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11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能给予文化发展思想创意、内容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图书生产方式的革命;19世纪电子技术的发明,使视听产品生

2、产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信息技术革命使新媒体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更多冲突与困惑。以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文化发展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通过科技手段极大地改变了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促进消费、生产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如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文化、电竞文化、创意文化、创客文化等,已经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在这一时代潮流下,我国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涌现

3、一批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提升了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感染力,大幅增加了文化创新的有效供给,提升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例如,用数字图像复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静态的绘画转化为动态的影像,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放异彩;去年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一改历史和文物的严肃面孔,将过去在博物馆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亲切,引发了广大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供给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企业开展创新的动力不足、

4、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不多,文化产品缺乏特色;产业发展方式单一,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文化科技制作的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文化和科技分属不同行政管理系统,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总体而言,文化外和科技融合是一种创新行为,产生的是新技术、新产品,面临的是新兴市场,因此具有与其他创新活动类似的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类主体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

5、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找准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软肋,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摘编自眭纪刚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并且是持续的。B. 当前人们生活中的冲突与困惑,都是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起的。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通过科技手段把严肃的面孔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的文化产品。D. 我国

6、文化科技制作技术装备只依赖进口,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国产化率不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时,由表及里,重在分析问题,然后联系当前现实。B. 文章前两段论述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正面论证;第三段是反面论证。C. 文章论述时,举例典型,如第一段举三个不同时代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D. 文章第三段先总说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很多不足,后分说原因,条理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创新可以支持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文化活力和生命力得到提升。B. 当前文化内容、艺术样式及其生产创造、传播扩

7、散、接受应用和社交互动的方式已发生改变,一些文化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完全不同。C. 使用现代科技焕发历史文化的生机,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这样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D. 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虽成就巨大,但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充分发挥,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B项,“冲突与困

8、惑,都是引起的”的表述扩大了范围,结论武断。原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更多冲突与困感”,而不是“生活中的”所有冲突与困感。C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通过科技手段把严肃的面孔转化为动态的影像的文化产品”表意错误。从原文可知这个“文化产品”是指用“数字图像复活”的清明上河图,故排除。D项,错在“只依赖进口”这个地方,原文的表述是“主要依赖进口”,故排除。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

9、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错在 “第三段是反面论证”这个地方。 第三段是论述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只是事情的另一面,并非是从反面论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

10、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D项,错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个地方,从原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国家有关部门只是“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87年,广东台山海域发现一条满载

11、货物的古代沉船。这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 I号”。此后30多年,针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截至2019年3月,水下考古人员从沉船上陆续发掘出超过14万件各类文物。“南海I号”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它是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福船”,实物,其船体结构和建造手段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从“南海I号”的船体结构和船中瓷器情况来看,该船极可能是从泉州港始发,目的地有可能是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非沿海这些地区,而对沉船上那些具有域外风格金器的产地研究或许能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重要线索。“南海I号”沉船由于受到海洋生户、非法盗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用原址保护的方式

12、并不适宜;沉船海域几乎为零的能见度和复杂海况又使得以水下考古方式进行的原地发掘无法科学实施。面对这一难题,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创造性地扩“整体打捞”的方案,把沉船、船载文物以及沉船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特定的钢结构箱体内,将分散、易碎的文物一体化、一次性吊浮起运,并迁移到可人为控制的新环境中,进行后期室内发掘和异地保护。“南海I号”,沉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和水下考古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大创新性实践,在水下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摘编自魏峻一艘自南宋船开启中国水下考古新航程)材料二: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水下的文化遗产开始得到不断的开发,同时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对此,联合国教科

13、文组织认为应根据国法则和条例,出台相关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条文,并制定相关的规范政策。因此,世界上9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制定,并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公约强调的基本原则有:(一)“为全人类利益。水下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各个国家都要对其进行保护。(二)原址保护。鼓励人们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文化遗产,以对其进行考察或建立档案资料,人们的这些活动不应该妨碍对于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三)不应该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以交易和投机为目的的商业开发。(四)合作共享。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相

