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定三中高一第二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A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B打击边疆走私活动C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
2、段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3.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很快出现了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据此可知A.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由更加充分了C.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正逐渐恢复D.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B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C内迁企业
3、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D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5.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这一观点A.体现出清政府的“贵华夏”观念B.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C.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D.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6.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
4、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7.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地租提高了四五倍。1633年在贵族巴洛的领地上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领地的2/3以上;另有7名租地的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1/3,但是所交地租却占领地地租总收入的二分之一。16年后在同一块领地上,租地的农场主增至十人,租用了领地的42%,所交的地租占地租总收入的67%;另外58%的土地由46户农民耕种,所交地租为地租总收入的29%。这种现象是哪一个国家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西班牙式的小农经济B.荷兰式农村商业经济C.英国式的农场经济D.法国式的富农经济8.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5、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冶铁 C.纺织 D.制瓷9.某学者著有宋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主食开始出现玉米、甘薯”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10.“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11.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大跃进战鼓 C农民加入合作社 D领取承包合同1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6、”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冶炼技术世界领先C.戏曲艺术独领风骚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13.分析右边图表,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B英国是对外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经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资本总额迅速增加14.1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现象A.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B.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C.导致欧洲国家掀
7、起价格革命D.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15.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16.表为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据此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来源:学科网公元前220年公元2年(西汉)220-265年280年(晋)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人口数估计2000万人5959万人767万人(三国相加)1616万人4844万人A.经济发展的状况B.国
8、家的人口政策C.国家的统一与否D.农民负担的轻重17.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B.中国关税税率偏高C.英国商品质量不佳 D.没有开放通商口岸18.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9.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
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20.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A.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农村政权管理形式的改变D.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21.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圈地运动的扩大C大
10、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 市场的不断扩大22.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 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 农商皆本 D闭关锁国2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A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B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C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D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24.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
11、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动摇2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来源:学科网ZXXK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
12、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26.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A.对外贸易的繁荣 B.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27.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表明A.农村正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B.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起步C.农民长期遵守的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D.国家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
13、革模式28.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29.表为中国生丝销售量估计表(单位:万担)据表可知时间总销售量出口量(占总情售量%)生丝内销绸内销折生丝内销总量(占总销售量%)1840年前6.400.90(14.06)0.445.065.50(85.94)1894年16.028.23(51.94)2.215.497.70(48.06)A.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快B.我国农产品商品化比例提高C.我国已经
14、发展成外向型经济D.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30.图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据此可知A.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C.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D.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
15、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3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33.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
1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34.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35.豆腐是绿色健康食品。发展至今,已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俱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有高蛋白,低脂肪,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以下关于豆
17、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虽无证据,但他是一位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说“豆腐本为淮南王术”以证明源于西汉,朱熹是理学家说法更可信C宋代陶谷著有清异录首次提到豆腐的做法,证明到宋代才发明了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说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36.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A.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B.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7.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
18、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则显示当时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D.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38.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3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
19、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来源:学科网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推动C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40.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二、主观题(本题共1道小题,共2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20、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8分)材料二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2)材料二所言内容在哪次改革运动中得以实现?这次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3)16-18世纪,世界上哪些国家曾经控制了海洋,成为海上霸主?19世纪中后期,哪个国家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其取得这个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8分)试卷答案1.A根据
21、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所谓“俾法禁有所施”是指海禁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故选A项。2.B材料中的“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以及“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说明洋务派试图在经济上形成垄断地位,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求富”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洋务派的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外国资本主义,而是针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C项不能反映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排除;洋务运动在实践中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排除D项。3.B土改之后出现的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说明,农民的生产不是有了土地就可以顺利进行的,农村里农民的生产面临着困难,故D的
