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54.50KB ,
资源ID:89795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79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鱼与行走在陆地上的人感觉是一样的。 ()2.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3.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薄,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厚。()4.大气圈就是笼罩在地球外部的气体。()5.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北京时间2020年5月6日21时53分在印度尼西亚班达海(南纬6.93度,东

2、经130.07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震中位置如图1,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图2为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在图2中对应的字母是()A.AB.BC.CD.D2.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发生的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解析】1选B,2选C。第1题,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地壳的厚度约5至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10千米,对应

3、图2中的深度可以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在图2中对应的字母是B(上地幔)。第2题,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0千米,位于上地幔层,故地震波从下向上传播,则要经过莫霍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2020青海学考)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下地幔 B.图中C层 C.对流层 D.图中E层4.若想“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需要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并穿越地心。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C.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莫霍面地壳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解析】3

4、选B,4选D。第3题,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即图中C层。第4题,由地表穿越到地心,依次穿越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读四川九寨沟景观图,完成5、6题。5.该图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包括()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A. B.C. D.6.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是连续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C.岩石圈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D.大气圈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解析】5选D,6选B。第5题,九寨沟景观图中瀑布属于水圈。瀑布从陡崖上落下,有岩石圈。林木属于生物圈,地球上近地面有大气圈。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第6题,水圈是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5、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岩石圈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大气圈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三、非选择题(共13分)7.(2019福建合格考)左图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是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1)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 , 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其中甲为、乙为。(2)将下列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其特点对应连线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圈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地壳,乙为地核。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是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答案: (1)地壳地核(2)限

6、时2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1嘉兴高一检测)2019年1月3日8时48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里氏5.3级地震,宜宾地震局提前了14秒发布预警。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与面波。纵波、横波产生于震源,面波是纵、横波相遇后产生的。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下图示意纵波、横波与面波的走势曲线。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三条线分别代表()A.横波、纵波、面波B.面波、纵波、横波C.横波、面波、纵波D.面波、横波、纵波2.利用纵波、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和特性,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

7、在地震发生后检测到纵波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抓住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抓住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A.B.C.D.3.地震来临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A.B.C.D.【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由题意“纵波、横波产生于震源”,故知乙、丙应为纵波或横波;“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一定时间,纵波传播距离远,故乙应为横波、丙应为纵波。第2题,“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故在地震发生后检测到纵波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抓住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第3题,当地震来临时正确的避震措施是躲在较强支

8、撑物下面(如课桌或床体下)、躲在较小的房间里护头蹲下等。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圈层均连续而不规则B.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岩浆的发源地在内核中5.干热岩位于()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解析】4选B,5选A。第4题,图中地球的各圈层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第5题,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位于地壳。(2021潍坊高一检测)201

9、9年12月5日8时2分,唐山市丰南区发生里氏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本次地震。一些位于震中附近的天津、唐山等地民众在12月5日8:02手机收到了预警(如图)。据此完成6、7题。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7.地震预警系统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依据是()A.震源距预警网中心的距离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解析】6选A,7选C。第6题,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为10千米。而此地地震位置在陆地。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地壳的平均深度17千米,陆地上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10千米位于地壳深度

10、范围内。第7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是有差异的,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地震中横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纵波造成的损失较轻。因此可以利用横波与纵波之间的速度差,监测到纵波时自动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之前,可以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2020辽宁7月合格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8、9题。8.图中代表的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9.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B.大气圈中的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C.水圈的主体是海洋D.地球外部圈层与岩石圈没有联系【解析】8选A,9选D。第8题,根据图示判断图中圈层

11、为地壳。第9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岩石圈均有联系。【补偿训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即岩石圈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在地幔的上部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下列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都有生物的存在B.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地球的各圈层都呈同心圆状分布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解析】(1)选C,(2)选B。第(1)题,圈层为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图中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图中

12、圈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图中圈层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不可能为固体。第(2)题,地球中生物圈有生物的存在;地球的许多圈层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地球的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有的来自太阳辐射,有的来自地球内部。二、非选择题(共23分)10.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和;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相互,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

13、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地球大气层构成大气圈,水体构成水圈。第(2)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第(3)题,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第(4)题,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941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为510千米。答案:(1)略。(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联系渗透(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11.读图回答问题

14、。(11分)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里氏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2)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

15、原理。【解析】第(1)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第(2)题,古登堡面之下为地核,横波不能通过,故当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横波会消失。第(3)题,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第(4)题,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答案:(1)B(2)

16、C(3)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4)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限时10分钟分值 20分战报得分情境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指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或田野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下图为一张自然界景观照片。思考:(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河流、草、树木等。(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答案:(1)略。(2)山属于岩石圈,云属于大气圈,山顶积雪、河流属于水圈,草、树木属于生物圈。(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自然界的景观作为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的区域自然界中的主要地理事物及其分类。(2)综合思维水平3从自然、人文等多个角度分析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3)人地协调观水平4结合图中自然界的实际情况,理解自然界各种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