;梁启超主张缓行共和是因为“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无法得出梁启超是思想日趋保守,不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的主张,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不以保守或激进区分,故A选项错误;同样孙中山主张速行共和是因为“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无法得出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和孙中山都是资产阶级派别,不是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故D选项错误。24.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

32、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A. 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 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C. 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D. 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参加革命,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扶助农工的思想,故选D项。孙

33、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故排除A项;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推翻的,故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故排除C项。25.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A.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B. 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C. 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D. 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

34、”,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历史研究视角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的说法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D项,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二、材料题(共50分)26.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材料一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

35、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影响。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

36、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说明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材料三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一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

37、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院发达。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特点。【答案】(1)背景: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使用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士阶层崛起,学术下移、学术活跃。继承并发展西周的文化。影响:百家争鸣时期形成的思想理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影响深远。(2)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获得独尊地位;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佛教、道教冲击,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

38、战。(3)背景: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重建纲常伦理等客观形势的需要;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儒学自我完善、思想家重振儒学;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科举制的发展;文化繁荣,书院教育发达;印刷技术的改进。(任答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3点内容即可)特点: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重视先秦儒家经典;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吸收佛道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和“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可以得出政治上的原因: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材料“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上:使用铁器牛耕,井田制

39、瓦解;阶级结构上:士阶层崛起。材料“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得出思想上:继承并发展西周的文化。材料“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结合百家争鸣的影响就可以回答。(2)结合材料“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结合材料“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可见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受佛教、道教冲击,形成三教并行局面,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根据材料“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不是偶然

40、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院发达。”结合所学知识,从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就等四个方面归纳。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实现了三教合一。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开始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心学的出现则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27.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41、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

42、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一邓小平文选(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答案】(1)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2分)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3分)(2)学术觉悟(1分):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1分)政治觉悟

43、(1分):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要求政治变革(或答: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分)伦理觉悟(1分):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1分)(3)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 )“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2分)【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体现是黄宗羲的思想。从“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出,作者反对君主专制。这种思想出现的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2)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得出,陈独秀实际上指的是西学东渐的三个

44、阶段:器物学习阶段;制度学习阶段;思想文化学习阶段。(3)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清楚地认识。第二问是关于南方谈话的意义。【详解】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匮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

45、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还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結、教育、改造”的政策。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答案】(1)背景:新中国建立

46、之初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国内知识分子数量极为有限,人才短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知识分子自身思想的局限性。 (2)作用: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发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促成了文艺繁荣、学术自由的景象。【解析】(1)根据材料“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可概括为国内知识分子数量极为有限,人才短缺;根据材料“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

47、可概括为知识分子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根据材料“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可概括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方面回答。(2)关于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工业建设的发展、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也能在政治方面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背景”“作用”。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 “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等。(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