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体系构建主旨概览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3 目录CONTENTS1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
2、手工业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4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生产技术由粗放生产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地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和石锄、石犁。青铜耒耜(3)铁犁牛耕时期工具发展状况春秋战国和牛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赵过的耦犁;犁壁、耧车 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东汉耦犁推广到.隋唐江东出现.犁耕技术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珠江流域铁犁牛耕铁农具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
3、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稻麦轮作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创制了,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都江堰筒车风力水车学以致用1淮南子主术训写道:“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根据材料指出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性,并说明其作用。试答:_提示:进步性:使用牛耕。作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二、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
4、,土地归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国家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原因: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特点生产方式:以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自给自足。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作出贡献。小农经济下农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铁农具家庭交纳赋税精耕细作脆弱学以致用2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了农业经济怎样的状况?试答:_提示
5、:反映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是小农生产个体经营的生动写照。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垄断。(2)西汉武帝后,煮盐、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经营方式:由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产品质量:凭借,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历史地位:素称发达,一直保持地位。冶铁官府政府国家权力世界领先3概况时期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
6、千工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发明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瓷灌钢白商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吸收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青花瓷、彩瓷、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珐琅织造局波斯学以致用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有何显著特点?试答:_提示:材料详细叙述了官营手工业中各环节的分工情况,说明其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二、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
7、: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消费2发展历程(1)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2)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3)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4)明清时期: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性质的生产关系。黄道婆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学以致用4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上述材料体现了民间手工业怎样的特点?试答:_提示:民间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
8、性,易失传。三、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称誉。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丝国学以致用5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江南出现这种现象的经济因素。试答:_提示:明清时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发达,尤其是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导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主题一“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
9、结合、男耕女织为主要形式的小农经济形成。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也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综合视点一、精耕细作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1概念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2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
10、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二、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5)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6)保
11、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
12、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史料研读(一)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李群农业科技史史料三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畎亩之勤”表
13、明牛耕技术的出现史料二史料中“整地、用地、改土的技术认识”说明农业技术非常细致史料三史料图片分别为曹魏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翻车与高转筒车,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三则史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有何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答:_提示:特点:精耕细作。体现:出现牛耕技术;农业技术精细;水利灌溉水平高。史料研读(二)史料一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史料二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
14、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吕氏春秋上农是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编写,由此可断定时间。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史料二史料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史料三史料中“服役者不下二人”说明农民徭役重;“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说明农业产量低;“贫者无立锥之地”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史料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
15、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个体耕作制转变的主要因素。试答:_提示: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显著的特点。试答:_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主题二“享誉世界”的名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古代手工业存在三种经营形态,其中官营手工业对提高工艺技术起过重要作用,但官僚衙门式的管理贻害深远;民间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转变,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
16、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古代手工业曾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其中青铜器、丝绸、瓷器是古代中华文明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综合视点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域没有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1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不能向社会推广,而民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技术传承的封闭性,使技术难以交流提高。3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4统治者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往往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二、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特点经营形
17、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18、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史料研读史料一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史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史料三 鲁人身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
19、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史料四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 史料信息“不贰事、不移官”表明周代手工业者受到严格限制,地位低下,只能世代为官府服务史料二 史料信息“匹妇蚕之”“足以衣帛矣”说明家庭手工业依附于农业,服务于家庭消费史料三 史料信息“欲
20、徙于越”表明民营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到外地谋生,这与官营手工业为官府服务由政府直接经营不同史料四史料信息“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实质说明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史料一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试答:_提示:官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2史料二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答:_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史料三反映了民营手工业有何特点?试答:_提示:由民间商人经营,产品投放市场。4根据史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试答:_提示:变化:从定期服役到
21、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A 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不符合材料,故 C 项错误;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
22、,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A2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 A 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 C 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 D 项错误。C3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
23、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可以通过简单的劳动工具就能够组织生产,正体现了其顽强生命力,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 C 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简单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故 D 项错误。B4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
24、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题组一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线,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故B 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 C 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 D 项正确。D1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
25、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题组二 据材料“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故 D 项正确。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2(2017武汉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26、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题组二 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 A 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 B 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 C 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 D 项错误。B古代中国的手工业3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
27、结构变化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入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题组二 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故 A 项正确。A古代中国的手工业4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题组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雇佣关系为标志,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内容,不能体现纺织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对比,故 D 项错误。B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本课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