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531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2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5讲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讲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明确考纲1.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改良和电气技术的应用。2.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架构线索梳理线索一近现代世界科技主要包括物理学、生物学、三次科技革命三方面的成就(1)物理学成就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伽利略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2、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生物学成就文艺复兴后,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3)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基础上,电力的广泛应用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以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为基础诞生的互联网,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线索二近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

3、、经济生活联系密切(1)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和发展,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地理上的界限,各种文化在碰撞中加强了交流与融合。(3)20世纪初期,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4)20世纪中期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学艺术也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4、。线索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教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19491976年第一阶段科技: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及计算机和生物技术方面,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初步成就。文艺: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受“左”的路线影响,“双百”方针贯彻执行曲折。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遭到重大破坏。(2)1978年至今第二阶段科学技术:载人航天标志着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中国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文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恢复“双百”方针,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教育:改

5、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 考点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1专题通近现代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如何?提示:(1)近代科学技术形成阶段: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将天上和地上的物质运动第一次加以理论性地概括和综合,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2)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长足发展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良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电的发明为明显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3)现代科技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6、,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促使人类进入新科技革命时期。2模块通近代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如何?提示: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条件,二者相互促进、推动。(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进一步的解放。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3中外通中

7、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特点提示:(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3)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考过什么牛顿、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中西科技的比较;蒸汽机、电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典例1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8、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 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

9、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命题解读本题从古今、中外对比的角度考查科技的特点及意义。解析第(1)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材料一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

10、技术”入手,联系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征回答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回忆教材知识,结合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等知识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从二人所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析“出现的背景”。第(2)问,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中西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

11、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理解科技革命“双刃剑”的特点项目积极作用消极影响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都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各国的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垄断资产阶级,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中产阶级力量得到扩大,利于社会稳定工业革命使社会直接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使贫富分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过于依赖科技,导致许多新问题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快了经济全球

12、化的步伐,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社会生活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革命后,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互联网给人类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考向预测牛顿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电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同时期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中西对比的角度,考查近现代科技的特点及意义。押题预测押题1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一种新的理论冲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

13、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A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C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是物理学的重大发展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押题依据高考对近代以来物理学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方面,量子论一直没有直接考查,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是传统的观念,而“新的理论冲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量子论。A、B两项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的意义,排除;C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量子论使人

14、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项正确。押题2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得非常精确,以致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押题依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几年高考经常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相关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推动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美国在进行工业革命,但无法反映出惠

15、特尼的技术革新拉开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惠特尼开创了滑膛枪的零件标准化生产,这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惠特尼进行工业技术的革新,未体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惠特尼为滑膛枪改进零件生产,而不是改进滑膛枪的结构,D项错误。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和艺术1专题通(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区别有哪些?(2)五大美术流派及特点提示:(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

16、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2)新古典主义美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浪漫主义美术: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印象画派: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2专题通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如何?提示:(1)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

17、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出现。(2)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反映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派。(3)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借助工业革命成果的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4)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促使电影和电视艺术产生、发展。考过什么美术发展的历程;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现实主义的特点及其代表;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典例22016全国卷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命题解读本题考查近

18、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析A项属于古典主义,B项属于现实主义,C项属于印象主义,D项属于现代主义。这四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D项正确。答案D典例32014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命题解读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为切入点,考查电影艺术发展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解析

19、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答案C考向预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的背景、特点、代表及影响;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押题预测押题3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指出:“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 D老

20、人与海押题依据近几年高考对文学流派考查较少,相对冷门的知识点有可能变成考查热点。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可知,作家注重剖析与批判社会现实,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B项正确。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C两项错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项错误。押题4著名画家莫奈在其系列画作中将伦敦的雾画成紫红色,异于常理,伦敦人为此特意到大街上仔细观察雾,发现烟囱里不断喷出的带有火星的烟火与阳光发生映射,雾确实是紫红色的。由于莫奈的系列画作中如实地记录了日期及太阳所处的