22、说法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当时解决困难的方法就是实行农业合作化,故选B;土改使得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是在经济领域的现象,并不能说明在政治上地主阶级统治在恢复,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题意。4.C项材料不能反映,且抗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工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故答案为C项。中国工业自发展之日起,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抗战期间工业内迁是为了抗战的需要,为西部开发作出了贡献,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C5.B1878年1月,此时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成就很大,所以日本认为中国潜力巨
23、大,故B正确;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894年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联系洋务运动的史实即可解答。6.根据材料“归生产队所有”“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可知该文件是在维护生产队的利益,确保生产队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有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意图,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公社”一词,可知文件所反映的历史年代在人民公社建立后,排除A项;从材料中反映的有些生产大队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表明还没有实行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在三大改造期间,排除D项。C
24、7.C由“1633年在贵族巴洛的领地上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领地的2/3以上;另有8.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故选B项。9.C10.C11.C略12.A13.D14.C15.A16.A公元前220年是秦朝刚刚统一,当时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公元2年的西汉,故公元2年的西汉人数远远多于公元前220年;220-265年是国家分裂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当时人口数量相对较少;280年西晋实现了短期统一,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所以人口数量有所增加;740年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经济发达,所以人数也大大增加;综上所述,主要原因应该是经济发展,故选
25、A;其它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点睛: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这一题的关键是将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前一个进行比较得出其变化及原因即可。17.A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的主要是因为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自给自足,故A项正确;南京条约中规定关税中英双方商定,税率偏低,B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机器取代手工,商品物美价廉,C不符合史实,排除;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等五处通商口
26、岸,故D项错误。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深层次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中引文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说明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实质上体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D19.D经过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我国经济出现缓和机会,表格显示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逐渐呈上升趋势,D正确;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此时尚未进行阶级斗争,B错误;C中优化不符合事实。20.A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的前半部分表明的是改革前“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现象,后半部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现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并没有改变
27、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以B项错误。C项是无关项,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21.D略22.B23.考点:宋朝的商业发展解析:本题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为内容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宋朝商业发展表现的掌握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可知,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区已经深入到居民区;交易时间可以从早到晚,有了夜市、早市(鬼市子),故A项错误
28、,B项正确民间的娱乐场所、纸币的使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两项排除故选B24.试题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蚕丝等原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开始”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C25.C26.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南方市镇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错误;康熙年间实施“海禁”,对外贸易并不繁荣,A项错误。故答案为A项;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
29、误。27.A由“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代替原来的“统购派购”,说明农村正在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故答案为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农业税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8.D“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说明该地区依靠纺织业贸易获得生存资本,传统农业种植不在受到重视,D正确;A属于商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中领先地位,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排除C。29.B题干表格中的生丝总销量在1894年比1840年前提高了很多,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有较大增长,所以
30、说明我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排除A;题干中仅仅有生丝的销售情况,而且既有内销也有外销,单纯据此没法得出C的结论,故排除C;生丝属于工业原料,生丝销售量的提高不能反映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故排除D。点睛: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
31、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30.C英国的棉花加工量与生铁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在18世纪后半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更多的机器被生产出来,应用于棉花加工,而生铁是制造机器的原料,故选C;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最晚是在1800年,当时英国还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故不可能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A;由于题干时间是18世纪后半期,这是已经不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了,故B的说法错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是在轻工业,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32、D。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主要依靠时间和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排除掉三项错误答案。31.D材料反映了1979年到1992年,我国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文革”期间,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33、的束缚,故B错误;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并未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故选D。32.A33.B18世纪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出口,A错误;清朝属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18世纪中期,D错误。点睛: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4.A党的十九大和八大都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故A正确;八大的分析是正确、科学的,没有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故B错误;中共八大并不是在市场经济体
34、制下的有益探索,故C错误;十九大时期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变,故D错误。故选A。35.D36.C题干中的信息是说明朝政府从立国开始就鼓励百姓种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数量多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A错在了“兴起”,家庭手工业应该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武帝之后,不应该是明朝,故排除B;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D也不符合题目所述时间,排除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
35、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这一题根据时间就可以将ABD排除,可以大大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37.D点睛:材料“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是关键信息,联系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38.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但公有制经济依然占主体,A项错误;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故应排除B;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应排除C。材
36、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导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所以D项正确。D39.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源:学&科&网Z&X&X&K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解答】注意时间限定
37、在19141920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战”期间,欧洲各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故D正确;A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B是在18世纪60年代,排除;C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点评】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40.C41. (1)政策:海禁,闭关锁国。(4分)来源:Zxxk.Com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落后于世界。(4分)(2) 洋务运动(2分)开启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2分)(3)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3分。答出三个国家即可)。英国(2分)工业革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