14、互合作帮助,有可能的话,也应在对这种遗产的调查、挖掘、记录、保存、研究和展出等方面开展协作。(摘编自万晓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探析)材料三:1985年初,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打捞了一艘我国古代沉船“泰兴号”,船上满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出于“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哈彻砸碎了其中60 多万件,将剩下的交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那次专场拍卖,共计出现15万件瓷器、125块金锭。国家文物局得到中国瓷器将被拍卖的消息时,曾经试图阻止,惜未成功。于是,文物局委派专家携3万美元赶赴荷兰进行回购。但高出起拍价十倍的成交价让我们在拍卖之时根本无力举牌,最终黯然归国。随后“发展水下考古研究

15、”的建议提交给了国家文物局。1987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水下考古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之后培养了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孙行之中国水下考古25年)4. 根据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下列事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为避免外在因素的影响,“南海I号”沉船被迁移到新环境中保护和研究,这并没有违背“原址保护”原则。B. 英国人哈彻打捞古“泰兴号”沉船的瓷器,大量破坏并对剩余瓷器委托拍卖,这不符合“为全人类利益”的原则。C. 某影像公司拍摄水下遗址,制成纪录片发行出售并获利,按照禁止商业开发的原则,这种行为应当一

16、律制止。D. 美、英、法、加签署皇家游轮泰坦尼克号沉船协定,共同保护沉船纪念地,这是“合作共享”原则的体现。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30多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就对“南海I号”提出“整体打捞”的方案,并一直持续进行这项工作,最终成功。B. 面对水下的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破坏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许多国家制定了公约,中国也参与其中。C. “泰兴号”被盗捞,文物被毁坏、拍卖;文物局阻止拍卖未果,回购失败。这促使水下考古研究提上日程。D.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很多,而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员是原因之一。6. “南海I号”成功打捞和发掘研究

17、有何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A 6. 发现许多有重大价值的文物,为研究古代造船和航海情况提供珍贵资料和线索。海洋打捞和水下考古相结合,开创考古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方法,贡献水下考古智慧。保护了我国历史文物,避免了历史无奈的重演。【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进而参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且要注意选择“对下列事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这一要求。C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某影像公司拍摄水下遗址,制成纪录片发行出售并获利,这种行为并不是文物交易,也不是投机行为,不能一律禁止。故选C。【5

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并整合信息,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经过逐一审读和比对分析。A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一可知,“1987年,广东台山海域发现一条满载货物的古代沉船”,“此后30多年,针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可推知“30多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就对南海I号提出整体打捞的方案”理解错误。故选A。【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方

19、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回答“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和发掘研究有何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需要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至2019年3月,水下考古人员从沉船上陆续发掘出超过14万件各类文物”,“实物,其船体结构和建造手段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沉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和水下考古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大创新性实践,在水下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1987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水下考古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之后培养了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为我国的

20、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以上分析提取要点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子浪俄布洛宁月挂柳梢头,雄鸡破晓时,萨哈森林小桥流水处的一户人家喜气洋洋,儿子哼着小曲吧嗒吧嗒地拉风箱,母亲淌着大汗刺啦刺啦地烙糖饼。这可不是寻常日子,娘儿俩要过鞑靼海峡去采购儿子结婚用的钻戒、礼服和伏特加。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如今,儿子要娶媳妇,这喜事儿可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因此,娘儿俩宁可

21、舍近求远去哈巴罗夫斯克的诚信店,花钱花气力花时间买放心买信誉,值!何况,他们还要给鲍勃送去最可口的糖饼。母亲挎着提包在前,儿子背着行囊在后,他们说说笑笑过板桥走小道坐马车乘汽车,终于登上了“明克”号海轮。“明克”号海轮也就是一条大型的木船而已。好在鞑靼海峡不宽,使它能够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也算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人间奇迹。儿子看了看“明克”号斑斑斑驳驳七歪八斜的外表,不禁摇了摇头。三声低沉嘶哑的汽笛声宣告“明克”号起航了。显然,它是油有余而力不足,船头左摇右晃地犁开了大海的胸膛,一条海豚一闪身超过了它。海豚在船的正前方高高地跃起、落下,又高高地跃起。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

