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6.50KB ,
资源ID:8981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81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民勤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 一 语 文命题人:邱进刚(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遗施(y) 拊掌(f) 纨素(wn) 箜篌(kng hu)B. 鲑珍(gu) 便言(pin) 晻晻(yn) 葳蕤(wi ru)C. 静躁(zo) 曲水(q) 流觞(shng) 趣舍万殊(q)D. 朝露(zho) 吐哺(f) 何时可掇(du) 游目骋怀(chng)【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运用已知的读音进行排除。A项,“拊”的注音

2、是错误的,应该是“f”。B项,“鲑”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是“xi”。D项,“哺”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是“b”。故选C。【点睛】对字音字形的备考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比如看新闻、听广播、读报纸等,毕竟这些场合下的读音和字形都是非常标准的,平时多听多看,对这块知识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远人村(昏暗)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C. 山不厌高(满足) 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D. 长路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3、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从词语的本意理解,然后结合词语的所在语境具体去把握其含义。本题中的词语是从课文中节选的,所以在理解判断时,必须要结合词语所在课文的大语境去理解。B项,“阡陌”解释有误,阡是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是东西方向的小路。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课文中注释涉及到的词语含义以及文化常识,对这块知识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在高考试题中的文化常识往往就出自此处。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悟言一室之内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 山川相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4、此类试题的解答,必须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出现的通假字,唯有如此才能熟练地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A项,“悟”通“晤”,译为面对面的,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B项,“趣”通“取”,译为获取。D项,“缪”通“缭”,译为盘绕。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舞幽壑之潜蛟 侣鱼虾而友麋鹿B. 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C. 泣孤舟之嫠妇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 方其破荆州 步余马于兰皋兮【答案】C【解析】C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为仲卿母

5、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时时为安慰阿母为汝求 遣臣为媒人 慎勿为妇死 君家妇难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牢记高考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使用排除法,分析题干中“为”的用法,然后逐个排除答案。“为所”表示被动,“成为”,“写作”,“作为”,“替,给”,“作为”,“因为”,“做”。故选D。【点睛】解答文言虚词试题最根本的方法是熟练掌握高考大纲中要求的18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具体的题目中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进行验证。6.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

6、一项是()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放浪形骸之外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汝岂得自由C. 处分适兄意 多谢后世人D. 叶叶相交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同时对于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考生要牢记课本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再做具体分析。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也指法律范畴中的权利。C项,“多谢”,古义:告诫;今义:表示感谢。D项,“交通”,古义:交错在一起;今义:指运输。故选A。【点睛】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既要靠平时

7、的积累,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且在解题过程中二者要紧密结合。一般的解题技巧有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句式推断法和字形推断法等。7.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但词语却偏指一个语素的含义,另一个语素无意。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二要分析语素间的构成关系。A项,偏指“作”,昼夜不停地劳作。B项,根据课文内容,此处偏指“姥”,便可以禀告婆婆。D项

8、,根据课文内容,此处偏指“兄”,无奈家中还有我哥哥的逼迫。故选C。8.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 客有吹洞箫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固一世之雄也D. 而今安在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解析】C项均为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B项,定语后置/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被动句。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

9、愉快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译文: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文: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虽然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

10、致则是一样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就本题型而言,根据选项特征,试题的解答可用排除法,分析选项内容的异同,先根据相同项进行排除,然后根据不同项进行排除。就考点而言,命题者的本意是要考查考生翻译能力,因此必须依据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来解答本题。“固”翻译为“本来”,据此可排除AD,“所以兴怀”翻译为“人们产生感慨的缘由”,“所以”译为“的缘由”,排除C,故选B。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 离骚是楚

11、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 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D. “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判断相关内容。B项,“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12、,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1. 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B. 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C. 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12. 下列有

13、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C.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13.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B. 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C. 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D. 诗中对楚国的腐败

14、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答案】11. D 12. C 13. C【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运用课本联想法,用已学知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穷困”译为“走投无路,困境”,比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指走投无路,困境。【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把握诗人的情感,通过分析诗人选取的意象以及透过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去揣测诗人的观点态度。就本题而言,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13题详解】

15、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能力。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渔 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16、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选自楚辞补注,有删改)14. 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B. 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大力宣扬C. 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指时间、时势的变化D. 安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皎洁的样子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渔父见而问之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B. 自令放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将焉取之D. 是以见放 焉用亡郑以陪邻1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坚守人格节操

17、的一组是(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A. B. C. D.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绝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于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和节操。B. 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C. 屈原听从了渔父的建议后,渔

18、父微微一笑,摇着船桨,口中唱着“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离屈原而去。D. 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高尚的人格,追求自身的清白高洁,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即使理想破灭,他也至死不渝。18.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答案】14. B 15. A 16. C 17. C 18. (1)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2)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3)屈原说:天

19、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同时考生要积累课本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在解题过程中利用课本联想法、成语联想法、句式对称法,由已知推未知,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再做具体分析。B项,“举”应是行动,如“行为举止”中的“举”,那么“高举”可译为行为高出一般人,而且“举”与“思”相对,“思”是思想,“举”是行动。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牢记高考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

