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单元评估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一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带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D)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 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能够生成有机物;平衡功能是指无人类干扰时,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稳定;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整体功能大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2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D)A植树种草 B修
2、水库 C围海造陆 D围湖造田解析: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节功能减弱,水旱灾害增加,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植树种草、修水库能减少水土流失,水旱灾害,使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围海造陆对环境整体性发展利多弊少,科学论证条件下影响较小。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B)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江西省中南部地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力侵蚀D北美西
3、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解析:枯水期时,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减少;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所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大西洋。4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C)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解析:森林使昼夜温差和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植被减小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修建水库会对
4、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C)A区域性B开放性 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图示信息显示修建水库会影响到河流下游的径流变化、诱发地震、改善气候等,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6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B)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水库的修建可使库区湿度加大,降水增多,温差变小,改善局部气候;地下水位会上升;减轻洪涝威胁;减少下游河流的泥沙沉积。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78题。7下列大洲缺少自然带的是(A)A非洲 B南美洲C大洋洲 D亚洲解析:自然带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非洲无此
5、自然带的分布。8自然带为(D)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常绿阔叶林带 D常绿硬叶林带解析:图中自然带主要分布在40N以南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三地的自然带(A)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解析:图中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是因海拔高形成的,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10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C)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
6、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回答1112题。11图中属于亚热带的自然带有(C)Aa、f Ba、eCb、e Dg、d解析:a是热带荒漠带,f是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g为热带雨林带,d为荒漠带。12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D)Afed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af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自然带a、b的形成原因相同 D自然带a和g的形成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解析:f、e、d虽然有分异,但是并不是因为纬度不同而引起的热量差异。f地的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d形成原因是位于安
7、第斯山脉背风坡,降水少。g形成受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分布。a受秘鲁寒流的影响,b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下图为四座山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四地自然带类型由少到多的排序是(C)A B C D14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B)A B C D解析:根据山地的基带植被判断,位于温带,位于亚寒带,位于热带,位于亚热带,进而可分析四地的自然带类型多少及纬度高低。读北半球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17题。15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A)AaBbCcDd解析:垂直自然带的多
8、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出现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16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A)AbBc CdDa解析:地中海气候区所对应的b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17e带一直延伸到大洋边缘,是因为(B)A气候的影响 B洋流的影响 C人类的破坏 D岩石的性质解析:e为热带荒漠带,受寒流影响,直达海岸。如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1820题。18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D)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图中甲处之上为温带针
9、阔叶混交林带、之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依据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甲处必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山地的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气温是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19该山地可能位于(A)A横断山脉 B天山山脉 C武夷山脉 D大兴安岭解析:依据山麓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判断可能是横断山脉或武夷山脉;又依据主峰海拔达7 556米,则可能是横断山脉。武夷山脉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带。20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A受东南信风影响 B盛行下沉气流C盛行上升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解析:河谷为半干旱景观,只能说明河
10、谷降水少,则必然是盛行下沉气流所致。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所示山地(C)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解析:可逐项分析,A项,永久冰雪带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错误。B项,读图可知,除永久冰雪带外,同一自然带上界南坡低,错误。C项,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正确。D项,南北坡基带的差异是相对高度的差异造成的,错误。22该山地位于(A)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析:通过读图,结合海拔、南北坡、基带的差异可判断该山地为喜
11、马拉雅山脉。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14分)步骤一: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1)阐述你看见的现象,并按步骤写下来。(4分)答案: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里滴,最后小瓶里的沙由干变湿。(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4分)答案:水循环现象。蒸发、(凝结)降水。(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
12、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2分)(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物质和能量的交换。(4分)解析:理解实验现象原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来回答问题。通过实验水的转化过程、模拟大气圈和水圈的联系,然后通过现象揭示实验过程蕴含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24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分)(2)A自然带所在地的夏季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冬季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2分)(3)a方向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差异。b方向的
13、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4)B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解析:第(1)题,A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对应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地受季风影响,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2)题,A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第(3)题,a方向上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南北方向上热量的差异;b方向上自然带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背靠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
14、差异最明显,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25阅读甲、乙两条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1)比较图甲和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条山脉所处纬度位置偏低。(4分)(2)概述图甲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3)图乙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4分)答案:(1)差异: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图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图甲山脉基带为
15、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图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图乙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图乙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解析:第(1)题,从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图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图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图乙山脉纬度较低。第(2)题,图甲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
16、坡。第(3)题,图乙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26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_。(2分)(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水分。(2分)(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答案:位置: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答案: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解析:第(1)题,由题中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西北的温带草原带。第(2)题,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由C到D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第(4)题,植被类型整体向北推移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且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可能会变小,台湾海峡可能会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