22、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鲍勃像杂技因里最熟练的演员似的,一次次高高跃起,准确无误地把糖饼纳入口中,引来满船乘客的高声喝彩。招呼打了,糖饼吃了,鲍勃该离开了。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母亲和儿子异口同声发出嘟叭嘟叭的命令,要它离去。然而,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儿子气不打一处来,他操起一根长竹竿,高高举起,狠狠地向鲍勃打去。鲍勃迎着竹竿跃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船自有它非走不可的

23、航程,鲍勃的阻挡无济于事,它万般无奈又不肯善罢甘休,它在船尾的白色泡沫中沉沉浮浮紧紧相随。鞑靼海峡的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日丽风和、海平如镜,只是近1小时的时间,狂风从天而降,它怒吼着掀起层层巨浪,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明克”号晃动着,颠簸着。儿子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一阵狂风,一排巨浪,一声巨响,“明克”号粉身碎骨化为万千碎片,碎片沉的沉、浮的浮。母亲和儿子都掉进了海里。儿子是游泳的行家里手,凭他的本领,即使风再大浪再高,横渡鞑靼海峡也不在话下。对于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清楚,当母亲的更是心知肚明。此时此刻此地此境,关键的关键,是要母子双双平安。儿子左手抱着母亲,右手一阵猛划,双腿用力一

24、蹬,一个鲤鱼打挺浮出水面。他喷了一口气,甩了一下头,睁开眼睛,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现在,母亲抱着木板的右端,儿子推着木板的左端,时而冲上浪尖时而坠入波谷。儿子要辨别方向、判明水流,好以最少的气力求得最远的游程。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现在,她完全清楚: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儿子一回头,不见了母亲。真正的知母莫若子,他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面对母亲的良苦用

25、心,他心里暗暗叫苦:妈妈,您怎么可以这样做?他丢开木板,一个猛子扎下去。乌云蔽日,风急浪高,母亲在往下沉。她心想:娘去也,儿平安!儿子在往下潜,他心想:找不到妈妈决不上海岸!儿子第三次扎了下去,他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终于,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儿子和母亲浮出海面的时候,他们碰上千载难逢的母子浪。原来,不同的风向、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流所形成的波浪千差万别:有并肩而行的兄弟浪,有若即若离的情人浪,有相背而去的仇人浪。母子浪,又称活命浪,小浪在前,大浪在后,大浪拥小浪,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直抵彼岸。即使是投海自尽者,要是碰上母子浪,也是欲死无门,母子浪会一次又一次把他送上岸的。此刻,儿

26、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叙写清晨母子俩烙糖饼的场景,交代他们准备去采购婚礼用品等背景信息,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还提到他们要送糖饼给鲍勃的事,为下文做了铺垫。B. “斑斑驳驳七歪八斜”“低沉嘶哑”“左摇右晃”等短语暗示“明克”号海轮破旧不堪、“苟延残喘”的状况,为下文它在狂风巨浪中被摧毁的遭遇埋下伏笔。C. 小说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鞑靼海峡天气突变的状况,从“日丽风和”到“狂风怒涛”,以此来渲染惊险、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波澜起伏。D. 小说以“母子浪”为题,标明

27、叙事线索,寄寓象征意义。小说结尾解说海浪类别以及母子浪的特点,呼应标题,交代母子俩得救的一个原因,使行文衔接连贯。8. 小说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善良、仁爱、诚实。她有爱心,曾救助海豚鲍勃;她为儿子筹办婚事,毫不马虎,虽不图光鲜,但求真品实料,以诚待人。吃苦耐劳。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人。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海峡遇险时,她为了让儿子成功逃生,宁愿自己葬身大海。从容、镇定。海峡遇险的生死存亡关头,她沉着冷静,理智权衡,舍已为儿。 9. 从情节结构看:从海豚鲍勃似要阻

