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知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新思潮竞起的原因和表现;“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经过和影响;“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探究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其不同结局。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学会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讨论历史现象,提高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学习先进的中国人敢于面对现实,与时俱进,
2、探索救国之路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学习五四先进青年追求新思想,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精神;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
3、知识结构,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1)开始传入:条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十月革命前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正式传播:原因: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带来了
4、新的希望。有利条件;李大钊的深入宣传和影响。(3)争鸣竞逐:背景: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影响。表现: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代表人物:刘师复;流行较早,影响较大;泛劳动主义:“劳动神圣”;改变了对劳动阶级的看法,提倡亲身参加体力劳动;新村主义:赞扬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和共同消费的新生活; “工读互助团”:幻想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改造社会;改良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4)广泛传播:背景: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经过:问题和主义之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促使更多
5、的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学会,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如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主要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4.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共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不同点:前期是旧民主
6、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后期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并涌现出一批新的领导人。前期知道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问题与主义之争。前期局限与少数知识分子,后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前期主要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比较:(1)两者都主张民主政治,但革命派重点在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激进派则主要是要求取得政府之外的自由权利。(2)革命派把民族的解放放在首位,但没有认识到政治革命不能取代思想革命,建立以自由
7、、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民主思想就是针对这一局限性的补充和发展。6.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自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未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国人看到新的希望。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结束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的世界革命潮流之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上述情况下,传播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才算找到了振兴中华的真正出路,这是被以后的历史证明了的结论。所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7.正确认
8、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这时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胡适等人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围绕要不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发生的这场争论,是思想领域的一场论战,是继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后,近代中国思想界第三次论战的序幕。胡适在论战中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改良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且已被历史所证明,反而借空谈为名,抵制马克思主义宣传,并打出“多研究些问题”的旗号,反对自下而上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8.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新文化运动前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歌颂十月革命,
9、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又促使中国人民新觉醒,更广泛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诞生作了准备。五四运动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共的成立。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 ( )A.梁启超 B. 朱执信 C.李大钊 D.陈独秀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 ( ). A. 戊戌变法以后 B. 辛亥革命以后 C. 十月革命以后 D. 五四运动以后3.李大钊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的文章是 ( )A. 庶民的胜利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
10、与主义4.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竟起,其中,影响较大、流行较早的小资产阶级思潮是 ( )A. 无政府主义 B. 泛劳动主义 C. 新村主义 D. 基尔特社会主义5. 基尔特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实质是( )A.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 B.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C.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 D.宣扬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6.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D. 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7.“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 )A.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B.多谈一些理想的主义C.多
11、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D.用理想主义解决根本问题8.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 ( )A.在中国广泛传播 B.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C.注意同知识分子相结合 D.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9.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幻想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改造社会。你选择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观点 B. 无政府主义观点C.空想社会主义观点 D.反马克思主义观点10.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 )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二、材
12、料解析题11. 读图回答问题bcad请回答:(1)仔细辨认上面的这四位人物,分别指出他们是谁?请简要介绍一下他们各自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2)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是当时进步知识青年的偶像。根据你的了解,当时的进步知识青年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些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这些精神品质对今天的你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在这些精神品质的影响下,面对今天的一些不良的社会现像和落后的思想,你应该怎么做?(4)根据所学知识及你自己的理解,请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12. 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放开,旁
13、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是自定出流的方向。其实一般的社会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请回答:(1)瞿秋白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讨论是“隔着纱窗看晓雾”?(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哪些派别宣传社会主义?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东西,不去实地考察今日中国的社会需要空间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我因为深觉得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
14、,却去高谈社会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得是根本解决”。材料二: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应该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产问题。要想使 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共同的问题,应该使 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共同的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互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请回答:(1)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于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2)
15、材料一中“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是指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篇文章出现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两人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三、问答题14.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是怎样传播开来?五四运动时期,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竞起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15. 近代前期在“向西方学习”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此指出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中国近代思想演进的特征和主流。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A 2.D 3.C 4.A 5
16、.B 6.C 7.D 8.D 9.C 10.D二、材料解析题11.(1)分别是a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新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的潮流;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等等。b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c李大钊:反对复辟帝制,指出妄想复辟帝制的人都是国家公敌;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还组
17、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宣传实用主义。(2)勇于向旧思想旧势力挑战的精神;坚持民主科学的精神;勇于创新,与时具进的精神;反对封建落后思想的精神,等等。(3)有。坚持民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决抵制不良的社会现象;敢于打破落后思想的束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等等。(4)评价:积极: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封建思想专制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
18、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消极: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中国文化的一切都看作是落后的,把西方文化的一切都看作是进步的,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12. (1)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们都缺乏科学的了解,也没有一定的标准。(2)科学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13.(1)材料一引自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二引自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2)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背景: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发生分化;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灾难深重。(3)胡适反对笼统地学习主义,认为这样做不可能膀臂 国的社
19、会问题。李大钊从强调群众运动方面来论证宣传“主义”的重要性。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4)实质是用怎样的指导思想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胡适试图用西方改良主义的思想解决中国的问题;李大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三、问答题14.(1)原因:外部原因: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内部原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促进了马克思的主义传播;(2)传播: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办各类刊物;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0、选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除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先进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思考、宣传论战,经过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5.演进和影响: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1)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从传统的“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1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9051907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915年开始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特征:近代中国思想更新的速度快,各种思想在互相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主流: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