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767KB ,
资源ID:8987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87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台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法制的社会形态对国人的正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随之而来的“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另外,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2樊

2、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B导致诸侯割据C强化宗法体制D促成秦朝统一【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的直接管辖范围其实很有限,主要依靠各诸侯的力量来完成大规模的国家行动,比如一旦遭遇入侵,各诸侯都有义务保卫王室。随着时间推移,血缘上的联系逐渐淡化,诸侯对中央的服从度也逐渐降低,而中央缺少足够的力量对此进行控制,国家的分裂,诸侯之间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3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

3、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王室成员和功臣的制度,没有体现出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观念,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按贵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因为其重视血缘,因而使人们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故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无关,故C项错误;行省制也是地方行政制度,与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

4、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宗法制还体现在生活中以下几个方面:“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干部职务终身制。4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烽火戏诸侯”反映周幽王利用分封制的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作战。由于幽王“

5、烽火戏诸侯”,当犬戎入侵的时候,没有诸侯肯来救驾,周幽王战败死去。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诸侯不履行勤王的义务。B项非“宗法制引发”,C项君主专制时代不对,D项申侯并不是维护了宗法分封制。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在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宗

6、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6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开凿灵渠,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故正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西南地区设立的郡县,派人修筑了五尺道,故

7、正确;为了安定北方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套,故正确;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不是秦始皇的措施,故错误,选项A项符合题意。考点:秦朝统一全国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措施【名师点睛】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历史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统一为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文

8、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创建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这一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因此也就成了中国的千古大帝,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体制的总工程师。7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制度确立【名师点睛】郡县制中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

9、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8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

10、学史实可得出秦代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A表述不正确;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其权势越来越大,B表述不正确;D表述颠倒了“郡”与“县”的关系,不合史实。秦朝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10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

11、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如果诏令不是出自中书省,就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以限制王权。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内阁的设立是为了加强皇权,B项与题干不符,排除;题干赞成三省六部制,排除D。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比较美国三权分立月三省六部制的异同: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三省六

12、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1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吏治的意义【名师点睛】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

13、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后世各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盛行的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封建社会偶有采用;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对后世各朝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被分封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残余势力破

14、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1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考查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掌握决策权的是皇帝,排除A。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故选项B正确。枢密院掌管军政,排除C;三司掌管财政,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书门下1

15、3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汉中外朝制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1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将皇室的姓氏列为第一等,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

16、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皇帝将本族的姓氏列为第一等,外姓次之,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上述现象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上述现象反映出皇权、宗法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其历史源远流长,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5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设置三省六部B废除丞相制度C设置军机处D废除科举制度【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制度【名师点睛】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

17、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皇权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发展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从独相制互群相制),强化皇权;二是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16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

18、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C;本体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源流分明,沿革清晰。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君权至上,人治高于法制。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法网严密周全。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

19、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官僚政治、等级制度等。17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

20、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A是军机处的职能;B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

21、立内阁、清朝军机处【名师点睛】古代中国的中枢权力体系历经变化,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如西汉的中朝,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度。19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

22、知乾隆皇帝把使臣改为“贡使”,反映了清政府“天朝大国”的传统“朝贡”体系,C符合题意;材料中对英国使臣称呼改变化,说明当时中国外交思维落后,而不利于实现近代外交,排除A;当时中国主权和领土很完整,排除B;D与材料主旨不合,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外交20英国外相巴麦尊说:“(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材料中的“商品”是指( )A纺织品B机器C茶叶D鸦片【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背景21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

23、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列举了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和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故B正确。中华民族的奋起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排除A;晚清政府的改革表现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排除C;近代的民主革命表现在辛亥革命等,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名师点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部分,实际上这两部分是因果

24、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考纲把握。中国近代史部分本专题应特别注意两条线:一是中国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继续深化的,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一条就是近代中国各阶级是如何开展救国运动的,如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2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

25、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最早在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答案选C。AB项是在19世纪40、5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当时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D项是在1901年签订是在马关条约之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名师点睛】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和以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本质是相同的,都为实现其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不同点表

26、现在: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主要是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帝国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争夺开采矿山和办厂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使中国沦为它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同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24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表1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

27、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日甲午战争25“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李鸿章在京议和、惩办祸

28、首”等可判断是指签订辛丑条约的议和,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之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故答案选D。ABC三项与题干没有关系,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名师点睛】义和团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不甘于亡国灭种,奋起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统率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还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了策略,由瓜分变为“保全”,由灭亡中国到“以华制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

29、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6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占领中国某岛,在岛上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仿效日本。日本占领的是( )A黄岩岛B台湾岛C海南岛D崇明岛【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27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30、要考查敌后抗战。为粉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游而不击的谣言,1940年8月,彭德怀亲自指挥了华北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A是1937年国民党将领张治中和冯玉祥等指挥的。B是1937年9月林彪指挥的;C是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故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百团大战28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保护中的延续与浓缩。下图为故宫部分文物迁移路线示意图,其中的迁移背景是( )A日本侵占东北,紧逼华北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C日军占领上海,威胁南京D抗战胜利,还都南京【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故宫部分文物迁移29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作出重大贡献【名师点睛】抗战开始后,中国战场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各自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32、:国民党正面战场实行的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敌后战场实行的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两条抗战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以及用阶级分析法指出形成的原因、本质区别。特别是要结合史实,公正、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及正确分析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30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ABCD【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

33、义革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名师点睛】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跻身世界政治“四强”之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和在战后美、苏争夺中所处的地位,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存在。1942年元旦,由26国共同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时,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与美、英、苏并列于签字之首,从此,中国开始以“四强”的名义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第II卷(非选择题)31(12分)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

34、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二: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摘编自宋濂元史等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

35、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5分)(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5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1)演变: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2分)特点:行省具有地方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3分)(2)内涵:它创

36、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2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3分)(3)认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

37、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2(17分)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

38、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摘自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

39、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摘自剑桥晚清史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分)(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8分)(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

40、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4分)(2)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

41、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分)(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3)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分)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

42、尊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三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2分)(4)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辩证地评价问题。(2分)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纲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双重性;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Com【名师点睛】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1)破坏性影响

43、: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剥夺了无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际关系上:中国变成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从属于世界。(2)建设性影响: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3(11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

44、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摘自凤凰资讯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

45、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3)在二战胜利结束近70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4分)【答案】(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1分)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他有理即可得分)(1分)(2)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3分)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3)原因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9月3日,在中国的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2

46、分)意义: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2分)第(2)问,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日本的罪行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第二问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中国方面:中华民族抗战战结果;国共合作、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结果;国际方面: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国家、进步人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根本原因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国家公祭日【名师点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