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6 ,大小:1.85MB ,
资源ID:9002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02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下篇 第一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突破高分瓶颈 3 素养三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下篇 第一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突破高分瓶颈 3 素养三 .ppt

1、素养三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目标解读一、历史解释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1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2历史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对认识客体进行直接的观察、接触、实验

2、、检测,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需尽可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历史解释不仅是解决历史问题,更是要凭借所形成的历史意识,解释、解决现实的问题。二、历史解释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1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现象、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阶段特征、历史结论认识的理解掌握。2考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要求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解释,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3考查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4考查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要求从历史表象

3、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考查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高考示例1(2017高考全国卷,T28)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 本题以历史解释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

4、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 B 项错误;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 C 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 D 项正确。答案 D2(2016高考全国卷,T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

5、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 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创新考查 20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艺术和美苏争霸。高考命题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美苏冷战的把握,检验学生解析史料、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在两极格局存在的历史过程中,美苏两国是支撑两极格局的核心国家;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地区、国家的争夺是贯穿其间的一条清楚的线索;争夺的方法,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也有文化的。解答

6、本题,首先注意题干材料提到美国政府机构资助和安排的文化活动,再看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抓住本题的考查点美国以文化方式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A、B、C 三项就可以排除了。答案 D备考指要一、把握历史逻辑,凸显历史解释1依据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1)历史事实和史料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来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2)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重视史

7、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原始史料。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体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是能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时代性,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才能对历史解释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例如如何判断下列史料的可信度: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点拨 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

8、经,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是真实的可信的。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2基础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1)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记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2)灵活运用历史解释首先要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教科书及课堂教学所述史事的含义,概括其要点,并同以往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再进一步把握其内在历史逻辑,通过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梳理逻辑关系来提升相应的学科能力

9、。例如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历史解释:应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出发,真正理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家为最大限度的追逐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的现实,进而体会到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供求不平衡、供过于求,并理解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等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美国政府为渡过这场危机需重点围绕“减少供给”和“刺激需求”两方面下工夫,故可从这两个角度去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相关举措。为“减少供给”,从国内来看要控制生产,如“农民减耕减产”“控制工业产量与规模”“监督工业生产各个环节”“规定工人最高工时”等;从国际来看,政府既要刺激出口,又要控制进口,具体措施有“抬高关税”“货币贬值刺激出口”

10、等,以此可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为关税战、货币战、市场战而导致各国矛盾激化的现象。为刺激消费,重点是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大规模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等举措。抓住“供过于求”这一核心特征,重视经济危机及新政期间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剖析,才能将罗斯福新政理解到位,应对高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3特点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2)“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3)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

11、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与未来。(4)运用历史解释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2017高考全国卷,T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选 B。本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

12、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修订后的要求,体现了对核心素养考查的趋向。B对:材料中“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如续湘山野录和涑水记闻对宋太宗是否进宫就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由此可知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A错: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史书记载、传说等方式呈现,A 项说法过于绝对。C错: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之分,使用时应注意辨其真伪,C 项说法过于绝对。D错: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之分,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也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

13、事实。二、多维论证探究,例析历史解释1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1)历史比较研究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3)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

14、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4)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从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

15、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史料一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人间,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旨在改善人的灵魂,复兴城邦。诚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罕论形而上的天道,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人自身,矫正人性堕落,他创建仁学,探究人性,游说列国诸侯,以求重建合“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史料二 孔子开创中国的“私学”,“有教无类”,门生三千,培育了许多政治才俊和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自喻为“牛虻”,整日里“到处不停息地激励、劝说、批评”,为了刺激、觉醒雅典“这匹已趋怠惰的壮马”。众多钦羡他的人从希腊诸城邦来到雅典投到他的门下,他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以上均引自叶秀山、王

16、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横向比较(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都创建了以伦理为核心内容的新哲学,深刻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教育家和道德师表,孔子培育了很多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史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

17、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纵向比较 史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认为“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最好”,纵向比较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财富,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提倡个人奋斗。这些基本观点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

18、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顾炎武16131682 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 年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陈独秀18791942 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 卷 5 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

19、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解析(1)解读三则材料可知,顾炎武针对当时科举制走向极端、行文严重脱离现实的问题,提出写文章要经世致用,考察民情,益于国计民生;魏源针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陈独秀针对当时国民意识淡薄、民众不关心国事的状况,提出应促进国民意识的觉醒。(2)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制度衰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人民的觉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有识之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如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吐故纳新等。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

