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提升练(三)小说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棋鬼(清)蒲松龄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
2、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3、!”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选自聊斋志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答案A解析会:适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前者为代词,他;后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均为人称代词,他。C项均为介词,用、拿。D项均为介词,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生爱棋成癖,
4、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答案B解析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吏马成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译文:_(2)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
5、入饿鬼狱。译文:_(3)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译文:_答案(1)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与下棋的人亲近。(关键词:窃、狎)(2)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关键词:德、促)(3)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关键词:意、迁延、愆)参考译文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弈。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那人)更加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
6、跟客人对一局呢?”他谦让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像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论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做勾魂吏。梁公因为
7、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与下棋的人亲近。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
8、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他。”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了?”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能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二、文言文断句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且所谓文者,务_为_有_补_于_世_而_已_矣_所_谓_辞_者_犹_器_之
9、_有_刻_镂_绘_画_也_诚_使_巧_且_华_不_必_适_用_诚_使_适_用_亦_不_必_巧_且_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选自王安石上人书)答案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蛇人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10、。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之。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
11、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相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12、”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原文有删改)注数武:没有多远。丛薪错楚:错杂堆积的柴草。从谏也如转圜: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读yun,通“圆”,圆形的物体。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青亦渺渺:无影无踪B辄中规矩 规矩:要求C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祝:祝祷D朱点俨然 俨然:宛然,仿佛答案D解析俨然:真切、明显
13、的样子。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依靠;第二个“以”是连词,因为。C项,第一个“而”是代词,你;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项,第一个“乃”是连词,于是,便;第二个“乃”是副词,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很是着急,但又因为以往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所以他还是期望二青能够自己回来,最后果然不出所料。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二青和小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C二
14、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行人,耍蛇人听说后就去寻找二青并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且叮嘱它们从此不要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两条蛇听从了劝告,消失在山林中。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眷恋故人之情,能够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答案D解析A项,以往不是“二青自己跑掉”的,而是耍蛇人放它出去的。B项,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它,并没有提及小青。C项,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特意去寻找二青。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译文:_(2)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译文:_(3)独怪俨然而人也者,
15、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译文:_答案(1)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2)(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挺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3)唯独奇怪(有些)一副庄重样子的人,凭借多年亲密的友谊,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参考译文东郡有个人,靠耍蛇为生。(这位耍蛇人)曾蓄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都是青色的,其中大的(耍蛇人)叫它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有个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绕身玩弄、左旋右转,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耍蛇人喜欢它不同于其他的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
16、补,(但)一直都没空闲时间。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打开箱笼(一看),二青也无影无踪了,耍蛇人痛不欲生。(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喊,终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到了林丰草茂(的地方),(耍蛇人)总是会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而二青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耍蛇人)希望(这次)它(也)能自己回来。坐着等它,太阳已经老高了,(耍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只得)难过地离去。出寺门没有多远,听到错杂堆积的柴草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停住脚步惊讶地回头看,(发现)原来是二青回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像得到了珍宝一样。(他)放下担子歇在
17、路边,二青也立刻停止移动。看它的后面,一条小蛇跟着它。(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呢。小伙伴是你介绍的吗?”拿出食物喂二青,并连小蛇一起喂了。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小蛇)吃完食物后,(便)随二青一起进入了箱笼,(而耍蛇人)挑着箱笼走了。(耍蛇人)驯教小蛇盘旋弯曲,(小蛇)总会合乎要求,跟二青没有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通常耍蛇人耍的蛇,只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所以)时常更换它们。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它)。(这样)又过了两三年,(二青已有)三尺多长,一睡
18、下就把箱笼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定放走它。有一天,(耍蛇人)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为它)祝祷后便放了它。已经离去,一会儿又回来了,屈曲盘旋在箱笼外。(二青)用头碰箱笼,小青在箱笼中也跃跃欲动。耍蛇人醒悟说: “莫非(你)想要与小青告别?”于是打开箱笼,小青直接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交错着脑袋、吐着舌头,好像要告诉对方(很多)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折前行一起走了。(耍蛇人)正料想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不一会儿(小青)独自回来了,径直爬进箱笼里卧下。从这以后,(耍蛇人)到处物色,终究觅不到优秀的蛇,但小青渐渐长大,也不再适宜(缠在身上)表演了。在此以前二青在山中活动,樵夫时常
19、看见它。又过了几年,(它)逐渐(开始)出来追逐过路人,因为这个,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经过二青所在的地方,大蛇像风一样猛地追过来。耍蛇人非常害怕,没命地逃跑。那大蛇追得更加紧急,扭头一看已经要追上了。但(他)看到蛇的头,(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才明白(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道:“二青!”大蛇立刻停止移动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挺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它)又用头碰箱笼。耍蛇人明白它的意思,(便)打开箱笼放出小青。两条蛇相见后,像饴糖一样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松开。耍蛇人于是祝祷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分别了,
20、今天你有伴侣了。”对二青说:“本来是你引它来的,(你)可以还把它引走。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吃喝的东西,不要(再)惊扰行人(了),因为(惊扰行人)会遭到上天的谴责。”两条蛇(都)低着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然后,它们)突然跃起,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耍蛇人久久站在那里看着它们,直到看不见(它们了)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了,不知两条蛇到什么地方去了。异史氏说:“蛇,是无知之物,却恋恋不舍,有老朋友的感情,而且它听从规劝如同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唯独奇怪(有些)一副庄重样子的人,凭借多年亲密的友谊,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对别人的)苦口相劝,凶暴蛮横,不顾一切,并且生气且仇视(别人)的人,真是不如这蛇啊。”四、文言文断句10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宋 人 有 闵 其 苗 之 不 长 而 揠 之 者 芒 芒 然 归 谓 其 人 曰 今 日 病 矣 予 助 苗 长 矣 其 子 趋 而 往 视 之 苗 则 槁 矣。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