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教案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宋明时期“两程”、朱熹、“陆王”等理学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为切入点,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理解“理学” 的实质内涵;归纳比较“二程”和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说明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辩证地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学法指导1.本课的历史概念比较繁杂,如“理学”、“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等,建议查阅相
2、关的历史材料,掌握这些历史概念的实质内涵。2.推荐书目:钱穆:宋明理学概述、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导学案”。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
3、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2-1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目“三教合一”(联系“前言”、“历史纵横”等部分)A(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魏晋至隋唐儒学是如何应对挑战的?【6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
4、)应对: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特别提示】北宋时期理学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原因有:佛、道思想的发展给儒学带来巨大冲击但又为儒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来源藩镇割据以来的思想混乱局面不利于巩固北宋的局部统一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视人伦血缘关系,适应了农耕文明的发展2.阅读教材第二目“程朱理学”(联系“学习之窗”)A(1):你是如何理解“理学”的?请
5、简要归纳“二程”和朱熹的理学主张。【5组学生板演预测】“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其中“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注意:以“存天理,灭人欲”解读汉唐儒家如何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的)代表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人伦者,天理也”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6、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客观唯心主义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1.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A(2):“程朱理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组学生板演预测】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利地维护了封
7、建专制统治;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朝形成“朱子学”学派;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24岁起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刻苦研究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朱熹的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他以继承二程“洛学”为己任,广泛吸收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养分,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他死后不久,地位开始
8、日渐上升,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3.阅读教材第三目“陆王心学”(联系“资料回放”) A(1):简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评价陆王心学。【3组学生板演预测】陆九渊:认为应把“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就是“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认识论)。王阳明:认为明中期以后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
9、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认识论)。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A(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异同之处?【2组学生板演预测】共同点:(1)内容相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2)实质相同: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3)影响相同: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认欲求,
10、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主观唯心主义)。(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B: 和前朝的儒学比较,宋明理学有哪些新特点?你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组学生板演预测】新特点:进一步思辨化,闪烁着理学家们的哲学智慧重伦理道德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
11、张更加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评价:(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规范的社会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程朱的道德理论,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4)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糟粕、继承精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
12、提示宋明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
13、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
14、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
15、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一、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1.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冲击和挑战。2.一些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的活动,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3.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需要复兴儒学维护封建统治。4.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二、程朱理学1.二程(程颢、程颐)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
16、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3.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17、2.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合作探究】 材料一: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熹材料二:“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18、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材料3: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请回答: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组学生板演预测】格物致知。“穷理”。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材料2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
19、料3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组学生板演预测】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唯心主义观点。其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相同之处?【3组学生板演预测】都承认“理”的存在,实质都是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检测反馈】1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20、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3组学生板演预测】B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教学反思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与时俱进”、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
21、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儒学思想在宋明时期逐渐发展到一种极致,并于日后为统治者借鉴,成为统治人民、禁锢百姓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都是在这个时候为人们熟知。通过本课的讲述,学生心里仅仅知道了理学当中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观点,但这还远远不够。纵览必修三思想文化历程,其中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内容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即便是在思想专制时期。仅仅学习一些皮毛,不但不容易分析出该思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且容易使思想家形象标签化,无法全方位、立体地认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