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 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1答案:B解析: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
2、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领事裁判权。根据所学,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是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一般认为,领事裁判权的产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东方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在利用武力击败清政府后,强加给中国的一项严重侵害中国司法主权的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1851年1865年苏州府6541万2389 万江宁府4529万1087万镇江府2475万519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3、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3答案:C4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 D共同纲领4答案:C5“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答案:C解析:材料这场战争是中日之间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不只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只有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战争,而且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体现了材料的意思。故选:C。
4、6“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马关条约和“清末新政”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
5、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7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与条件一相符;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的危亡。故选D项。“清末新政”“义和团运动”与条件二不符 A、B项排除项时间顺序有误。8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 )A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B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鸦片战争
6、深刻影响近代外交8答案:B解析:根据“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表明赵玉森意识到由于烟毒泛滥,造成外国人以“烟具”来代表清国人民风俗,危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外交问题,排除D。9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民主共和制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
7、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所以答案选C。10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可知这是一次秘密会
8、议,结合“(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和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11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A 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C 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1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描述与A项不符;“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地图,
9、排除B项;而1928年,日本并未占领中国广大领土;故选D。12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无线电通讯的作用,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即可解答。从材料信息可知,破译了国民党军队无线电通讯密码后,可以掌握国民党军队的布防、调动等信息,这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故
10、选B项。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军队处于绝对军事优势地位,可排除A项;仅凭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并不能使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加强,排除C项;当时红军战略方针并没有转变,D项与史实不符。13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风景是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自古就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D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3答案:A解析:“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即井冈山,毛泽东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A。14国民党方面明确提
11、出具体条件:“停战自属目前迫切之要求,最好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希望党的领袖来京共负政治上之责任,并促进联俄。”此条件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C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渡江战役前国共谈判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不会涉及“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即1937年,而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B项;由题干中“陕北红军”可知,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国共两党走向合作是受抗日救亡
12、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渡江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吋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5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官,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司令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15答案:C解析:注意1942年这个时间信息,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材料表明中美联合抗日,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
13、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正确;中美联合抗日不能说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故B错误;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6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16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的统一战线组织包括儿
14、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力量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的范围内,这些组织的繁荣发展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D项正确。17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票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控制了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打压外国资本17答案:B解析:
15、根据时间“1862年”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的正常运作。18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8答案:B解析:正因
16、为有材料里所说的各种不平衡性,所以才可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项正确,材料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但这不是其“意”A项错误;材料仅对革命道路的探讨,没有涉及将来是否成功,C项错误;材料里对各种不平衡的叙述没有涉及斗争应该采取的形式,D项错误。19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
17、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19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20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18、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20答案:B解析: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211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
19、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此评论意在强调( )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 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21答案:A解析:材料中陈独秀强调辛亥革命中的主要分子并非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结合1923年的国内背景, 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此可知陈独秀此话的意图是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A项正确。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成熟,B项错误。C项与题意相反。 D项与陈独秀中共总书记的身份不符。22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
20、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 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
21、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 “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
22、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22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 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使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3转变: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解析:1从“天朝抚有四海”“万国来王”“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等可知,当时清朝君臣仍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仍保持着以往的朝贡思想。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从 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西答;原因可根据材料中的“西学东渐”“一系列战败之后”“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来回答。3第一小问,从材料的出处“共产主义与中国”可知,此时的先进中国人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