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八(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唐诗记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由此可以推知“黍”()A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 B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C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 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黍广泛种植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杀鸡为黍食”和“故人具鸡黍”说明五谷之一的黍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黍的产量问题,故排除C项;黍作为五谷之一,材料反映黍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提到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故排除D项。2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
2、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欧洲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显然这是欧洲市场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转变,故A项正确;官窑产品仍然是仅供官府和贵族使用,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这些产品都在官窑制作,更不能体现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故C项错误;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3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
3、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上海与东北的贸易属于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提供城镇商业方面的信息,故A项排除;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制相当严格,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以地域为中心和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方面的信息,故C项排除。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
4、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答案】A【解析】清朝前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断绝沿海民众和海上抗清力量的联系,故A项正确;鸦片走私开始于清后期,故B项错误;“敢出界者斩”是控制国人出海,不是西方思潮的传入,故C项错误;“避免海难发生”不是海禁政策的目的,也无法避免,故D项错误。5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5、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6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
6、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答案】B【解析】从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传播,但破坏了非洲、美洲文明,因此“三角贸易”破坏了多元文明的格局,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故A项排除;C、D两项均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7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这样设置课程是因为()A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B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C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性别歧视D经济发展淡
7、化社会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可知,工业革命后促使男女学习着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故 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故排除A项;C、D两项没有在题意中得到体现,排除。81897年到190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在8年间,被并购的企业达3 010家,并购资产总额达69亿美元。下列对这次企业并购说明正确的是,企业并购()A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B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C提高了企业国有化程度D适应了社会化生产需要【答案】D【解析】生产规模的扩大,新技术的采用,有利于
8、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故D项正确;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格局的调整优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故B项错误;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的经济行为,不是企业的国有化,故C项错误。9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答案】B【解析】杨宗濂兄弟既投资,又购置田产,是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
9、杨宗濂投资棉纺织工业,与重农抑商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量购买田产,与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不符,故D项错误。10下图中漫画题为新欢,系丁聪绘于1946年5月。对该漫画主旨描述完整的是()A讽刺蒋介石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政策B谴责畸形消费观念致使工商业受挫C抨击官僚资本趁机恶性膨胀D揭示美国欲独占中国的野心【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男人置怀孕的糟糠之妻于不顾,另结美国贵妇之新欢。其中,这个男人中国消费者,糟糠之妻中国工商业,美国新欢美国制造。即中国消费者偏爱美国货,不爱国货。这种消费心理不利于民族工商业发
10、展。故答案为B项。11从1957年到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从704亿元升至4 237亿元,增长了5.15倍,而同期的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却从624元下降为615元,实际工资则下降了13.8%。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下滑 B“文革”的破坏C国家政策影响 D国际局势动荡【答案】C【解析】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投入到生产领域,政府对非生产性投资进行压缩,并在城市实施低工资、低消费的政策,故C项正确;经济发展下滑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文革”的破坏只是其中的一个时间段,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此时属于美苏争霸时期,国
11、际局势不是影响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1978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都很显著,而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明显减弱。这主要是由于()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C工农业实现了同步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答案】D【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波动幅度减小,故D项正确;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均不断提高,这无法解释材料现象,故A、B两项均错误;工农业是否同步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减弱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3中共中央、国
12、务院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B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21世纪初,故A项错误;雄安设立新区并不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举措,故B项错误;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主要是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1420世纪50年代初,春节期间各地报纸上
13、出现更多的报道是有关过春节巩固农村速成识字学习,宣传婚姻法、努力生产、简省节约等内容。这表明当时()A人民政权注重改良社会习俗B政治变革服务于习俗变革C传统习俗带有意识形态色彩D春节习俗呈现新旧交织性【答案】A【解析】各地报纸的报道都是新风俗的体现,说明人民政权注重社会风俗的改良,注重树立新风俗,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和习俗变革的关系,故B项错误;农村速成识字与新中国的扫盲教育有关,宣传新婚姻法等都是改良社会风俗的体现,而不是传统习俗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春节习俗的新旧交织的特点,故D项错误。15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自行车;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
