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0 ,大小:1.73MB ,
资源ID:89924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92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3讲 变异和进化.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3讲 变异和进化.ppt

1、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3讲变异和进化(2011上海生物,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 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以回复突变为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组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但有害突变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能够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C错误。答案 C第3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理解能力1.(2011海南生物,19)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

2、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导致基因数量变化,不能导致基因种类增加;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变异不能导致新基因产生;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和缺失导致基因数量增加和减少,不能导致基因种类变化;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排序的变化,故D正确。答案 D2.(2011江苏生物,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

3、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均可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种群大小没有一定的关系;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故C正确。答案 C3.(2011广东理综,27)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

4、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和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二、获取信息的能力4.(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原因是_。解析(1)动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2)“只有 A 基因或 B基因的

5、胚胎致死”说明 A_bb 和 aaB_的胚胎致死,故 AABB 雄蚊和 aabb雌蚊相交,后代基因型全为 AaBb,无致死现象,A 的基因频率为 50%;F2中 A_B_A_bbaaB_aabb 应为 9331,由于 A_bb 和 aaB_的胚胎致死,要淘汰掉 316的 A_bb、316的 aaB_,因此对于 A、a 来说,会淘汰掉 116的 AA、18的 Aa、316的 aa,所以 F2中 AAAaaa361,故A 的基因频率为 60%。(3)群体中 S 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 S 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病毒平均数逐代减少。答案(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的RNA

6、 S蛋白(2)50%60%(3)下降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2011四川理综,31)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提供原材料。三、综合运用能力5.(2)甲与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

7、中有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种。(3)甲与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I甲与I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条染色体。(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_。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及甲、乙、丙三图,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而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甲与乙杂交得F1,基因型为AaB(表示该染色体上无相应的基因),F1自交,基因A

8、和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F2有3(AA、Aa、aa)3(BB、B、)9种基因型;不考虑A、a控制的性状,其中仅表现为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BB、B)。(3)甲与丙杂交得F1,有42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只有20对染色体能够配对,形成20个四分体;F1的基因型为AaE,因为甲、丙不能正常配对,分开是随机的,可能同时移向一极,也可能正常分开,所以能够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配子中21条染色体)、aE(配子中21条染色体)、AaE(配子中22条染色体)和没有AaE基因(只有20条染色体的配子)共4种,配子中最多有22条染色体。(4)(2)中的F1能

9、产生AB、A、aB、a4种配子(自由组合),(3)中的F1能产生A、aE、AaE和无AaE基因的4种配子(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2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因此(2)中F1与(3)中F1杂交产生的F2同时含有 A、B、E 基因的概率为14(AB)24(aE、AaE)14(aB)14(AaE)316(如下图)。答案(1)结构 生物进化(2)同源染色体 9 2(3)20 4 22(4)316(2011北京理综,31)TDNA可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株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

10、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_,因为后者产生的_会抑制侧芽的生长。(2)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_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3)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_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_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_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6.(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_。(6)根据TDN

11、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_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_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_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段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环状DNA示意图A、B、C、D表示能与相应T-DNA链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DNA片段;箭头指示DNA合成方向。解析(1)顶芽的存在可导致顶端优势,进而影响侧枝上花蕾的形成。(2、3)要筛选抗性植株,需将待选植株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筛选。(4)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就可用变异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而后自交,统计自

12、交后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5)由(3)中“抗盐性状的突变体”信息知: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降低。(6)TDNA存在于诱导形成的拟南芥突变体植株的DNA中。DNA连接酶可将不同的DNA片段进行连接。因为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由图示环状DNA外侧链DNA合成方向可判断,DNA扩增过程所选的引物应为B、C,这样可确保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得到复制。答案(1)顶芽 生长素(2)(一定浓度的)除草剂(3)(一定浓度的)盐(4)野生型 1(5)降低(6)突变体 DNA连接酶 B、C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对基因突变的考查较为突出,一共出现17次,如2011安徽理综4题、2011江苏生物22题、201

