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利川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选考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一(122)课第卷 一选择题(29x2)1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 ) A 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B 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 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说明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协调 D. 专制皇权的加强4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 (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
3、而非贵族负贵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削弱贵族集团 B 提高行政效率C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加强官僚政治5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 材料表明( )A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索养的提高 B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6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 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 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
4、方最高监察机关. 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机构的特点是( )A 分权制衡,有效管理 B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C 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D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7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A.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C. 助长了权臣的专政乱权 D. 有助于决策层有效沟通 8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 实际上是清代宰
5、相府 B. 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C. 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 D. 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91702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C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D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10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B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C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11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
6、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C.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D.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12“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1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
7、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体现人人平等 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 D. 重视法律程序14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A 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B 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 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15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
8、革命的道路 B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16某学者称:“中国几千年来未有真正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指的是A.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C. 清政府被迫划定租界 D.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1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C.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 使清
9、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 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 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 发展生产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1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
10、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D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20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A. 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 不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 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D. 深入到工人运动中去探索21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A.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C.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1、D. 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2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D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23.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A.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B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C
12、.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D.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24.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目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在华特殊利益(例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于战争结束之后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 的任何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D.各国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25.巴察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已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
13、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就是这样一个公共 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捡 B.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26.抗战爆发以后,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残酷艰难的斗争中,中国人“深深地感觉到祖国的宝贵,都深深地感觉到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是每一个中国人所不得不负起的重要责任”。这反映出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 B.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达到新高度的。C.中国的抗战具有持久性和艰苦性 D.争取民主自由运动推进抗战胜利27.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 种市的县的各
14、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个国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28. 金田起义前后,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政策变得极为严厉。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儒家思想 B.推进反清斗争C.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 D.推行平均主义思想的需要29.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 (1)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
15、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2)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3)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4)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规模政治斗争。 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A. 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强化了“工农武装制据”的道路B. 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第卷 二.材料题42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东西方世界不同程度地巧妙运用妥协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
16、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 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
17、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的“有所坚持,有所妥协”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哪几对矛盾?(3分)(3)1787年宪法如何调和这些矛盾的?(6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31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
18、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远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材料三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
19、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材料四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1)据材抖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6分(2)据材料三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
20、午战争的主要原因2分(3)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4)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2分 32.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相关问题。材料一“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材料三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
21、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1)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6分(2)依据材料二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 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2分12345678910DCDCDDDCDB11121314151617181920CDDCBBBDDC212223242526272829CDCCCBABB答案30(1)坚持:终结帝制,实现共和。 2妥协:“驱除鞑虏”变为五族共和(采取清帝退位并优待清室方式结束革命 2(2)矛盾:中央与
22、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 3方法:中央与地方: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大州与小州:设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南方与北方:把南方黑奴五个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6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2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2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31(1)冲击: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3、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破坏,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推动清末新政。2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2)主要原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2(3)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4)启示: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复兴意识;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232.答案:(1)确定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6分(2)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