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
2、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7.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
4、B.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C.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D.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10.把文中
5、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5分)(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1下列对本诗
6、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7题,15分)13.补写出下列
7、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 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4)庄子在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_,_。(5)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郊野之行的人备粮的状况的句子是“_,_,_”。(6)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两句是:“_,_”。(7)李密在陈情表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_,_。三、语
8、言文字运用(22分)1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6下列选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辩乎荣辱之境旬有五日而后反乃瞻衡宇而征一国者云销雨霁知效一官北冥有鱼所见明知而御六气之辩 A B C D 17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A曷不委心任去留 于时风波未静B躬亲抚养 惜惆怅而独悲C穷发之北 虽然,犹有未树也。D臣之辛苦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8下列加点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乐琴书以消忧 而后乃今将图南B眄庭柯以怡颜 屈贾谊于长沙C园日涉以成趣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目吴会于云间 水击三千里人杰地灵19下列加点的词语
9、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职:任职。B臣具以表闻 具:全部。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任。2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三径就荒 就:接近 B遥襟甫畅 甫:刚C他日趋庭 趋:走向 D.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21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去以六月息者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既自以心为形役 而刘夙婴疾病C寓形宇内复几时 响穷彭蠡之滨D此小大之辩也 彼且奚适也22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荐举制”是中央官署从地方选拨出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B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10、。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C簪笏:代指官职。簪,抒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D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2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B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晦”农历三十。C.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D.“帝乡不可期”中“帝乡”指天帝居住
11、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7.(3分)A8.(3分)A(左迁为贬官)9(3分)D(“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10.(1)(5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帝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2)(5分)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二)(划线处各1分;大意接近即可)11CD(选C 3分,选D 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D项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
12、的“吾谁与归”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1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参考答案(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1分)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1分)(2)表现:对比。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每点2分,共4分
13、;答出两点即可)诗歌鉴赏吴中之地,自春秋吴越之后,一直是文人览胜上古之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复国;浣纱女西施馆娃宫中一笑倾国;范蠡进可助勾践复国,退可泛舟五湖,这段历史给后世文人提供了怀咏之资。本诗吴中书事亦是有感于此,即事抒怀,借古事以喻今,思古人以伤己。首联虚写,想象吴国强盛之时,十万人家坐拥天堑,亭台歌舞声响铮枞。颔联中“一笑中”,有一种家国破灭,只在一念之中的幻灭之感。颈联由昔及今,通过“小”“深”“空”等字写出了吴宫如今的荒凉破败。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但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情感中充满了不为所用、报国无
14、门的不甘和无奈。13.(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5)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7)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14.C15.D16C 17B 18D (“目”名词作动词,“水”名词作状语。)19B (“具”,详尽、详细。)20. 答案C 快步走过21D (A介词结构后置句。B被动句。C省略句。)22. A (由地方向中央举荐。)23. 答案B“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作文译文:苏孝慈是扶风人。父亲苏武周是周朝兗州刺史。苏
15、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周朝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苏孝慈)出使到齐国,因其奉命出使让皇帝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后来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 高祖接受禅让后,(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
16、司农,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水渠修成后,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转而授予他左卫率的官职,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几年以后,他晋升为大将军,转任工部尚书,依旧担任左卫率。这之前,因为供给
17、官吏的经费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了放贷的机构,收取利息作为官俸。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上表章请求予以禁止,(同时)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开皇十八年,皇帝将要废除太子,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太子,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仁寿初年,(苏孝慈)升任洪州总管,在两地他都施行仁政。这以后,桂林山越人纠结叛乱,皇上下诏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苏孝慈)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苏孝慈)有一个儿子叫苏会昌。-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