13、1北京理综31题等。基因重组出现较少。对于本部分内容的考查,经常从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其对性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命题,或者是结合细胞分裂、DNA的复制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对育种的考查较为突出,一共出现18次,如2011海南生物19题、2011江苏生物32题等。课标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能力考查,集中在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两个方面,难度系数在0.600.72之间。预计2012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还将集中在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上,染色体变异类型的判断也不容忽视,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值仍将维持在816分之间。专家箴言 通过以上高考体验,可以归纳总结:1三种可遗传变

14、异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一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类型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异 增添 类型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 生物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于 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为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均可发生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

15、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类型 自然突变 诱发突变 交叉互换 _人工DNA拼接技术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 发生时期 DNA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分裂期 真核自由组合数目 类型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产生 机理 DNA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从而引起DNA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的改变 非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 由于细胞分裂受阻,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成倍地增加;直接由生物的配子,如未受精卵细胞、花粉粒发育而来,使染色体组数成倍地 _ 产生 结果 产生_ 只产生新的_,不产生新的基因 不产生新的

16、基因,但可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的变化 镜检 光镜下均 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育种 应用 诱变育种 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单倍体育种 育种 非等位减少新的基因 基因型无法杂交多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见下表)2.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由 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_的个体 染色体组 1至多个 2个 3个或3个以上 形成原因 自然 成因 单性生殖 正常的有性生殖 外界环境条件剧变 人工 诱导 花药离 体培养 处理正常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 秋水仙

17、素处理_或幼苗 受精卵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萌发的种子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形成过程 特点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生长发育_,结实率低 举例 蜜蜂的雄蜂 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香蕉(三倍体);马铃薯(四倍体);八倍体小黑麦 延迟3.细胞分裂图象与变异关系比较分裂图象 分裂类型 _分裂 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有丝减数4.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见下表)交叉互换 染色体易位 图解 区别 发生于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发生于_ 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1

18、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等(见下图)更系统2基因重组与进化的关系(见下图)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片段上碱基对的种类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2)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突变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心堂亮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

19、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3)基因突变引起性状的改变,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被淘汰掉。(改编题)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子代的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C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D若蝗虫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最可能是发生过交叉互换强信心【例1】审题关键“性状分离”“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果实”

20、“肺炎双球菌”“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命题来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与减数分裂。思路分析 例如,黄色黄色、绿色,出现了性状分离,这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而不属于重组,所以A错误;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可能结果,所以B错误;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不可能出现染色体变异,也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其变异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所以C错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本应相同,若不同只有交叉互换的可能性最大,因基因突变频率比较低,其可能性较低,所以D正确。答案 D(2011济宁5月模拟)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21、中,错误的是()。A从染色体组成分析,如图所示的果蝇可以产生16种配子B图中所示的细胞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全是控制性别的基因C对此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5条染色体上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X(或Y)四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例2】审题关键“染色体图解”的认识。命题来源 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概念、性染色体的特点、基因组测序。思路分析 图示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同源),所以从染色体组成分析,该果蝇可以产生2416种配子,所以A正确;Y染色体与性别有关,但其上的基因,并非都控制性别,譬如说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由位于X和Y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2、,而这对相对性状并不是果蝇的性征,所以B正确;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5条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而并非仅测其中的基因,所以C错误;依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已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D正确。答案 C 更清晰考点二 生物育种方式的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1)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_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_ 基因重组 常用方式 a.选育纯种: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b选育杂种:杂交杂交种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空间诱变 _离体培养,然后再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

23、基因(DNA重组)技术将_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花药目的基因各种育种方式的比较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育种程序秋水仙素处理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优点 a.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b操作简便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育种进程或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a.明显_育种年限 b所得品种为纯合子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打破物种界限,改变生物的性状 缺点 a.育种时间_ b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

