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单元 第1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乍看(zh)峭楞楞(ln)妖童媛(yun)女B鹢首(y) 梵婀玲() 睡熟好久(sh)C羞涩(s) 櫂将移(zho) 纤腰束素(qin)D敛裾(j) 渴睡人(k) 惦着江南(din)【答案】B(A.楞:lng,C.纤:xin,D.裾:j。注:媛:课本注音读yun,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美女”这个意义都注明读yun,只有在“婵媛”这个词中才读yun。)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弥(遍满)望蓊蓊(草木茂盛)郁郁B袅(轻飘飘的)娜 咨(跟别人商量)询C船棹(船桨) 嬉(游戏
2、,玩耍)戏D媛(美女)女 颤(发抖)栗【答案】B(袅:细长柔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利比亚内战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无论它的结局是卡扎菲下台,还是利比亚分裂成两半,都将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痛苦过程。B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中国,软实力建设不应采取冲突或回避的方式,而应以激活自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为突破口,这是中国得天独厚的软实力资源。C波及全国的碘盐抢购事件提醒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焦虑心理,关注应更及时、更具前瞻性,不要让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得逞。D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那些来自乡村的选手个个都是锦心绣口,演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展示的才艺令人
3、惊叹。【答案】D(锦心绣口,形容文辞优美,辞藻华丽)4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答案】C5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描写点缀层层叶子的荷花,却不给人以重复单调的印象,关键在于三
4、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月夜下荷花的特点。B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本句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既有对现实的留恋、不舍,也暗示了尚有许多的不如意。C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发现自己在现实中并不可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免有些失落。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暗示自己对江南家乡的怀念,心情不禁开朗起来。【答案】D(作者的心情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脱。)6下列对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了采莲的时间和地点。B第二句是说莲花出水很高,超过了船上人的头。C第三句是说莲蓬成熟了,压弯了莲茎,因而要低头采摘。D最后一句是说莲子像
5、刚出水一样的明亮。【答案】C(弄,玩弄的意思,状写采莲女羞涩之态。)7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满着苦闷和彷徨。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色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答案】B(“彻底解脱”错误,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作者找不到出路,心情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脱,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脱。)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现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小说集背影等。B古代乐府原是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采
6、集民间歌谣,后来由此变化而专指一种诗歌体裁。C朱自清,以散文成就最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有风采。背影是其代表作,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艺术的巅峰。D“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建立在江南的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诗歌繁荣发展到唐宋这个顶峰做了很好的铺垫。【答案】A(背影是散文集。)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912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
7、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9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荷()、荷()和荷()。【答案】叶花香波10下列对这段话的逻辑顺序的安排,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答案】A11这段文字描写荷塘的景色十分精彩。下面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
8、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因微风吹动叶子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答案】B12分别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作为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亭亭的舞女的裙:_明珠:_星星:_美人:_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_【答案】荷叶的挺拔与舒展;花上的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圆润;珠的闪烁和数量之多;荷花的清新和姿态的娇美;香味的若隐若现。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狷者朱自清叶兆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识字的人就一定读过。文章结尾处又一次写到背影,差不多是点题的意思,“我读到此
9、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儿子印象中,朱自清也应该是这么一个背影。他的朋友说起来,总说他不高的个子,白白的,人长得很结实,做事情认真,喜欢喝一点酒。这当然是抗战前。抗战后,刚刚50岁的朱自清成了一个瘦老头,体重只有30多公斤。这或许是中国教授们抗战前后的最好写照。抗战前,教授绝对是个人物,吃香喝辣,生活优裕,可是和日本人一打仗,教授便得为衣食操心。朱自清的胃病早在昆明时就很厉害,如果当时有条件医治,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日本人被打败了,中国人的日子并没有立刻好起来。通货膨胀弄得民不聊生。据说朱自清最后是借钱做的手术。刚开始以为是盲肠炎,后来发现是胃溃疡,已经
10、破了一个洞,一切都太迟了,进医院再也没出来。他临死时曾对夫人说,自己在拒绝美援的宣言上签过字,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日子怎么难过,坚决不买政府配售的美援平价麦粉。闻一多的性格,按中国老派的说法,属于狂,张狂的狂,闻是一座火山,要爆发就爆发。朱自清一点也不狂,在气质上更近于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闻拍案而起,朱却只是拒绝。郭绍虞先生说,闻是“疾恶如仇”,朱是“从善如归”。30年代鲁迅到北京省亲,各大学闻讯,纷纷派人去邀请讲学。朱自清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身份,亲自出马,好不容易见到鲁迅,却被拒绝。朱不死心,三天以后又一次去请,仍然被拒绝。鲁迅这次省亲在北京待了十多天,分别去了五所大学做