20、经世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民族存亡,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有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2历史推理“观点鲜明”“评价准确”(1)由于历史知识积累、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方法选择的不同,对相同的历史现象的理解在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上会存在较大差异。(2)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

21、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历史解释要求“观点鲜明”“评价准确”。(2015高考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22、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23、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解析 本题对历史解释的考查是全方位的,从材料和设问角度看,第一,考查的历史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等;第二,考查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包括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清朝末年等不同时期儒学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第三,考查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性认识侧重对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清朝末年等不同时期儒学变迁的关联的理解,以及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揭示儒学演变的历史规律等。据此,需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清朝末年等不

24、同时期儒学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社会变革影响儒学的发展,儒学的演变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变化是儒学具体形态发展演变的深刻根源;同时,儒学,特别是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或影响。儒学是维护和巩固传统宗法社会的重要力量。对儒学的这些历史解释都要求“观点鲜明”“评价准确”。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

25、)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3计量史学“定量分析”“转换思维”(1)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主要类型包括: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

26、(2)计量史学体现了历史解释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计量史学的材料大都是由各种数据构成,要求进行“定量分析”“转换思维”。(3)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计量史学 甲、乙两图分别是 1920 年和 1936 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中各行业所占比重(%)示意图。定量分析

27、通过对比甲、乙两幅饼状图的数据,可以看出,占比重最大的一直是农业和手工业,说明 19201936 年自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与 1920 年相比,1936年农业和手工业在我国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体现了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有所变化,但地位仍很高;图片材料中的文字“工场手工业”反映的深层信息是出现了雇佣和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该行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表明了该行业的发展。由此可知,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二是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解析:选

28、A。本题考查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发展,要求分析判断这一时期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19291938 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到 1938 年其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此期间苏联工业生产虽快速增长但依然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萎缩,工业总产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押题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11937 年 9 月,国民党河北守军在涿县战败,退守山西,国民党于是在敌后留下一些部队,命令河北保安两旅改编为第181 师,留冀南游击。同年 10 月,又命冀西的第 53 军留驻太行山南部游击作战

29、。这有利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华民族对日本的持久抗战C国民党的抗战重心转向敌后D游击战成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战术解析:选 B。分析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将部分部队进行改编,由正规作战转向游击战,这是保存实力、实施持久抗战的表现,B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 A 项;将抗战重心转向敌后的是中国共产党,排除 C 项;国民政府采取的主要战术是阵地战和大兵团作战,D 项错误。21929 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用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 1928

30、年到 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 100 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A重工业飞速发展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急速普及D农民欢迎新经济政策解析:选 C。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29 年”“1936 年”可排除 B、D 两项;材料中拖拉机站与集体农庄相关,拖拉机的大规模使用说明集体农庄的普遍建立,即农业集体化的迅速推广,故排除 A 项,答案为 C 项。二、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经济生活与社会发展3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

31、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惮用力者归“儒”,好用力者为“侠”,所业既专,则文者益文,武者益武,各作极端之表现耳。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材料二 1981 年 1 月 8 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刊登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如图)。人们围绕他的这一举动,展开了一场争论。有人支持他,认为他胆子大,很新潮;也有人批评他,说他“破坏社会主义文明、污染社会主义风气”。后来,新华社用英文电稿,转发了这则启事,丁乃钧因此又成了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的对象。国内众多报刊

32、纷纷复制,征婚启事开始流行开来。据新中国公开征婚第一人 70 个字震动世界整理材料三 历史的解释就是通过客观的史料、史实研究还原历史,并进一步揭示历史的深刻意义,探寻历史内部的联系从而展示给人们一种立体的历史体系,深化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李娜浅议“历史的解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时代特点。(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新事物的出现。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士分为文士与武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崛起;“时代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2)要注意答题前提是“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材

33、料三中历史解释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还原历史、历史意义、历史认识。按照这三个角度解读材料二信息即可。答案(1)变化:士人阶层的崛起;文士与武士已形成两个集团和不同的特质。时代特点:士人阶层的崛起说明原来的血缘宗法等级秩序瓦解,社会大变革正在进行;武士集团形成说明兼并战争频繁、军功爵制推行;文士集团形成说明私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统治者招揽人才,倚重士人。(2)还原历史:丁乃钧在市场报刊登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寻找伴侣不再用政治标准衡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带动了报刊征婚的流行。历史意义:是婚姻观念的突破和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报刊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历史认识: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第一则征婚启事,是中国民众冲破思想禁锢走向解放的典型;婚姻不再看重政治和出身,说明纠正“左”的政治路线已见成效;报刊登载征婚启事反映了报刊业的通俗化、市场化;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体现。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