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绿娃娃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
2、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书先生”恐
3、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
4、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教学方法:合作 探究 朗读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习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5、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谈话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些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一下子就进入了上学的情景。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1、师范读课文。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老师读一读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池塘的美景。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读得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3、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师文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四个小组比
6、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生字读得既准又大声。师小结比赛结果为表现得好的小组打上红旗。4、游戏巩固生字。瞧这里有好多绿娃娃你们愿意送他们回家吗?出示小草、秋苗、树叶形状的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正确就请他贴在黑板上游戏完成后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绿娃娃”的诗意图。三、精读感悟。1、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想象画面。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那部分景象美美地读一读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这个部分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师下面老师想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学习如何进行的。由小组长负责每位组员轮流先为其他同学,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部分的课文。再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3、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朗读。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秋”。2、指名生分析“秋”字的字形结构。3、仔细观察“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