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都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
2、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4、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9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模式。这表明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还很混乱 B、计划经济地位逐步被政府淡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企业认可 D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5、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
4、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新农村建设”B“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民工潮”7、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95.37A.经
5、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下图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岁首在深圳考察的情景。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9
6、、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两个凡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提出“一国两制”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1980年,上海某企业因为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这个例子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11、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7、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2、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1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
8、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消费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材料二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
9、尔弗格森文明(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 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3)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
10、什么会大幅上涨?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A 4、D 5、A 6、A 7、A 8、C 9、B 10、A 11、B 12、B二、非选择题13.(1)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2)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冷战”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3) 1978年前总体上稳定的原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能力不足;人们消费水平低等19921994年上涨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的初步放开与市场的活跃;科技发展、生产能力的提升;人们消费观念经历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