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30KB ,
资源ID:89609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60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练习:专题1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练习:专题1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

1、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1君主专制体制的创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出现。2皇帝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1)内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等大权于一身,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2)特点: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本质特点,皇帝制度具有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君主专制;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皇帝个人因素直接影响我国古代的政治决策和政府的行政职能,从而使国家成为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3)影响:我国历朝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是以维护君

2、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帝成了“臣子”和“万民”的主宰;皇帝对于官吏有奖赏和惩办的权力,有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也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应用示例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D)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君主专制弊大于利ABCD二、君权和相权1限制相权的原因:宰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难免发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2削弱相权。(1)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频繁

3、更换丞相,先后用相13人,其中多人被免职或处死;建立中朝。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随侍皇帝左右;汉武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他们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形成了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于是,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成为执行机关,称外朝。(2)唐朝分散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3)宋朝分割相权:宋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为

4、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朝:中国封建的监察制度从秦朝开始正式确立,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监察中央百官,在地方设监御史监察郡县官吏。2西汉: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唐朝: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4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5元朝:人

5、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应用示例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C)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分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2察举制的演变和实质。(1)汉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道德和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六年之后,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

6、的人数。(2)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所定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3)察举制考选的对象、内容和考选的方式、程序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实质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及其评价。(1)隋朝创立科举制以后,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2)科举制的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

7、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3)科举制的局限性。作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科举制实质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科举制以儒学经义为主要考试科目和内容,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使科举制变为思想控制的手段,失去了选官的积极意义。五、行省的设置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2元代的行省制度。(1)内容。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

8、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必须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应用示例行省制度是自元朝以来实行的一种重要的地方行政体制,下列关于行省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清朝在继续实行这一制度的同时,在地方管理上又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B行省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C明朝时

9、期进一步强化了行省的职能和权力D是元朝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开始设置的课堂点睛试用“一、二、三”(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个创新)归纳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一、选择题1(2014湛江测试)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B)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

10、减少财政开支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关键词“众建其官”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原则是分权原则,“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体现了通过分权,达到牵制地方重臣的目的。2汉代前期一皇帝曾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根据该材料分析当时社会突出的问题是(A)A地方势力对皇权构成了最大威胁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C黄老思想下的西汉政治软弱D地方势力都是刘氏势力,是皇权的屏蔽势力解析:股肱之臣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西汉初,地方(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3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C)A外朝和中朝 B待中和丞相C中朝和外朝 D尚

11、书令和太尉解析:汉武帝时任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4“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C)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解析:根据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等,可知宋代通过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B、D三项未从题干中反映出来。5(2015云南玉溪期中)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

12、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B)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解析:依据材料强调天下大事必须由宰相审查成熟以后才施行,否则就需更改,这实际上是阐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6(2015吉林长春期中)“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C)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谏官的职责是对君

13、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D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宰相的建议听取不听取在于皇帝,谏官的意见听不听在于宰相,皇帝的得道失道则要听取谏官的。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是用来约束皇帝言行的,不是用来约束宰相的。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C项符合题意。7元史地理志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又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D)A推行郡县制 B设置王国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解析:A项是秦始皇管辖地方的措施,B项是西汉时期的内容,C项是隋唐时的中央官制。8(2015全国模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

14、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B)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解析:“优秀”应该指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9(2015韶关摸底)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D)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

15、,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A、B两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选D项。10(2014汕头质检)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B)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解析:“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的含义指通判的存在对州官行政事务的干涉,反

16、映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二、非选择题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过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解析:本题是一道图表式问答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图一可获得镐京以及鲁、齐、燕、晋等信息,据此可判断出是西周的分封制;图二通过三省名称以及其职能判断出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可通过大都以及各省名称判断为元代的行省制;由此第(2)、第(3)问就可依据教材及相关知识回答。答案:(1

17、)(图一)周初分封制;(图二)唐代三省六部制;(图三)元代行省制。(2)分封制的影响: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

18、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试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加以简评。答案:(1)察举制。世官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或隋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

19、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进步性。1(2015湖南长沙月考)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解析: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地方上的积贫积弱,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权力削弱,造成地方县官职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故A项正确。2(2014金山期中)唐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个道,每个道包括若干个州,以便于皇帝派官员视察各州的行政工作。与“道”职能相当的是(B)A秦朝的郡 B西汉的州C宋朝的谏院 D元朝的中书省解析:“皇帝派官员视察各州的行政工作”相当于西汉的州刺史的工作,就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