21、位置,他的作品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空气状况的重要依据。上述材料说明()A莫奈观察仔细入微,画作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B莫奈画作表现真实严谨,其艺术风格属于现实主义C艺术家的作品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D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污染就很严重押题依据印象画派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近几年高考注重打破模块限制来设置试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将伦敦的雾画成紫红色雾确实是紫红色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奈属于印象画派,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艺术家的作品对研究历史的价值要看该作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印象画派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D项错误。考点中国现代科技

22、、文艺和教育1专题通“双百”方针实施中有何经验教训?提示:(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2)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3)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4)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2模块通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时代环境提示:时间阶段特点时代环境与阶段特征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教育上,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续表时间阶

23、段特点时代环境与阶段特征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经济建设有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政治上,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人权遭到践踏经济上,受政治运动的冲击,经济建设几乎停滞教育上,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教授受到批斗文化上,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外交

24、上,发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努力争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教育上,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文化上,“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考过什么新中国初期课程设置和院系调整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中国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表现。典例42016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命题解读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25、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答案B典例5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命题解读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解析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

26、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答案A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对策1经验教训(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并从基本国情出发。2对策(1)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帮扶力度。考向预测中国科技发展的表现及

27、阶段特征;中国不同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押题预测押题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押题依据新中国科技方面近五年没有直接考查,应该引起重视。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对中国现代科技的成就予以关注也是必然的。答案A解析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在1964年,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2003年“神舟五号”

28、飞船的发射成功,B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在1970年,C项错误;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始于1983年,D项错误。押题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这是该法自1986年制定以来第二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的贯彻押题依据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是近几年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华

29、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发展教育的计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无关,故D项错误。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武汉调研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答案D

3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材料中“感到好笑的是”“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说明马克思并不赞同达尔文把生物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故D项正确。22016湖北七市联考下表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主要科技成果情况表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差可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答案为C。32016贵阳监测198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赞颂大数据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当

31、前贵阳市政府极力以大数据为新引擎助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发展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B大数据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C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进程日益加快D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作用。大数据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以大数据为新引擎助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可知,D项与此一致。42016贵阳监测威尔第用意大利优美的民间歌调创作了歌剧茶花女,集中刻画了玛格丽特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她的精神品格,以及她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冲突。茶花女的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音乐 B浪漫主义音乐C乡村音乐 D现代流行音乐答案

3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音乐着力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和个性,故答案为B。52016合肥质检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入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下列著作与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巴黎圣母院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老人与海 D大卫科波菲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首先,由“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可知

33、,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然后,由此分析各个选项:A项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项为社会主义文学作品,C项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项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案为D。62016江苏高考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解析题目中未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

34、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B项的表述正确;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故排除D项。72016郑州质检一爱因斯坦在写给五千年后的子孙们的信中说:“我们这个时代商品的生产和分配都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而遭受悲惨和贫困。而且,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地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和他的心态相近的是()A毕加索 B马尔克斯C罗曼罗兰 D贝克特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表达了对失业和战争的恐惧,这与毕

35、加索的部分作品所反映的心态接近,如格尔尼卡体现了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故选A项。82016广西质检一这种艺术风格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为标准的。这种艺术风格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印象派美术。由“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为标准的”可知,该艺术风格重视色彩变化的规律。印象派美术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由此可知,C项正确。古典主义美术强

36、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浪漫主义注重情感的表现,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与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表现,A、B、D三项错误,均排除。92016福建质检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焦里告诉他,物理学家今后的工作只不过是提高测定的精度而已。当时,这种说法很流行。后来普朗克取得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这种说法的()A局限性 B欺骗性C前瞻性 D准确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人们把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经典物理学加以说明,而且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以后的工作只不过是在细节上

37、做些修正和补充,在计算上更细致一点,使理论更加完善。但实际上,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出现了危机。1900年,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假说的提出以及之后出现的量子力学,说明了传统的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选A项。其他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102016贵阳监测陆定一在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应该

