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过关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
2、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册立过“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叔”“皇太弟”等皇位继承人,但没有册立过“皇太女”。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一统观念B宗法观念C皇权至上观念 D中央集权观念4(2016赣州模拟)“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推行郡县制度 B强化丞相的权力C创立皇帝制度 D实行郡国并行制5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
3、的是()A方便水利建设 B发展小农经济C强化中央集权 D遏制诸侯势力6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A秦朝确立郡县制 B隋朝创立科举制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7“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行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 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 D淡化了门第出身8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
4、功地分割了相权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9历代名臣奏议记载(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朝行省()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10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皇帝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1下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
5、构(2)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3)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4)受制于司礼监太监,矛盾深刻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12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6、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
7、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6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6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4分)14(201
8、6乌鲁木齐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刺史部就是监察区,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郡国。 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材料二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并扩大职权。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 摘编自
9、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熙元年(1425年)又定巡按以八月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洪武时,为巡察风纪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永乐以后,由临时差遣向专设过渡,成为固定官职,并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其以监察为主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宣德十年(1435年)罢交阯道,始定为十三道(按当时的行政区划设),置按察司,设按察使分别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违枉者,御史、按察司纠劾。十
10、三道监察御史不仅监察地方,而且还协管两京、两直隶各行政机构,稽查在京大小衙门的各类档案文件,监控范围涉及一切政务。外官(即地方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由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综合考察其为政功过,以定黜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明两代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12分)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明两代为例,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8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选D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周王巡狩诸侯国的内容,不是表现周王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奖赏诸侯的内容,也有责罚诸侯的内容,C项不是对材料的
11、全面体现,故排除;材料体现出周王对诸侯的监督考察,故D项正确。2选A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等信息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故A项正确;B项只涉及分封制;C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3选B材料中涉及的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没有涉及“大一统”,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血缘集团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女性在继承方面没有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与皇权至上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4选A本题考查
1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这种“改变”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职业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权力和皇帝制度的创立无法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C两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5选C6选C秦朝的郡县制属于新创制度,不能说明“离不开别人的旧”,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属于新创制度,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明朝正式下令废除丞相职位,属于
13、新创,故D项错误。7选D唐代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以往选官方式是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内容,故B项排除;唐代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不是举荐,故C项错误;从材料“只是当门阀盛行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说明淡化了门第出身,故D项正确。8选B“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说明枢密院掌管军政,“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说明当时还有丞相,从朝代可判断是宋朝,故B项正确。秦朝始设丞相,没有分割相权,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三省,C项错误;清朝没有丞相,D项排除。9选D材料不是体现行省的权力,而是其权力受到节制,故A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极大,故B项错误;行省“有诸侯之
14、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地方重臣由朝廷任命,受到牵制,防止其割据一方,故C项错误,D项正确。10选D结合史实可知,秦朝、唐朝、宋朝都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但也采取不同方式限制和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体现出“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明太祖废除丞相,使皇权强化,打破这一规则,故选D项。11选C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B两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故D项错误。12选A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
15、许闲人窥视”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军机处办理军政要务的职责,故D项错误。13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省略号分层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看出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等说明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线索、行省制概念等角度回答即可。第(4)问,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可知制度的继承和发
16、展,从材料中“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概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制度:郡国并行制。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相关内容。第(1)问,从派遣机构、监察职责、监察对象、监察范围、监察权的变化等角度回答相同点。第(2)问,一方面从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回答,另一方面要明确在封建社会下由于监察官员服务于君主,所以不可能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答案:(1)中央派官员分区监察;弹劾违法官员;地方监察与中央巡察并行;监察对象包括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泛;监察权与地方军政权力分离;监察官员逐渐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皇帝掌控决定权。(2)评价:维护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在专制体制下不能真正起到监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