28、止“明克”号航行而不得,到紧紧伴随航行,再到母子遇险时奋力救助,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调控叙事节奏,使情节张弛有致,也充实了故事内容。从人物塑造看: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从主题意蕴看:海豚鲍勃行为表现的描写,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丰富了小说的意蕴,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从读者阅读角度看: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或说童话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

29、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标明叙事线索”这一分析不准确,从原文的叙述过程看,“母子浪”并非叙事的线索。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分析,母亲吃苦耐劳。结合“不图怎样豪华光鲜,但真品实料是要认真对待的,要是喜宴上摆上假酒,落下坏名声不说,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30、“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母亲善良、仁爱、诚实。结合“母亲是属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现在,她完全清楚:母子双双逃生,必定双双死亡!儿子一个人逃生,必定成功!想到这里,她趁儿子转过脸的当儿毅然决然地松开木板,任自己沉向海底。她恨自己沉得太慢,她想:自己沉得越快越深离儿子越远越好,自己离死亡近一步,儿子的安全就增一分”分析,母亲从容、镇定,疼爱儿子,有奉献精神。【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31、求,如本题“说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描写海豚鲍勃的行为表现?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需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可是,今天它一反常态,老在船头游来荡去,有时还横着,像要阻止明克号的航行”“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儿子抱着母亲坐在鲍勃的背上,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发展,也充实了故事内容。结合“母子俩一眼认出:这条海豚就是他们8年前在海滩上救助的鲍勃。它来履行朋友的例行约会。母亲和儿子不约而同地发出呼叫,母亲敏捷地拿出糖饼,儿子一个又

32、一个地向鲍勃抛去”分析,通过叙写海豚鲍勃的报恩行为,从侧面衬托出母子俩善良、仁爱的高尚品德。结合“鲍勃对救命恩人的指令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突然,竹竿像被无形的手托住似的,轻飘飘地滑过鲍勃的左腮,引起满船乘客的哄堂大笑”“只见鲍勃近在咫尺,它嘴里叼着一块木板,用力一送,不偏不倚撞入怀中”“他看见鲍勃拱着妈妈向自己靠拢再靠拢”“鲍勃顺风顺水,乘着母子浪直抵安全的彼岸”等分析,海豚鲍勃通“人情”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表达了爱与感恩的主题。【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

33、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昌,字俨望。父攸之,位侍中。昌少而清靖,独立不群,所交者必当世清名,是以风流籍甚。仕宋为尚书仪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以风素见重。母老求禄,出为湘东太守。还为齐高帝骠骑功曹。昌在郡,景素被诛,昌痛之,至是启高帝理

34、其冤,又与司空褚彦回书极言之。高帝嘉其义。历位中书郎、王俭卫军长史,俭谓昌曰:“后任朝事者,非卿而谁?”临海王昭秀为荆州,以昌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事。明帝将践阼,先使裴叔业赍诏昌,令以便宜从事。昌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叔业曰:“若尔便是拒诏,拒诏,军法行事耳。”答曰:“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昌素有名德,叔业不敢逼而退。上闻而嘉之,昭秀由此得还都。昌后为吏部尚书,尝有一客姓闵求官。昌谓曰:“君是谁后?”答曰:“子骞后。”昌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遥遥华胄。”昌不杂交游,通和泛爱,历郡皆以

35、清白称。后卒于侍中、领骁骑将军。赠太常,谥曰简子。(摘编自南史何昌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昌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B. 昌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C. 昌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D. 昌拒之曰/国家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临海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邪/即时自有启闻须/反更议/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36、项是A. 字,文中指表字,旧时的人于本名外,取与名含义相关的字以表示德行、特性等。B. 王,文中指封建时代的最高官爵,可以封给皇族或有功的大臣。如建平王、临海王。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昌为人清白,有好名声。他年少时卓尔不群,与有清白名声的人交往,从不乱交朋友,为人通达和悦,有爱心,为官声誉很好。B. 何昌知遇感恩,重情重义。他曾在建平王景素手下任职,景素受害后,他非常痛心,上奏皇帝,写信给司空褚彦回,陈述景素