38、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有关内容。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陆定一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说法与此无关,排除含有或的选项,答案为A。112016武汉调研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A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B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C奠定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39、D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材料中“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说明在扫盲过程中对农民进行了思想教育,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将扫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项错误;扫盲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育,没有强调主人翁意识,故D项错误。122016安徽江淮十校三联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定于()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

40、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改革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信息。材料中“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火箭和喷气技术”等,都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这些科技体现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因此这是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

41、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04年至1914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

42、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

43、业的影响。(6分)答案(1)出版方向: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中外文工具书、学术著作、经典古籍等。(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顺应了先进的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需求;维新变法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制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清末“新政”的推动);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的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准确引领教育文化界的潮流(面向民众教育事业);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8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2)影响: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知识;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承了古代中国传统经

44、典文化。(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文化事业的近代化。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要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组织答案。第(2)问,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42016厦门一模(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材料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

45、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根据材

46、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6分)答案(1)特点: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4分)(2)原因:继承了欧洲科学传统;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的发展;科学家们的贡献;战争的受益者。(4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6分)(3)看法:同意未来的世界科学中心将是多元并存的。(1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

47、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学中心的多元并存;世界科学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5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影响等内容。第(1)问,需要在阅读材料一中图文信息的基础上综合概括,既要看到世界科学中心不断转移的事实,也要明确欧美近代科学中心的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二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回答,可以从战争环境、科学传统和成果、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工作者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则需要转换思维角度,从科技发展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战后科技发展助推经济的能力等

48、方面进行回答。第(3)问属于半开放式设问,回答时应注意论述的内容与所提炼的观点要保持一致,言之成理即可。通史整合(三) 现代史通史整合 现代史通史总览1世界现代史通史总览19171945年特征概览总述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道路,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与失误并存;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49、科技文艺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1945年至今特征概览总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

50、化科技文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2.中国现代史通史总览19491978年特征概览总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51、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文化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1978年至今特征概览总述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

52、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世界现代史时段整合(一)十月革命到二战时期的世界(19171945年)1通史整合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19171945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画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竞争并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斯大林模式形成,现代

53、主义文艺兴起2.阶段特征概述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面

54、对内忧外患,由苏维埃政权实施。它超越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尝试,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斯大林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为标志,斯大林体制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2)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大工业时代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3)思想上: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

55、定了理论基础。(4)科技文化上:取得了巨大发展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促成了物理学的革命。20世纪以来,欧洲艺术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美术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阶段,出现了塞尚、高更和凡高等著名画家。现代音乐出现了许多派别。苏联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代表有高尔基等文学家。(5)国际关系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列强干涉十月革命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针对训练1】2016郑州质检一“集体农庄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使

56、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集体使用是全民的国有财产。”“富农和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都不准加入劳动组合。”“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这说明斯大林体制实际上()A长期执行行政指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C在短时间内迅速推进了工业化D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干材料说明斯大林只是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根据当时苏联的国情进行灵活变通,故选D项。【针对训练2】2016兰州实战考试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都注重经济

57、结构的平衡发展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比较。罗斯福新政实行的不是公有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故B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不是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故C项错误;二者都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二)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1通史整合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德国和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赫鲁晓

58、夫改革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影视艺术的发展;互联网产生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大动荡和大变革,使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盛,影视艺术发展迅速20世纪6070年代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勃列日涅夫改革;“滞胀”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世界贸易组织;戈尔巴乔夫改革;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59、2.阶段特征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的力量对比。以美苏两极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新变化;两种制度从冷战对峙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上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

60、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被一分为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2)经济上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以美国为主导

61、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演变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a苏联: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中国:社会主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6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西方国家: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加强政府干预模式)70年代后的经济调整(减少政府的干预)90年代后新型经济(高新技术带动的知识经济)。(3)科技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工程等。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针对训练3】2016合肥质检一怎样做大国中指出:“以粗

63、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其他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知,D项正确。【针对训练4】2016合肥质检一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

64、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发展B认为经济全球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材料揭示了民族国家自身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可知,B项正确。中国现代史时段整合(一)中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8年)1通史整合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新中国成立初(19491952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独立自主

