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34MB ,
资源ID:90009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00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一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一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科学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反对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的错误观点。公共参与: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要服务于实践。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1识记并了解实践的含义。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难点)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重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2)能动性

2、: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

3、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对实践概念的理解。(2)实践的特点特点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所以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

4、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表现一: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确定的目的,并根据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制定计划、方案等,然后才去行动。表现二:人们可以自觉地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1)材料必须强调以人为主体,是以客观世界为改造对象的活动,改造的是客观世界,依赖的是物质性手段,遵循的是客观规律,这样的活动才是实践,如农民种地、教师教学等。必须注意区分:如果依赖物质性手段,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的是主

5、观世界,就不是实践,如学生学习、文艺工作者创作、欣赏音乐剧等。,(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在材料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强调“计划”“方案”“规划”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易混易错(1)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诸要素都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

6、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是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但也不能把实践看作两种活动。(2)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不存在任何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最终必然导致失败。认为“不存在盲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错误的。(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脱离了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

7、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否定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否定个人活动的存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美国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由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主持,每集他会走到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危险的野外境地,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据此有人认为,孤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存在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提示:不赞同。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人们通过亲身

8、实践可以获得直接经验,通过读书、上网、向他人请教等可以获得间接经验,我们要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易混易错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2)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3)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条基本途径。不可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始终坚守第一线,专心研究水稻。他说:“书本上是

9、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我们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苗头,才会接近灵感”。材料中袁隆平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认为育种工作者只有在试验田才能获得灵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育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才推动育种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袁隆平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袁隆平从事研究的目的是指导生产实践。体系结构核心必背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10、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整合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坚

11、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1(2019北京卷)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

12、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错误,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错误,排除;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说法错误。答案D例2(2019全国卷)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

13、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 BC 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正确;实

14、践是认识的来源,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排除。选D。答案D例3(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

15、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例4(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

16、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析此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

17、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个方面。然后结合材料分别从这个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信息“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可得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在于立足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根据材料信息“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可得出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之二在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

18、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BC D解析:“在精准推进

19、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强调的是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只有通过实践精准扶贫政策才能得到落实,脱贫攻坚成效才能提高,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央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放开“单独二胎”。这表明(B)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题干强调现实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要求人们采取新的政策,体现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告诉我们(C)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B人们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认识C人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认识D离开了实践人们也可以获得认识解析:“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认识,选C。4下列没有体现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B)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D不怕慢,就怕站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在生活中表现为“做”。A、C、D三项都强调了这一点。B强调的是意识和认识。5下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B)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项符合题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