37、的冤情。C. 何昌受到重视,担任要职。他因风流素雅而被看重,临海王昭秀让他代理荆州事务;他曾担任吏部尚书等职;他曾被人称为是执掌朝政的人。D. 何昌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何昌拒绝了裴叔业的要求,不惧裴叔业的威胁,还表示不惜杀了裴叔业,最终裴叔业不得不退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帝将践阼,先使裴叔业赍旨诏昌,令以便宜从事。(2)昌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遥遥华冑。”【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明帝将登帝位时,先派裴叔业带着自己的旨意给何昌下诏令,要他因利乘便,借机行事。(2)何昌用团扇捂着嘴笑了,对在座的宾客说:“这是个远而又远的世家贵族

38、的后代子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上流之重”是“委身”的状语,“委身以上流之重”“付身于万里之事”两句是并列关系,且结构对称,“委身”后面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宁得”是怎么能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何昌拒绝他说:“国家把上游里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我,把

39、万里之内的政务托付给我,临海王没有过失,我怎么能听从您单方面的诏令呢?我立刻自会向上启奏,要等到有回信再商议。”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错误。谥,不仅可以带有褒奖意义,也有带有贬义的称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

40、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还表示不惜杀了裴叔业”与原文不符。结合“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分析,何昌表示,能杀自己的是裴叔业,但自己不会屈服。故选D。【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践阼”,登帝位,特指皇帝登临皇;“使”,派遣;“赍”,带着;“便宜”,方便合适,因利乘便。(2)“掩”,捂着;“而”,连词,表修饰;“坐客”,在座的宾客;“遥遥”,远而又

41、远,遥远的;“华胄”,世家贵族的后代子孙;“遥遥华冑”(判断句)。【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何昌,字俨望。他的父亲名叫何攸之,官任侍中。何昌年少时就清和静默

42、,独立不群,交往的人一定是在当时有清白名声的,因此极为风流倜傥。在宋做官任尚书仪曹郎、建平王景素征北南徐州府主簿,因风流素雅受到重视。母亲年老,须求俸禄,于是出任湘东太守。后来返回朝廷任齐高帝骠骑功曹。何昌在郡里任职时,景素被杀,何昌为此感到悲痛,到这时启奏请求齐高帝查清景素的冤案,又写信给司空禇彦回极力陈述景素的冤情。齐高帝赞许何昌的正义行为。历任中书郎、王俭卫军长史,王俭对何昌说:“以后执掌朝政的人,不是您是谁?”临海王昭秀任职荆州,用何昌担任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代理荆州事。明帝将登帝位时,先派裴叔业带着自己的旨意给何昌下诏令,要他因利乘便,借机行事。何昌拒绝他说:“国家把上游里这么重要

43、的地方交给我,把万里之内的政务托付给我,临海王没有过失,我怎么能听从您单方面的诏令呢?我立刻自会向上启奏,要等到有回信再商议。”裴叔业说:“如果这样,那就是抗拒诏令,抗拒诏令,就要按军法办事了。”何昌回答说:“能杀我的是您,能抗拒诏令的是我。您若不能杀我,我正有顺流而下的打算呢。”何昌向来徳高望重,裴叔业不敢逼迫,于是退去。皇帝听说后嘉奖何昌,昭秀因此能回到京都。何昌后来担任吏部尚书时,曾有一个姓闵的宾客来求官。何昌问他说:“你是谁的后代?”那人回答说:“闵子骞的后代。”何昌用团扇捂着嘴笑了,对在座的宾客说:“这是个远而又远的世家贵族的后代子孙。”何昌不乱交朋友,通达和悦,爱心广博,历任郡职都

44、以清白著称。后来在侍中、领骁骑将军任上去世。追赠太常,谥号叫简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被迫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若隐若现的情景。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

45、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两句中的“天涯想”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

46、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句“缥缈”,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绝顶小亭”来写的。“笑谈”

