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川中恒学校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第1题至20题每题1分,21题至37题每题2分,共54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是因为这三代( ) A.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庞大 B.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工艺精良 C.青铜器具应用于社会生活 D.青铜工具基本取代木、石工具 2春秋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青铜器的使用 D.翻车的使用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出现不同主张的学派 B.统治者开明的文化政策 C.社会性质发生了变革 D.诸侯国相互兼
2、并的需要 4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C.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为两汉时期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5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践法家学说的理论 B.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直接管辖 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整齐划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6史称“汉承秦制”,但西汉对秦制有所改变,其突出之处是实行( ) 中央集权制度 郡国并行制度 刺史制度 思想专制统治 A. B. C. D. 7下列两汉时期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叙述,正确的有( ) 董仲舒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佛教传入
3、中国内地,道教形成并流行民间 论衡是王充无神论的代表著作 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 A. B. C. D. 8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 A.多次反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 B.颁布“推恩令”,最终解决王国问题 C.让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汉匈结束战争 D.在两广地区设置郡县,进行有效管辖 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写成的著作是 (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10秦汉时期,地动仪、九章算术、麻沸散、“蔡侯纸”的出现表明( ) A.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我国封建文化具有浓郁的多民族色彩 C.秦汉两朝是我国科学
4、技术的成熟时期 D.中华文明影响扩大,形成中国文化圈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迁徙 B.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 D.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12隋炀帝时期与都城并称为“两都”的是( ) A.咸阳城 B.大兴城 C.东京城 D.洛阳城 13下列关于隋朝统一历史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B.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陈朝统治腐朽,国力弱小 D.隋文帝南粮北调军需充足 14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 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农产
5、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 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 B. C. D. 15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称( ) A.坊 B.市 C.柜坊 D.邸店 16因少数民族内迁畜牧业有所发展,过度开垦所致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是在 (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17唐朝时期,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主要是由于( ) A.府兵地位下降 B.推行租庸调制 C.井田制的瓦解 D.均田制的破坏 18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东亚 B.西亚 C.南亚 D.中亚 19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
6、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20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 A.当朝皇帝 B.广大农民 C.大地主、大官僚D.边患连绵 21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 22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朱熹 B.司马光 C.董仲舒 D.李贽 23明成祖迁都到北京的重要原因是( ) A.立新都以树立自己的威信 B.因为“靖难之役”的失败 C.北京比南京物产更加丰饶 D.为了增
7、强北方的军事力量 24反映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现象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工商业城镇大量涌现 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2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主要反映清朝的手工业(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地区性社会分工发展 C.生产规模的扩大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6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历史文献是( ) A.农政全书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8标志明朝末年我国农民斗争进入反封建斗争新阶段的是( ) A.攻占了封建王朝的都城 B.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 C.利用宗教组织全国性大起义 D.首次提出了“
8、平均”思想 29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中的“伊等”属于( ) A.达斡尔族 B.满族 C.蒙古族 D.回族 30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客观上对近代世界市场开辟起巨大作用的是( ) “十二气历”对农事的合理安排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在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本草纲目被多国引用 A. B. C. D. 31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同时,来自西方的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是( ) A.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B.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 C.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 D.荷兰殖民者独占了台湾 32西藏历世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这一制度开始于(
9、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3以下属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件是( ) 平定三藩之乱 赐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雅克萨反击战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 A. B. C. D.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来源于明末清初的(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35下列关于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对贪污贿赂罪的处理较轻 C.包括有惩处经济犯罪的立法 D.反映知识分子参政的愿望 3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积极历史作用主要在于( ) A.确立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标准 B.既减
10、轻了农民的负担,又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D.促进人口的迅速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力 37明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实质是( ) A.实行民族分化 B.加强边疆管理 C.剥夺土司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38.(10分)官吏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官吏是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汉制孝廉、茂才等科,皆命公卿大夫、州郡举有经术、德行之士;试以治道,然后官之。魏晋以降,所举秀、孝,犹取经术,州郡皆置中正,以品其才行。隋有进士之举,始专试士以文辞,士皆投牒自进,州里无复察举之制矣。 大学
11、衍义补卷9 材料二曹魏初期制定的九品中正制选才制度,越到后来越弊病百出。仕途由门阀大族操纵,按门第选入,不讲本事。士人的质量也天天下降,这些人既不会打仗,又无力办事,崇尚清谈,沽名钓誉。官吏滥设,机构重叠,“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中国政制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同时指出其选拔标准。(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9(16分)马克思指出:“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湖北江陵出土一批汉代田租算赋算赋:人口税的一种,每年收120钱。竹简,其中记载田租中所加的杂税有
12、祭祀用谷、酿酒谷,还有折耗等,其数竟达田租的四分之一以上。算赋也不是按年,而是按月敛收,每月从八钱到三十六钱不等,一年的总数大大超过了一百二十钱。这些算赋中还夹杂着给地方官吏的吏奉以及差费等。 中国古代史上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开皇五年(585年),隋下令在全国整顿户籍,要求各州县按照户籍上注明的年令老小,挨户进行核对,叫做“大索貌阅”。如有谎报年令、诈老诈小以逃避课役的情况,一经查出,其保长、闾正(里正)、族正(党长)保长、闾正、族正:均为社会基层组织头目。都要流徙远方。有四十多万壮丁,一百六十多万人口被重新编入户籍。为了防止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等方面营私舞弊,隋文帝又把划分户等的标准(
13、名“定样”),颁发到各州县。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依样定户上下”,载入簿籍,当作征发差役、确定赋税等级的依据。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一作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因循:指增加已经废除的一些杂税。;浚我以求宠浚我以求宠:意思是压榨百姓,博取上级欢心。,敛索无冬春。” 白居易重赋 材料四宋神宗时颁布法令:“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人教社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纳税者的共同身份,并列举汉代最基本的赋税项目。(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述税法出现的朝代、名称及在当时所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二、四,指出这两则材料所述措施的共同目的,并概括指出两则材料所述措施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5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改革的主要阻力。(3分) 40(20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请回答: (1)这一政治制度的理论是在什么时期被谁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5分) (2)简述唐太宗完善这一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5)。 (3)概括明、清两朝强化这一体制的突出特点、主要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