20、后结合语境使用排除法。A项,“而”表顺承,表顺承;B项,“为”句尾语气词,表反问,“为所”表被动;“之”结构助词,“的”,作代词;“以”表因果,表目的。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定要分析人物在文中的言谈举止,概括其性格特征。分析文本内容可知,句写屈原的面貌;句是渔父唱的歌的歌词;句是渔父说的话。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定要把选项内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对。根据原文“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可知,屈原没有听从渔父的建议。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

21、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句中的得分点,语句中的得分点往往是动词或句式,在翻译过程中要稍加注意。第一句的得分点是修姱、鞿羁、謇、谇、替。第二句得分点是溘死、流亡。第三句得分点是举、是以、见。【点睛】文言文翻译试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一要划定得分点;二要回原文看语境;三要字字要落实含义;四要串词造句;五要稍加修改使句子通顺。三、诗歌鉴赏及情景填空19. (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

22、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

23、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

24、初秋景象。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标签】诗歌鉴赏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荷塘月色中_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荷香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特征。氓中“_,_”两句采用比兴手法,形象地展示出女子爱情凋零,容貌枯槁的凄楚。离骚一文中表现作者即使遭受肢解,其志向绝不改变的语句是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借鸟儿思归山林的比喻表达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的愿望的一句是“_”。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荆轲刺秦王中表

25、现了荆轲刺杀秦王出发之前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_。今我来思,_。(诗经采薇)采之欲遗谁?_。(涉江采芙蓉)_,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并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兰亭集序【答案】 (1).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 桑之落矣 (3). 其黄而陨 (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 岂余心之可惩 (6). 羁鸟恋旧林 (7). 哀吾生之须臾 (8). 羡长江之无穷 (9).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 不宜妄自菲薄 (12). 雨雪霏霏 (13). 所思在

26、远道 (14). 纤纤作细步 (15). 修禊事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注意审读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和提示信息。如“通感手法”、荷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比兴手法,形象地展示出女子的“爱情凋零”“容貌枯槁”“即使遭受肢解”“志向绝不改变”“鸟儿思归山林”“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的愿望”“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荆轲刺杀秦王出发之前的悲壮情怀”“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闲读梧桐余秋雨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

27、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

28、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

29、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

30、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2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B. 母亲

31、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亲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C. 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D. 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22. 文章题为“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3. 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异同点。【答案】21. C 22.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 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有一种

32、从容淡泊的大度。 23. 相同点: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点: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及情节。在分析选项时,注意各信息点的内容及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文对应。如果选项内容出现一些表达手法的名词,一般要先分析该手法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其次再分析选项的内容。A项,错在“它只是感到寂寞”,原文中说“梧桐的寂寞”“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原文中没

33、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2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概括作文的形象特征,一定要依据文本分析,首先是形象的外部特征,其次是它被作者赋予的情感特征。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作者读出了梧桐树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在骤风乍起的黑夜,我感知到了梧桐树如外祖父般的坦荡,它不屈服于黑夜的苍凉,不屈服于狂风的摧折;次日,我看到了梧桐树只剩虬枝挺干,感受到了它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的坦荡,梧桐树任风雕雨蚀,又随季节花开花落,有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2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

34、力。“问题文中来,答案文中找”,不管解答什么类型题目,一定要有文本意识,任何答案的来源必须要有文本内容做支撑。根据原文信息“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可知,外祖父与梧桐树的相同点是历经风雨的坎坷和坦荡的胸怀。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梧桐树不仅与自然的狂风抗争,同时也顺从着自然的规律,从而表现出了一种能屈能伸的精神,任风雨侵蚀,任四季更替,花开花落,依然不是梧桐树的魅力,这是一种从容大度,是一种平静淡泊,而“我”的祖父显然缺少的这样的淡泊,因而“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点睛】小

35、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重点。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在概括分析时要加以区分。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外貌、职业、生活习惯,其内部特征包括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2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据介绍,在美术馆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场租费为两万元左右,许多尚未成名的画家对于这个数字只能望尘莫及。B. 巴黎圣心堂,这座80米宽80米高的大教堂,突然在蒙马特高地拔地而起,正襟危坐,和周围的环境实在有些不太协调。C.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也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基石。D. 国务院派出

36、了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新国八条”的楼市调控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情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防止出现语意重复。A项望文生义,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赶不上。B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符合文意。C项张冠李戴,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项不合语意,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25.下列各句

37、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今天看郁达夫,除了他的浪漫而坎坷的人生让人唏嘘外,他的文字仍给我们真善美的享受,因为他的关怀少在世俗层面,从而建立了一个精神世界的极致之境。B.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朱自清的散文精神,那就是真诚。真诚才是散文的最高精神,这种真诚精神与现在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有一脉相承之处。C. 精准选派,就是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为的是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的目的,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D.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嗜好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竟然忽视帝王之尊,以“特工卧底”的方式骗得。【答案】B【解

