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10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 C(A 原文中没说“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B“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上的判断;D 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说“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从而使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富的人生意蕴”。)2 D(“对原作的意蕴原作的思想意蕴”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
2、“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3B(B项“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体现的是“诗缘情”。)4(1)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观点:读诗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则是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接着从两个方面分析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总结唐诗宋词中的典型作品,让现代读者在审美享受中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回扣了观点。(2)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清人叶燮的话,用以说明“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读诗就是读人”;引用清人沈德潜的话,证明了“公认的大诗人,是人品与文品并重之人”的观点;引用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的言论,表达了诗歌
3、中“情”与“志”相统一的特质。以李、杜、苏、辛为例,论证了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现代人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5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来鉴赏;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感悟投入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以己推人,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6B(B“作者对齐竞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4、分析错误。这不能看出作者对齐竞的批评,齐竞只是觉得汪可逾不教课练琴也是可以的,只是对事件的看法不同而已。)7D(D“揭示主旨”错误,选项对小说的主旨表述准确,但从画线句子中并不能解读出小说的主旨,选项属过度解读。)8主动工作。众人一般乐意休息,她却待不住,主动要求调换工作。不拘常规。她放弃标语常用的美术字,而用自己熟悉的楷书。工作较真。部队开拔,别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走,她却坚持写完标语。淡泊名利。政治部给予她工作上的表彰,她却不愿接受荣誉。(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给满分)9本文虽然没有正面描绘战争,未将笔墨侧重于硝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但战争的紧张感、残酷性却在作品的多处细节描写中得以体现。
5、小说主人公汪可逾出身于书法世家,她纯真、多才,作者通过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对文明的礼赞和对先进知识分子的讴歌。本文虽然是战争题材,但却落足于“写标语”这样一件日常小事,人物身上的纯真诗意融合在战争生活中交相辉映。10 D (解析 “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河曲”是“丛林间”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C;“帅骑驰突”,主语“晋王”省略,其前应断开,排除A。本句译为: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故选D。)11 A(解析“嗣,指诸侯传位给长子”错误。应是“传位给嫡长
6、子”。)12C(解析“只身突围”错误。原文“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意思是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可见并非“只身”突围。)13(1)(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得分点:“失亡”,逃跑的死亡的;“委弃”,丢弃;大意2分。)(2)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察看刘鄩的军营。(得分点:“因”,趁机;“觇”,偷偷地察看,侦察;大意2分。)14 不与他们协力抗拒对方,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做大事的人不应该顾念小的仇怨;用恩德安抚他们,能成就自己的威名。(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给满分。)15 B(解析:B.联
7、系全诗,尤其是结合尾联可知,诗人期望朋友能尽快“趋丹陛”“鸡树亲”,重回朝廷,以有用之身造福百姓。整个颔联的“求”和“不厌”主要是对于房明府被罢的委婉表述。因而“对隐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属主观臆断。)16内容表达: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由上文记叙、议论结合转为描写景物,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情感抒发:由上文对朋友政绩及品德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也蕴含对朋友未来再展宏图的美好祝福,情感变化自然,写得鲜活动人。(答对1点3分,答对2点给满分。)17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道寄奴曾住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
8、江送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18 D (解析:第一处: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此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不是新生事物,“方兴未艾”不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
9、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接踵而至: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此处修饰“旅游胜地”应为褒义词。“趋之若鹜”不合语境,排除A项。第三处,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信心百倍:形容信心很足。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此处是说“中国乡土”文化已经取得了成就,“趾高气扬”不合语境,排除B项。第四处:饱经风雨: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炼。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前者强调磨难,后者强调世事变迁,根据前文“历经劫难而不亡”,选用“饱经风雨”更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19 A(解析:
10、划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搭配不当,可把“保持”改为“传承”,把“传承”改为“保持”;二是重复赘余,“一致”和“共识”连用会造成语意重复,可删去“一致”。综合以上分析,只有A项修改最为正确。)20分析对仗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上联“掌灯”对应下联“开卷”,上联“清影立”对应下联“暗香流”。上下联音韵相协(上下联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尾字仄起平收。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挑灯夜读乡土文化文章时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浓浓情味。21.D(解析:从前文来看,前面说“朝贡是其中也包含了”,说的
11、是“朝贡”,此处应该紧承前面;从后面来看,括号后是冒号,表明后面是对括号中内容的解释,后面说“诸邦向天朝纳贡,中国获得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政治荣耀”,这是解释“朝贡贸易”,所以此处应是以“朝贡贸易”为主语,这就排除ABC。)22天朝高于诸邦;但在经济上则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可以满足中国王朝的政治虚荣心。(解析:第一处,前面是冒号,这就表明补写的内容是对前面“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解说,再结合前面对朝贡贸易的解说来看,“诸邦向天朝纳贡,中国获得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政治荣耀”,此处应填写“天朝高于诸邦”。第二处,由前面“经济上的不平等则反过来”可知,诸邦“在政治象征意义上表示臣服”,那么在经济上应该是“
12、得到了巨大的实惠”,“政治意义上”和“经济上”是相反的,所以此处要使用表转折的关联词“但”。第三处,由“换言之”可知,后面是从另一个方面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说,再由“而在经济收益上则是得不偿失的”可知,此处应是说“朝贡贸易”可以“满足中国王朝的政治虚荣心”。)23.审题立意 材料中的“时代”指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时代要求等,我们每个个体都被时代塑造着;而个体又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它可以积极地行动,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时代产生影响,个人是时代的推动者。 考生既可以侧重于时代或个人某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论述,或者将二者有机结合来谈,都是符合题意的。 附【参考译文】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
13、,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使我们困窘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合啊。这是我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认为对,于是应允刘仁恭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并说: “这个孩子从
14、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进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
15、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鄩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以幸免于难。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骑兵们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