65、的和平外交方针;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教育奠基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外交上登上了国际舞台过渡时期(1953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中共八大;“左”倾错误泛滥社会

66、主义建设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北京电视台试播;“文革”中教育、文艺出现了曲折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周恩来纠“左”;邓小平全面整顿徘徊期(19761978年)1976年10月,“

67、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复高考2.阶段特征概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重大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具体表现为:(1)第一阶段(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作搞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

68、。这一时期,共同纲领是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使命,政协则成为民主监督的参政议政组织继续存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领域,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69、并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件外交大事。思想文化领域,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上,取得了多项成就;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活跃了文学艺术界。(2)第二阶段(1956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严重“左”倾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有过严重失误,但有错有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

70、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3)第三阶段(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严重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技:“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外交: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针对训练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

71、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A目的是实现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的本质一致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答案D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与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故B项错误;“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信息说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故D项正确。【针对训练6】2014年12月29日,在

72、北京举行的热播电视剧老农民专家研讨会上,评论家李准认为该剧是“一根真挚的史笔”,“它是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农民的一部命运史”。下列场景有可能在该剧“文化大革命”时段中出现的是()A创造小麦亩产过万斤的“奇迹” B在农贸市场上销售农产品C砍掉房前屋后院墙外自家的树木 D一家人在责任田中辛勤劳作答案C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斗私批修,表现在农村经济上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消灭小私有经济,砍掉房前屋后院墙外自家的树木就是其具体表现,故选C项。A项出现在“大跃进”时期;B项出现在“文化大革命”前的恢复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时期;D项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73、新时期(1978年至今)1通史整合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三者关系19781992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成为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1992年至今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74、;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载人航天工程;互联网2.阶段特征概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融入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其具体表现为:(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1978年拨乱反正后,我国健全了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恢复并健全三大民主政治

75、制度,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使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在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国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经济上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本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局面,使企业充满活力。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

76、样的开放格局引进了外资和技术,逐步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的目标,并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3)文化上这一时期重新将“双百”方针作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文艺的“二为”方向,教育的“三个面向”,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科技上取得了包括载人航天在内的多项伟大成就。【针对训练7】2016湖北武汉模拟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

77、经济”的说法,这典型地说明()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答案D解析当时中国还未过渡到市场经济,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制度的建设,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错误;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取代原有的计划经济,体现出了经济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影响,D项正确。热点突破系列(三)当今世界中西方文明的多元化热点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真题回访2016天津高考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

78、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A解析根据“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可见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选A项;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否决票,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且B项也过于笼统,仅凭题干的事例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故B项错

79、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但是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者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因此题干不能说明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非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而且与“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无关,故D项错误。1.常考角度(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与新中国国际地位、经济发展、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的关系。(2)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联系。2命题特点:以全球史观为指导选取某一历史阶段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考查其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之间的联系。纵横通关1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1)194919

80、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以冲破西方的包围和威胁。(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

81、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对策(1)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首位,发展科技成为重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是又一挑战。特色道路的挑战: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又一大挑战。(2)战略对策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事业

82、,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考题预测】观察下列中俄(苏)领导人在国际上交往的相关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A外交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B中俄从对抗走向缓和C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D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图一反映了中国外交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图一、图三反映中俄关系友好,图二反映中俄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排除B项。三幅图片说明中国同俄罗斯(苏联)的关系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C项符

83、合题意。D项错误,建国初中国同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热点二科教文化与强国之梦 真题回访2016北京高考材料一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84、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材料二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

85、此进行分析。(2)概述材料二中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2)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

86、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不难概括;第二小问结合西学的传播、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目标等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兼而论之。论述要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常考角度(1)教育发展与中国经济、政治的关系,教育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及其经验教训。(2)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双百”方针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实践情况。2命题特点: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纵横通关1比较“文化大革命”前