47、句,可见其豪放旷达,纵情山水,年老而不衰。“与谁”二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因为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朝中几已无人了。作者“笑谈”的豪情一下转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惆怅。下片“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两句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这里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整个时局,毕竟不是个人的壮志豪情所能改变的,自觉回天无力,所以有“空惆怅”之句,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勾销了,又回到了

48、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心境,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但他又不甘如此,所以结句又劝勉随从小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我这衰老之人的模样。综上赏析的内容,本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

49、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 _,_ ”两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2)杜甫登高中发出“_,_ 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50、。(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 _”。【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生”“作”“喧豗”“砯”“崖”“壑”的书写。【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

51、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 ,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

52、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B.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C.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D.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

53、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B.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C.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D.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B. 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C. 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D. 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答案】17. A 1

54、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文中划线句子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应是先人身上依附,再活动上服务。第二处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通过辨析,故答案选A。【18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解答本题时,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C项,按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55、”属于“客观”范畴;注意与下文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例相照应。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第一处文中语境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排除CD项;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叫人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第二处是人物因君王昏庸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排除A项;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第三处是侠

56、士人物命运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第四处是指人物一生的贡献过程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故选B。【点睛】解答词语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刷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把牙齿刷干净,_。在我们的口腔中隐藏着一群阴险狡诈又难缠的牙菌斑。他们无色无味却有

57、着顽强的生命力,总在不知不觉中腐蚀牙齿,破坏牙龈。_,学会刷牙最重要。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细菌的代谢产物、一些口腔的唾液蛋白的聚集体。这些东西,一般人肉眼是看不太出来的,漱口也漱不掉。但是这里面有大量的细菌和它的代谢产物。时间长了,_,第二就是造成牙龈的炎症。龋齿、牙龈炎的根本原因就是牙齿没有刷干净,牙齿或口腔内有牙菌斑的堆积,这就导致了龋齿和牙龈炎。于是我们说牙菌斑是龋病和牙龈炎的罪魁祸首。【答案】 (1). 却真的不容易 (2). 要想清除口腔牙菌斑 (3). 第一会造成龋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衔接(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语义衔接(指句

58、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承接“刷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把牙齿刷干净”,填的句子应该是与简单形成对比的,语义前后是转折的,可以填“却真的不容易”;承接“在我们的口腔中隐藏着一群阴险狡诈又难缠的牙菌斑”,我们要清除牙菌斑,学会刷牙就尤其重要,可以填“要想清除口腔牙菌斑”;根据后文“龋齿、牙龈炎的根本原因就是牙齿没有刷干净,牙齿或口腔内有牙菌斑的堆积,这就导致了龋齿和牙龈炎”分析,主要谈的是龋齿、牙龈炎,原文“第二就是造成牙龈的炎症”,那前面就应该填与龋齿有关的句子,可以填“第一是造成龋齿”。【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59、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7月13日在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参加了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这是两人第二次搭档出战世界大赛,两人在

60、去年曾夺得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该项目金牌。练俊杰/司雅杰当日压轴上场,从第一轮起便一路高奏凯歌,保持大比分领先直至比赛结束。最终,两人以346.14分夺得金牌,俄罗斯组合米尼巴耶夫/别利亚耶娃以311.28分获得银牌,墨西哥组合巴耶萨伊萨亚斯/桑切斯莫雷诺以287.64分获得铜牌。【答案】关键信息:7月13日;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以绝对优势摘得金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炼语意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这是一段新闻报道,压缩时一定要包含时间、新闻发生的地点以

61、及主要事件等内容。本则新闻报道的时间是“2019年7月13日”,即第一个关键信息;事件是“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中心事件是“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以绝对优势摘得金牌”。【点评】“提炼语意”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2提炼要点,概括文意。此类试题或要求对某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总括;或提供一则材料,要求揭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提供图表,要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写出结论等等。3提取关键词。此类试题与“提炼要点,概括文意”类试

