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 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光合作用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A3项 B2项 C1项 D0项【答案】B【考点定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条件、癌细胞的特征以及生物的遗传物质等【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透切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才能准确判断。
2、比如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与其能否增殖的关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组成结构与遗传物质区别;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场所等等。KS5U2、生物学中的实验部分是学好生物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答案】D【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因为自身随时间变化
3、就可以前后对照,A错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错误;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溶解度不同是分离色素所依据的原理,C错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名师点睛】本题应特别注意光合色素的提取原理与分离原理的区别。3、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
4、值将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C.x轴为氧气浓度,y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在c点中耕松土,将改变K值KS5UKS5UD.x轴为温度,y轴为单位时间内H2O2酶催化H2O2产生O2的量,则c点对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且随后曲线会下降【答案】C【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物质运输的影响、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KS5UKS5U【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数学模型的综合题,需要学生平时对相关知识透切理解并能结合曲线模型分析每一个相关知识。KS5U4、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5、是A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作用于图一中和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KS5UKS5U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3/4【答案】C【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图:1子代DNA分子数:2n个(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2)含14N的DNA分子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2
6、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2)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1)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KS5U(2)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5、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下图是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KS5UKS5U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含染色体A和d的卵细胞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
7、分别含有8条和4条染色单体D甲图所示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乙图所示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答案】B【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KS5U【名师点睛】单倍体、多倍体细胞分裂图像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C【考点定位】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师点睛】各种免
8、疫细胞的比较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别提醒:(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KS5U(2)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29(8分)下图1是将灰喜鹊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
9、连续10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成的值变化曲线。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多的是,最少的是。(2)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3)图2食物网中,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该生态系统除了图2所示成分外,还具有。(4)图2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填字母)。A10%以下 B10%20% C20%以上(5)很多城市和单位为了美化环境,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
10、致生物_降低。【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AC(2)偏高 (3) 3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全才能得分) (4)C(5)多样性【考点定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名师点睛】注意:在分析“J”型、“S”型曲线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分析数学方程式模型时要理解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不同: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K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握。“J”型增长是在一种理想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界中的“J”型增长往往是短时期的,如一个物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的短期内的增长。大多数种群的数量增长呈
11、“S”型增长。(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时间。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不变后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增长曲线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先不变后下降,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
12、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30(12分)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通过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之一,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下图表示组成嗅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 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
13、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 引起嗅觉。(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此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则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4)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
14、膜融合【答案】(1)树突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2)由负变正 (3)反射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 C【考点定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方式以及与激素调节的关系31(11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四种类型的配子。(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15、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若 ,则是环境改变; .若 ,则是基因突变; .若 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1)2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3)3:1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2分) 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2分) 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2分) III无子代产生(2分)【考点
16、定位】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名师点睛】本题中第4小题应从分析M果蝇出现的三种可能原因入手,推出每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的基因型,进而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32. (8分)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低,原因是赖氨酸合成过程中,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活性受细胞内赖氨酸浓度的影响。为此,有人提出,将天冬氨酸激酶第352位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第104位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使玉米叶片和种子游离的赖氨酸分别提高5倍和2倍。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赖氨酸的高产,是通过蛋白质工程来实现的,它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对现有蛋白质改造后形成的。除此外,还可通过
17、 育种,获得赖氨酸的高产,它是在等物理因素或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因素下改变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经选育而得。(2)在基因改造时,需要用到2种工具酶。其中一种酶,如:Ecoli 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后者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末端。除工具酶外,还需要的工具有。(3)将改造后的基因导入玉米时,常用法,它与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的导入方法不同。导入目的基因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还需要进行检测与鉴定,检测对象有(填一种合理的对象)。有时还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4)进行上述基因改造后的玉米体细胞,通过技术得到高产赖氨酸的玉米植株。有人认为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花粉传播,会使
18、周围植物受到基因污染,为此,他们建议导入的目的基因需整合在受体的 上,而不是染色体。【答案】(1)诱变 紫外线,电离辐射等(任一) (2)黏性和平(末端)运载体或质粒 (3)基因枪 DNA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 (4)植物组织培养线粒体和叶绿体(任一)【考点定位】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诱变育种39.【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KS5UKS5UKS5U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请回答:(1)配制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
19、块,叫做。培养几天后发现少数培养基被污染,若是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属于污染;若是有光泽的黏液状菌落,属于污染。(3)用少量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剂,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方法,操作时应采用加热。【答案】(1)灭菌消毒 (2)外植体真菌(霉菌)细菌 (3)果胶 (4)萃取(浸取)水浴【考点定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某一局部山区有一种雌性黑牛A,与一种雄性黄牛B交配,由于某种原因,其后代中无雄性小牛出现,但为了在自然情况下延续种族,雌性
20、黑牛A只能与另一山区的雄性黄牛C交配,后代中才有雄性小牛出现。(1)请分析,导致该局部山区无雄性小牛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 。(2)请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一种方案,使此局部山区的雌黑牛A不与另一山区的雄牛交配,就能得到一种黄色小雄牛。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方案设计的思路(不写详细步骤):。方案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3)上述方案设计中得到黄色小雄牛,与题中A、C交配能得到黄色小雄牛在生殖方式是否有区别?。请简述理由。【答案】(1)雄性黄牛B的Y精子致死 (2)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移植B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于支核的A卵细胞中(2分),再移植到A的体内(子宫)让其发育,即可得到雄性小黄牛(2分);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答对两项即可) (3)有;方案中的黄色小雄牛是无性生殖的产物,而A、C交配得到的黄色小雄牛,则是有性生殖的产物【考点定位】配子致死引起的遗传特点、克隆和生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