14、王国;截至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 886万并仍在迅猛增长,预计2018年将达到2.35亿。材料表明()A新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B信息传递改变了大众思想C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迁D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答案】C【解析】自行车变迁与科学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从1868年中国首次出现自行车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再到近代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自行车使用情况的发展变迁,与技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16自从有了“美团”“饿
15、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娱乐。材料反映了()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是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饮食习惯被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171929年的最后一周,美国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后,胡佛总统对此评论说
16、:“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这说明当时美国()A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 B坚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政策 D为罗斯福新政创造条件【答案】C【解析】从材料“1929年”“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开始以信贷扩张的方式干预经济,这说明美国政府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经济危机严重性的认识,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项说法错误。18有学者指出,虽然罗斯福与胡佛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理人,但两人有显著的区别。胡佛是一个维护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总统,罗
17、斯福则主张联邦政府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政党政治决定两者代表不同利益B胡佛坚持自由资本主义政策C罗斯福更加代表广大大资本家的利益D二者就处理政府地位问题存在异议【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罗斯福与胡佛政府的不同定位可知,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办法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家资本主义。而胡佛是坚持自由放任,故D项最能反映二者差异。A项错误,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只看到胡佛的政策,未涉及罗斯福的干预特征;材料中未体现C项。综上所述本题选D项。19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18、The New Economy)”的文章,描绘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里所说的“新经济”()A是里根总统任期内的经济现象B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C以知识经济的崛起为主要背景D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持久繁荣【答案】C【解析】“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里根总统任期是19811989年,故A项排除;B项中“解决了”表述太绝对,新经济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故B项排除;D项中“保证了”表述太绝对,故排除。20从1929年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
19、中,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D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苏联之所以在西方经济危机之时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是因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和国际社会接轨,故C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政治制度不同与避免经济危机无关,故A、B两项均错误;1934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1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加速战略”,主张国家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由此可见“加速战略”()
20、A未改变经济管理关系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改革突破口选择不当 D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要“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必然要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加速战略”是怎样背离社会主义的,排除B项;苏联当前最紧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怎样破除斯大林体制,进行有效的内部改革,而非赶上美国,经济竞赛,因此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口选择不当,故选择C项;材料没有反映“加速战略”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信息,排除D项。22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当初成立这一组织是为了()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
21、进知识经济发展C促进贸易自由化 D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答案】C【解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目的是促进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关贸总协定是国际性贸易协定,不是为了维护某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故A项错误;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九十年代,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组织,与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无关,故D项错误。23下表为环印度洋区域的主要国际组织。由此看出()国际组织名称成立时间性质成员国合作组织发育程度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967年政治、经济、文化10基本成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1985年经济、社会发展8基本成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1981年所有领域的合作6基本成熟东非共
22、同体(EAC)2001年经济、政治5不成熟A世界经济重心向印度洋区域转移B区域间国际关系民主趋势不断加强C区域内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D发展中国家努力创建新经济秩序【答案】C【解析】环印度洋区域国际组织的发展并不能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向印度洋区域转移,也无法体现区域间国际关系的民主趋势发展,故排除A、B两项;环印度洋区域国际组织合作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说明区域内政治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故选C项;环印度洋区域国际组织的发展没有说明发展中国家努力创建新经济秩序,故排除D项。24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与会各国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落实2030发展议程
23、、环境保护以及反避税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这表明()A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各国经济发展目标渐趋一致【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国际经济竞争趋势,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国家的合作,故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排除B项;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此二十国集团就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共同问题达成共识,故答案为C项;D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65年,织