62、题不同的是,此类试题对材料内容要点的提取结果,是以材料中原有的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呈现,而不是以负载重要信息的句子呈现。4新闻概写。新闻概写包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等,要求概括出中心内容,突出主要事实。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校丁肇中还没有退休,早八点至晚八点的12小时工作量并没有让他感到疲惫,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着他,“宇宙中什么地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寻找答案的方式,是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16个国家、地区的60个研究机构、600

63、多名科学家正夜以继日地寻找暗物质和宇宙线的来源。他说:在我做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之时,人们说我是傻子,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当我找到新粒子的时候,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其实,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校丁肇中还没有退休,还在自己的领域里不停地寻求和探索,因为浩瀚宇宙中的那些未解之谜仍在吸引着他,这是他坚持了很多年的梦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要勇于探索,克服

64、重重困难。大家或许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船一直向西开。为什么哥伦布想到向西航海,而其他人却没有想到?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这一点最关键,因为哥伦布有探索精神!他要去闯一闯。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到底,因为半途而废,不仅会使人丧志,而且还会使人失去学习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动力,人生好像是一只空壳的龟,只剩下又硬又厚的铠甲,而没有了灵魂。这样的人生不是我所追求的。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便注定了风雨路途的流浪。走在“风雨路”之中,重要的是学会“持之以恒”。不渴望自己能否人过留名,只求在人生的道路中寻找一份安逸;不渴望自己有

65、什么功成名就,只期望自己有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心在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踩着高跷往前走,需要的都是探索的精神,需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需要在前人未到的地方闯出一条路。其实,我们要探索,不仅仅在于获得成就感,更多的是思考和辨别。人生的道路是变幻无常的,每个人都追寻着成功的答案。就算失败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坚信自己的真理,歌德说过:“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当遨游于各种有益的书籍中,要敢于对那些经

66、典著作提出为什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勇于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材料主要讲已经82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的事例。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傻子与天才有什么共同点呢?根据材料可知,一是不合常人的思想,“宇宙中什么地

67、方还有生命?如何找到?他们是不是拥有着跟人一样的智慧?”二是不合常人的行为,82岁,还没有退休,还从早八点工作至晚八点。这些不合常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进一步去问为什么,然后确定立意。比如坚持、持之以恒;探索;对事业的一种热情;天才的成功的因素等等。参考立意:1成为天才,需要“傻干”;2成功需要大胆想象,持之以恒地探索;3天才就是比常人敢于想,善于探索;4天才,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5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6要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还需不断追求,再加勤奋工作等。行文结构:开篇用丁肇中故事引出观点“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要勇于探索,克服重

68、重困难”;接着举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论证了我们坚持之后要不停的探索;接着引用鲁迅的名言和邓小平搞经济特区的事例论证我们需要的是探索的精神;最后立足于新世纪的青少年需要大胆的探索精神,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才能书写出中国新的篇章!素材:1李时珍长年累月、不辞辛劳。终于写成惠泽万民的本朝草纲目,彪炳病史;爱迪生钟爱科学,不畏挫折,终于拥有了电灯等一千多项发明,世人景仰;齐白石酷爱书画,苦练不息,终于成为著名的现代书画家,硕果累累。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应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的一种最大的热情,也从不放弃这种过度的热情。2生物遗传因素学奠基人孟德尔,为了探索出生物遗传的秘密,开始昼夜不停的数他的豌

69、豆,1881年孟德尔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并将他的学术论文发表。这时皇家协会收到了他的论文,认为豌豆数出来的东西不可靠,但孟德尔还是坚持不懈地数他的豌豆,直到逝世。最后他的说法被达尔文证明了。由此可以看出,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挫折而放弃坚持,放弃坚持就等于放弃了真理、放弃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理就蕴藏在挫折与困难之中,需要意志坚定者的坚持与跋涉,只要坚持,挫折与困难就会被战胜,跃入我们视线的,将是成功与喜悦。3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爱情失意、双耳失聪仍不向命运屈服,仍然保持自己对音乐的执著的追求和一番常人不可比拟的热情,创作出了命运、田园、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更伟大的作品。爱迪生

70、自幼一番心酸,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百折不挠的追求和探索,最终成了世界的“发明大王”。【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