11、了演讲,偏偏冷落清华,朱自清一定觉得很没面子。朱自清是一个十分平和的人,对于属于五四时代的人来说,平和却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取字“佩弦”,意思要像弓弦那样将自己绷紧。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吴组缃曾说过一件事,一位学生打电话到朱自清家,说有几本书要看但找不到,让朱速去图书馆帮着找一找。朱自清似乎有些生气,因为这实在没什么规矩,差遣系主任犹如使唤老妈子:然而学生的没规矩,又充分说明平时并不太把没架子的朱自清放在眼里。新文艺腔是朱自清后来坚决要去掉的东西,这也是新文学的通病,他在语文教学上投入很多精力,目的就是消灭这种拿腔拿调。把荷塘月色选进中学教材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因为弄不好会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12、以为好作文就应该这么写。在朱自清前期散文中,优秀的是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如背影,如给亡妇,在“才”和“情”中,以情感动人才是文学艺术的基石。但是,说这类文章好并不是一点毛病没有,文学技巧上仍有可推敲之处。朱自清散文有着极高的地位,评论者曾说,将他的散文作为样板悬于国门,不能增删一字。我想这种评论或许是指他后期的散文。他一生都在摸索如何写出最地道的语体文,斟字酌句,不敢有一点马虎。后人特别要注意的应该是他这种努力,否则,便难免误解前贤,可惜了他一生的追求。 (选自读者,有删节)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朱自清的背影谈起,很自然地勾勒出了50多岁的朱自清的体貌特征
13、。B朱自清穷得要借钱治病,但仍然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他性格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来源:学科网C文章写一位学生竟然能差遣身为系主任的朱自清为他找书,是为了说明学生不把朱自清放在眼里和朱自清善良的性格。D后来,朱自清坚决要去掉新文艺腔,认为把荷塘月色选进中学教材不是什么明智之举。E文章把朱自清与闻一多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朱自清的品格气质,使传主有血有肉地“活”起来。【答案】CD(C是为表现他平和的性格;D认为把荷塘月色选进中学教材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是作者,不是朱自清)14文章表现了朱自清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朱自清穷得要借钱治病,但仍然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14、,表现了他性格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2)与闻一多的对比表现了朱自清只是拒绝,从善如 归,有所不为的“狷”之性格。(3)写一位学生竟然能差遣身为系主任的朱自清为他找书,体现了朱自清平和的性格。(4)朱自清一生都在摸索如何写出最地道的语体文,斟字酌句,不敢有一点马虎。体现他严格要求,做事认真,不断求索的精神品质。15结合全文,探究抗战前后朱自清的体貌特征为什么发生了巨大变化?答:_【答案】(1)抗战前,身为教授,地位高,生活优裕,不必为衣食忧心,虽然社会动荡,但还未影响到他的生活及收入,因而“心宽体胖”。(2)抗战后,社会动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经济拮据,要为衣食忧愁,他正直的性格又使他不
15、愿意接受美国救济粮,加上胃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因而刚刚50岁的朱自清就成了一个瘦老头,体重只有30多公斤。四、高考热点16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也用成语写出下联并写出是什么结构。结构要相对,意义大体要相合,平仄不要求。(任选两题)(1)塞翁失马,_。(2)雪中送炭,_。(3)破釜沉舟,_。【答案】(1)示例:叶公好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八仙过海。(主谓)(2)示例:锦上添花,雾里看花,纸上谈兵。(动宾)(3)示例: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乘风破浪。(并列)17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据新华社电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
16、协调委员会昨天权威发布:昨天,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和宁夏同时监测到了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各地环境辐射水平较昨日没有明显变化。对食品和饮用水的抽样监测结果无异常。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答:_【答案】我国内地31省区市均测到放射物。18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两个句式
17、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近的句子。例: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_,_。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_,_。【答案】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五、写作创新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忙有一个伐木工人,老板给他一把利斧,他第一天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树。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18、“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请以“生活中要注意磨斧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生活中要注意磨斧子”只是一个话题,它只是提示写作的方向、范围等。构思前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准确地立意。可以从文中“磨斧子”的事情本身展开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虚构类似的故事,比如可以由“磨斧子”联想到磨炼意志,谈磨炼意志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拟题参考:“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说忙碌”、“走走停停”、“小结人生”、“为了更好地走”、“蛮干害人害己”、“走思行”【佳作赏读】走走停停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未知路,那么走就是我们勇往直前的方式,
19、我们拼搏,我们奋斗,我们披荆斩棘;停则是我们通往终点的加油站,我们思考,我们总结,我们蓄势待发。竹,每上升一步就做一个小结,于是有了它的俊秀挺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走走停停造就了竹顽强清高的君子品性。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是为了让汉朝兴旺发达而作出的暂时停歇,没有这休养生息,哪来人民的安居乐业?哪来汉朝的繁荣壮大?更别说汉武帝大一统的盛景了。停,换来的是一个国家的繁荣兴盛;停,使一个民族蓬勃发展。战争年代,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无不是领导者运筹帷幄的“停”换来的结果。军事家们在地图上勾勒的美丽之花,是停;战争前对敌军情况的了解,是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绝不是只有勇往
20、直前、斗志昂扬的士气而缺乏对战情的冷静的分析和思考。有勇无谋只不过是一介草莽;有勇有谋,才是真正的英雄。停,是思想的沉淀;停,是蓄势后的勃发;停,是惊天霹雳前的一片宁静。黄土高原的形成是停的结果,漫天黄沙随着呼啸的北风被吹落到地上,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才铸造了今日黄土高原的雄壮广博,如果没有这“停”,我们哪里会看到今日广阔的黄土高原?如果没有这“停”,那肆意飞舞的魔鬼般的黄沙不知又会使黄河的河床高上几米,不知又会使中国的沙漠面积扩大多少。停,是伟大的壮举;停,是历史的积淀。山能就其高,是停,是那细小的沙砾经过多少岁月的“停”而形成的巍巍高大的雄伟的身姿;海能成其大,是停,是那一点一滴的水珠
21、经历无数年的“停”而形成的汹涌澎湃的宽广的胸怀。“磨刀不误砍柴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要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这就要我们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学会停。停,不是不思进取;停,不是静止不前。恰恰相反,停,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前行;停,是为了我们的前进方向更明确;停,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停停你的脚步吧!思考,总结,让我们用停来迎接下一次伟大的成功。【名师点评】本文题目“走走停停”紧扣话题,引出了在奋斗之路上需要不时停下来思考的道理。文中从“竹”的小结想到人生的小结,从汉朝想到战争,从战争想到高山大川,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给人无尽的启迪。另外,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