24、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摘自360百科问答材料二:(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1875年法国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1879年德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1879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82年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成网络1890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高达2 180万美元的产品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 62
25、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1)为什么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的起跑线?(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美国、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电力能够取代蒸汽动力,并且被广泛利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答案】(1)原因:市场需求广大棉纺织业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手工工场时期,是英国手工业技术发达、成熟的行业;积累了经验与技术。(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基本完成;以电气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更快人
26、类进入了“电气时代”。(3)主要原因:蒸汽能源有很大的局限性,资源的消耗比较大;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电力代表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比蒸汽动力更加先进,效率更高。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如输送更方便,更清洁环保,更节约能源,应用领域更广泛等。【解析】第(1)问,依据工业革命的背景及相关所学可知,棉纺织业能够成为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行业首先是因为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剧增,相对于毛织品,棉纺织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征,而且相对于受传统行会束缚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更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并且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棉纺织业是英国手工业技术发达、成熟的行业,长时间的生产又积累了经验与技术
27、。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所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可归纳得出19世纪末美国、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等国科技发明创造较多,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其中以电气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更快,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3)问,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所学的蒸汽能源和电力的特点可知,蒸汽能源有很大的局限性,资源的消耗比较大,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而电力代表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比蒸汽动力更加先进,效率更高,与蒸汽动力相比有方便、清洁环保、应用广泛等多方面的优势。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规定“服不锦绮”“服布素”。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
28、丽,花样多变,百姓着装也“俗尚日奢”。饮食方面,明初“筵不尚华”,自天顺、成化后,官僚和商人阶层品尝山珍海味,一桌酒席花费数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是屡见不鲜,普通人家亦“有客必设专席,餐必丰腆”。按洪武年间礼制,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涂饰彩色;器皿不得描金,只能用铜、铁。明中期后,这些规定皆被突破。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民国成立后,政府颁行了男女礼服形制的法令,人们可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与此同时,政府开展了剪辫、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
29、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国人的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家庭拥有小汽车在30年前不可想象。今天家庭轿车已成为许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文化方面,2011年一项调查表明,国民年阅读量为: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中国4.35本。年人均购书量: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中国不足5本。摘编自焦润明等著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时代背景。(8
3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习俗风尚变革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4分)【答案】(1)变化:从俭约(或朴素)、刻板到奢侈;“违礼逾制”。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刺激人们追求消费享乐。(2)有利于培育中国人自由、平等的现代意识;有利于改变陋习,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3)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国人在年人均读书量和人均购书量方面大大
31、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明初规定服不锦绮服布素”“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丽,花样多变,百姓着装也俗尚日奢”“饮食方面,明初筵不尚华”“官僚和商人阶层品尝山珍海味,一桌酒席花费数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是屡见不鲜,普通人家亦有客必设专席,餐必丰腆”“按洪武年间礼制,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涂饰彩色;器皿不得描金,只能用铜、铁。明中期后,这些规定皆被突破”等信息,从服饰、饮食、礼制方面概括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繁荣、新经济因素产生,生活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思考作答。第(2
32、)问,根据材料二“政府颁行了男女礼服形制的法令,人们可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选择服饰”“政府开展了剪辫、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等信息,从社会风俗变革与政治变化的相关关系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回答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变化,围绕社会生活风尚和时代风貌这一主题,相互比较,分析得出社会生活风尚体现时代风貌,积极健康的风尚推动了社会进步的认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此期间,保罗道格拉斯等组织了1 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了一份请愿
33、书,请求胡佛总统否决该项法案。汽车业巨头亨利福特称它为“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后来证明,这是胡佛总统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对进口货物施以高关税,很快使其他国家出于报复也提高了他们的关税。这样,在这个所有国家都需要刺激国际贸易的时候,这些国家又联合扼杀了国际贸易。加拿大对美国的商品和开设在加拿大的87家美国工厂的分部实行了报复,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工人利益,他们失去了工作和出口他们商品的能力。美国的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材料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各国必须通过
34、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从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角度,说明它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 (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9分)【答案】(1)举措:提高进口关税(或者关税保护)。对美国:致使大量工人失业,出口商品减少,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各国纷纷采取关税保护政策,国际贸易受
35、到严重冲击,经济危机进一步蔓延。(2)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积极作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对进口货物施以高关税”中可以概括出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第二小问,从材料“严重损害了美国工人利益,他们失去了工作和出口他们商品的能力”“使其他国家出于报复也提高了他们的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根据材料“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