38、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搭配不当,将“建立”改为“创设”;C项,结构混乱,删去“的目的”;D项,成分赘余,删去“十分”。故选B。2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诗歌反映出诗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思考,_,诗人们表现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_。整个魏晋时期,乱多于治,长期的政治黑暗让诗人不免悲哀失望,_更多的诗人渴望摆脱死亡阴影,_。总的来说,魏晋诗歌的主题无论是生死、隐逸或是游仙,

39、_,感叹生命的短促和渺小,也试图不断探索并从中寻求解脱,而历史的发展也的确证明了文人们这一意识的顽强生命力。对待生命的深入思考 追求生命的久远 在认识到生命有限的前提下其中都渗透了浓厚的时间意识 像陶渊明式的诗人毕竟是少数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题干选取的句子在语段中一般起着过渡性作用,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多考虑前后照应关系。通过分析第一整句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给我们的提示,可以确定第二个空承接上一小句中的“对

40、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应填写,故排除B选项。再看第三整句,通过前后语意分析,推出“无论都”这一句型,可以确定第五个空应填,故排除A选项。剩下C项与D项中,第二整句两个空通过带入两分句,可排除C。故选D。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君子”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两千多年来,君子,被当作一把标尺,用来_。“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_。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既散落在典籍当中,也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我们倡扬君子文化,用君子的标准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仍然是两个合一:一是知行合一,_,更要

41、践行做君子的要求;二是情境合一,每个人要有做君子的情怀,全社会要有褒奖君子的环境。【答案】 (1). 度量每一个中国人的言行 (2). 又是一个实践范畴 (3). 既要明了做君子的道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结合“标尺”可知,度量中国人的言行;处结合“凝聚在日常生活之中”等可知,是一个实践范畴;处结合关联词“更”,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点睛: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

42、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六、作文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走进民勤一中迈进知识的殿堂,我们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吐露着文化的芬芳,一花一叶张扬着梦想的力量,一砖一瓦记载着奋斗的传奇。立德、励志、劝学的标语、匾额随处可见,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春风化雨,开慧启智,催人奋进。(1)自强不息(校训)(2)刻苦、诚朴、勇毅(校风)(3)光阴是金,岂能虚掷。知识乃果,不劳何获。(英才楼楹联)(4)每日三省:我来一中做什么?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英才楼楼厅宣传语)(5)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行健公寓标语)(6)行健

43、公寓(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泊宁公寓(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8)云帆公寓(语出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了上面八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答案】文化校园 魅力学校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校以“自强不息”为校训教育莘莘学子。古今中外,又有多少风流人物,以自强不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文学家左丘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没有屈服于现实,专心研究,最终留下著作国语;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不被命运所折服,发出

44、“我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怒吼,为后世留下不朽的名曲;越王勾践不幸遭遇亡国,但他没有因此丧失志气,而是更加奋起,卧薪尝胆,终于复国。海伦凯勒曾说:“人生要不是大胆的冒险,便是一无所获。”他一生以自强不息,大胆地接受命运的挑战。海伦在只有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突发的疾病夺走了他的视力和听力,从此她的世界一片灰暗,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开始学习读书、写字、说话,甚至考上了哈佛大学。正常人能做到的海伦做到了,正常人做不到的海伦也做到了。自强,自己坚强;不息,永不停息。虽说看不到,听不见。但她的一生多姿多彩,海伦凯勒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光明和动人的声音。花满怀对幽香的憧憬,即便风吹雨打,

45、也会重新站起。于是拥有春天绽放的美丽;树苗满怀对葱茂的渴望,即便饱受打击,也会重新站起,于是勃发在无垠的大地;小鸟满怀对蓝天的向往,即便乌云遮蔽,也会重新站起,于是蓝天传来鸟清亮的鸣叫;革命志士满怀对新中国成立的期望,即便困难重重,也会重新站起,于是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刻苦、诚朴、勇毅”让民勤一中的学子在求学的坦途上走的更加坚实。一位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青年,写出了沁园春长沙,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过了几十年,当年的那位青年找到了光明大道,写下了沁园春雪,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答案。那个青年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他带领着无数革命先辈在救国救民的道路

46、上苦苦求索,以自强不息为伟大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今天的“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国。中华儿女正在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这正需要我们要具有刻苦朴实、勇往坚毅的作风,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走向美好的明天,历史也终将继续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光阴是金,岂能虚掷。知识乃果,不劳何获。”你看,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令世界惊叹;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射;神舟11号与天宫2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发展进入新阶段;高铁运营里程突破两万公里,成为高铁里程最长、安全运营水平最高的国家辉煌的成就来源于人们的拼搏,辉煌的历史是勤劳刻苦的人们铸就的。让我们牢记校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辉煌。让我们在朴实的校风中成就自我,让今天的我以民勤一中为傲,让明天的民勤一中以我为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列举的八句话中任挑三句,根据所选的三句话来抒发自己对民勤一中的喜爱。根据所选的三句话行文,一定要把三句话在文章中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核心应该是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