24、迟,结实率_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高产青霉菌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 加速缩短定向低长关于育种方案的“选取”(1)单一性状类型:生物的优良性状是由某对基因控制的单一性状,其呈现方式、育种方式、原理及举例(如下表)心堂亮1项目 方式 育种方法 原理 举例 单一性状 无有 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 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普通羊群中出现短腿安康羊有无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不能产生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高产青霉素菌株 少多 多倍体 育种 染色体 变异 三

25、倍体无籽西瓜(2)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细胞水平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分子水平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重组。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与分析(1)育种的目的: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可防止后

26、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2(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

27、而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选F2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的方法鉴定出纯合子。(2010安徽理综)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强信心【例3】(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

28、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解析(1)由诱变当代自交,诱变1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确定棕色为显性性状,低酚是隐性性状。(2)由诱变当代棕色、高酚自交结果,颜色发生性状分离,高酚稳定遗传,可确定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同理可确定白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有纯合AABB和杂合的AaBB,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AABB。要培育棕色低酚的纯合植株AAbb,需用AABB植株与诱变1代的白色低酚aabb

29、植株杂交,因要求尽快选育则需用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单倍体育种法育种。答案(1)显性 隐性(2)AaBB aaBb(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三 生物进行相关问题的整合考试说明(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本 观点 a.是自然选择的内因;b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e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f自然选择过程是

30、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a.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 的改变;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 _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c 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e 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种群隔离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种群基因频率进化 模型 不同 点 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 进化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_进化,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共同 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联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31、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种群为研究单位 个体种群群体变异自然选择2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原因 内因 遗传保留有利变异,变异为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外因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相互作用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淘汰不利变异,积累和加强有利变异,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生物的进化 结果 适应性 对生物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在生物类群中得到积累和加强,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 多样性、物种形成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适应性的生物类群,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 时,便形成了新物种;同一物

32、种的不同类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 进化 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质的飞跃 环境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方式(1)物种的形成有多种方式,主要为渐变式。(3)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更系统一个种群地理隔离 多个小种群多种因素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出现生殖隔离 新物种。(2)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杂交 杂种植物染色体加倍 异源多倍体。与生物进化相关的理论(1)

3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2)生物进化不等于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是基因频率改变发展到不能实现基因交流的程度实现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心堂亮12定义法:根据定义“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2)由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的方法哈迪温伯格公式法: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种群较大,种群内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新基因加入和自然选择时,存在以下公式:(pq)2p22pqq21,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

34、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纯合子(如AA)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纯合子(aa)的频率。基因位置法: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 某基因总数种群个体数2100%,若 某 基 因 只 出 现 在X 染 色 体 上,则 基 因 频 率 某基因总数2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100%。借助基因型频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该对等位基因中,显(或隐)性基因的频率显(或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12杂合体基因型频率。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遗传为例。因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Y,Y染色体上无该等位基因

35、,所以在男性群体中: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相同,也和表现型频率一样,设XB的频率为p,Xb的频率为q,则有XB的频率XBY的频率p,Xb的频率XbY的频率q,且pq1。由于男性中的XB、Xb均来自于女性,故在女性群体中:XB的频率也为p,Xb的频率也为q,pq1。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平衡情况是:p2(XBXB)2pq(XBXb)q2(XbXb)1。由于男性女性的XB基因频率相同,二者的Xb基因频率也一样,故在整个人群中,XB、Xb的基因频率也分别为p、q。整个人群中男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pXBqXb)、Y,女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pXB、qXb,由以下式子可推出子代基因型频率:(

36、pXBqXb)Y(pXBqXb)p2(XBXB)q2(XbXb)pq(XBXb)p(XBY)q(XbY)。3解析 假设男女比为 11,每一万个人中有 500 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可知男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为 50010 000210%,可知 Xb10%,那么 XB90%,女性携带者概率为 210%90%18%,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假设男女比为 11)18%10 0002900 人。在某个海岛上,每一万个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假设男女比为11)()。A1 000人B900人C800人D700人答案 B强信心【例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例5】审题关键“改变”“导致”“标志”“新物种形成”。命题来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思路分析 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B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