87、后两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不同(1)从目的上看:“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科技人才。(2)从内容上看:“文化大革命”前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属于起步阶段。“文化大革命”后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更为科学合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显示当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文化大革命”后教育发展方针的日趋成熟。2全面理解“双百”方针(1)从含义上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88、。“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2)从背景上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实质上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贯彻执行过程上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89、;“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考题预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A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B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C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加强“收紧”舆论的声音答案A解析习近平强调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际上旨在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此讲话精神不符,故排除。热点三 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借鉴真题回访2016浙江高考下图

90、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是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1.常考角度(1)苏联

91、(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方针、政策的原因、特点、内容及其影响和经验教训。(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措施及影响。(3)苏联(俄)、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比较。2命题特点:利用图片、表格、数据图、史料等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问题的拓展较深;比较各国现代化模式,时空跨度较大。纵横通关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实现模式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

92、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农产业、乡镇企业、现代农业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具有僵化性、封闭性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开放性【考题预测】2016石家庄质检二“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主要在于

93、它()A捍卫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的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结合题干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青睐的条件是“根据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当时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因此B、C、D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热点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真题回访2014四川高考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94、()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C D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逐渐深入的,由此可推断出当时对外开放是很慎重的,所以正确;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而是讲“经济改革”,且“国际阻力太大”与史实不符,故不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选;根据题干“如果当初都会不一样”,可以判断是正确的,故选D。1.常考角度(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中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特点、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形成。2命题特点:抓住探索历程中的重大历

95、史活动,全方位进行考查,挖掘的深度较深,问题角度灵活。纵横通关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96、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所有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目的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实现共同富裕后果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考题预测】2016福建质检1961年,陈云通过对青浦县的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这次调

97、研活动()A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B响应了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C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抓住时间信息“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体现了陈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C项正确。阶段过关检测(三)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济南模拟据统计,1913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98、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结合时间信息“19131938年”可知,该组数据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爆发前后世界工业生产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反差。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物资进口。答案为B。22016贵阳监测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

99、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农产品价格B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基本解决就业问题并消除了危机D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中成立“资源保护队”的根本目的是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和破坏,增加就业。应对沙尘暴植树造林既有利于实现根本目的又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此完全对应的只有D项。32016湖北七市联考下表表明20世纪70年代()18701979年美、英、德、日、意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A.资本

100、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B自由主义导致竞争无序C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D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减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凯恩斯主义。由表中信息可知:19501973年美、英、德、日、意等国经济发展较快,且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而1973197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这说明凯恩斯主义失灵,因此D项正确。42016石家庄质检二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叹惜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英法等国认为:“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C成立共产

101、党和工人党情报局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外国革命者参加俄国十月革命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在苏俄投资设厂,由此可知答案为B。52016合肥质检一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指出,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该决议()A在实践中未得到贯彻执行B主要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C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

10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与材料中“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一致,A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建设中的资金问题,B项正确;由“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可知,它废止了新经济政策,C项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36年,D项错误。62016贵阳监测“我们正目睹一个危机,改革在这次危机中,对经济秩序的需求与对政治秩序的需求相互冲突,过度中央集权使经济增长持续萎缩,军事生产则大增。”与材料批判所指相符的国家是()A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 B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C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D20世纪90

103、年代的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过度中央集权”“军事生产则大增”与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状况。答案为B。72016山西质检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其制定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这说明美国()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结合时间“1947年”和政策的名称可知,此时美国正在酝酿出台马歇尔计划,结合

104、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是应对欧洲的经济衰败,稳定西欧的社会秩序,答案为A。82016兰州实战考试“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欧共体的出现 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表明,二战后美苏在欧洲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最终导致两极格局形成,故B项正确。92016武汉调研1967年英国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合并小农场时,政府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发给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金,或者

105、每年发给不超过275英镑的终身年金。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政府必须向丧失开发权的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A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覆盖全面B英国重视土地流转中的利益补偿C英国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D英国发展混合经济缓解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由“必须支付补偿金”可知,政府在征收土地时必须进行利益补偿,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福利国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英国依然实行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102016合肥质检一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

106、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由此可见,美国()A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B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性C认可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国家不可忽视,C项正确;美国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A、D两项错误;B项的“世界合作”材料无从体现,可以排除。112016黄冈调研2014年10月,针对奥巴马政府空袭ISIS近2000次的情况,美国政治漫画网刊登了一幅漫画(见下

107、图)。漫画说明带有“布什公司的伊拉克战争”标签的箱子塞满了东西,其中ISIS章鱼把山姆大叔的腿紧紧缠住。箱子里还装着“宗派主义”“内战”“伊拉克的基地组织”“死亡”和“酷刑”等。漫画右上方的英文意为“不断给予的礼物”。该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对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不满B霸权主义违背历史发展潮流C打击恐怖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D反恐战争引起普遍不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恐怖主义威胁。漫画揭示了打击ISIS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由此可知,C项正确。122016贵州贵阳一模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A建立

108、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在聚居区的一种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132016四川资阳一模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

109、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前要求借鉴苏联、东欧各国、法国以及中国近代宪法,A项和B项都比较片面,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与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宪法的制定借鉴了中外的法律文献,故D项正确。142016湖南株洲一模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

110、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答案C解析启蒙思想家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治,中国开始实践其思想是在近代时期,故A项错误;无记名投票取代举手表决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的全面体现,故B项错误;从“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与“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故C项正确;中

111、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城乡平等,但不是以此为民主建设的根本,故D项错误。152016河南信阳一模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问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这说明()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政府高层的认可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首次访台”,这不能说明两岸的政治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岸从政治关系上讲仍然处于

112、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是说大陆的对台访问,没有涉及到台湾政府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共识得到全方位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这是建国以来大陆和台湾交往的另一种新的渠道,这种交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可以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162016湖北黄冈一模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

113、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答案A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还没有进行改革,故B项错误;当时还没有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故C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即所谓的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17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

114、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当时我国()A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964年8月”可知,此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十年探索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并未从根本上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B项错误,排除

115、;“认同托拉斯”不能等同于“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项错误,排除。答案为D。18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知青返城潮的到来,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并雇用7个以下工人。但1992年以后这种限制取消,国家鼓励他们扩大企业规模,为解决社会待业、失业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做贡献。这一政策的转变主要得益于()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B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的到来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D经济政策的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及其影响。结合题意可知国家从限制个体企业规模到鼓励扩大规模,与A、B、C三项因素都有关,其中最为主要的是B项,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192015年由中国

116、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创始会员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A美元独霸世界的地位终结B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式形成C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D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A、C两项所述现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国际经济新格局仍处于变动之中,尚未形成,排除B项。以中国为首的亚投行的成立说明了国际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这有利于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2016江西九江七校联考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

117、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机械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原来的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被改造为与生产导弹相关的产业,据此可知导弹研制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0分)21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

118、和。图示:图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日本。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他的西欧国家。国家: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整理自经济增长的源泉概括指出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上图中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变化的总体特点,并简析每一阶段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特点:由重合到离散。(3分)第一阶段原因:各地均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相近。(4分)第二阶段原因:欧美各国发生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侵略使绝大多数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化进展缓慢,农耕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4分)第三阶段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

119、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壮大;各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福利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第(1)问,观察图片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调用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即可。222016山东实验中学四诊(18分)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

120、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材料二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21、。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林甦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12分)答案(1)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

122、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地选择救济对象;福利制度起步较早等。(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问题: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认为: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改革;福利政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民众既要照顾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共6分,至少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福利制度的建设。第(1)问,据材料一站在政府的角度进行多方面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问题”可以从材料二中提取福利制度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123、“认为”可以从福利制度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232016沈阳质检一(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

124、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9分)答案(1)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两党制,轮流执政,两党竞争;两党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3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3分)(2)历史背景:美国: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和宪法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3分)中

125、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协商建立新中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3分)历史价值:都符合本国历史与国情,都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中美两国的政党制度。第(1)问,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由“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等信息加以概括;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由“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在政治关系上在政权关系上执政关系”等信息加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由“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党制度建立的背景与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形成和1787年宪法的原则有关,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推动本国民主化进程、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等角度作答。选修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