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中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
2、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据统计,雅典自由民中占有财产较多的第一、二等级公民仅4000人,广大自由民多属第三、四等级。希波战争中主要由第三等级公民构成重装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一变化A有利于协调公民内部矛盾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C促进了社会经
3、济文化发展 D体现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3某兴趣小组对梭伦改革的措施进行研究后,认为梭伦改革从颁布“解负令”开始,符合改革的一般规律。这里所说的“一般规律”应是A改革首先要解决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B改革要立足于满足弱者的基本需求C改革必须以遏制革命作为首要目标 D改革必须首先打击旧有的利益集团4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5马克思曾说
4、: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的发展方向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马克思意在强调梭伦改革A使希腊的传统经济濒临破产 B促进了希腊新经济的产生C奠定了梭伦在希腊的历史地位 D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6战国时期,“天下九州”的观念逐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这一变化表明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B华夏与蛮夷之间存在文化冲突C内近外疏的正统观念已经动摇 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初步具备7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分封制下形
5、成的经济联系遭到破坏,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商业上的表现是A“工商食官”制建立 B自由工商业者涌现C重农抑商政策出台 D商人跻身社会上层8商鞅变法时,大幅度提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D重视官商抑制私商9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10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一书中曰
6、:“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下列内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实行什伍、连坐制度C“为田开阡陌封疆” D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11“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12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
7、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13“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曲折。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下面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制定官吏俸禄制 B设立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移风易俗14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A放弃了本
8、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B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C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D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15以下三幅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商鞅舌战图 北魏孝文帝迁都A改革须先从权贵中推行 B改革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 D改革者要有义无反顾、勇于献身的精神16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9、B C D 17“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增加财政收入 D加强军事实力1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和保甲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19文献通考载:“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
10、定税则。”此内容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20“荆公(王安石)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梁启超王安石传)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国力有所增强 B增加了国民财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D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21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在封建制度中处于“万流归宗”的中心地位,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并向民
11、众征收“什一税”B政治上,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C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D文学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22罗马教廷官员质问马丁路德:“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马丁路德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上述对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因信称义 B建立本民族教会C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D世俗权力高于教权23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
12、威 B支持宗教改革 C主张圣像崇拜 D倡导信仰自由24人们普遍认为:马丁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提出的“信仰得救”,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A圣经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了教皇的地位与特权 D肯定了世俗皇权的地位25下列变法措施或主张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主张)结 果A 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兼顾了不同公民群体利益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进一步巩固了世卿世禄制C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
13、把俗人变成了僧侣。”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题(本题共3题,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50分)26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
14、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改革性质有何不同?(4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
15、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改革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分)(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16、助其变法成功。(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放置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
17、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2分)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孝感市八校教
18、学联盟期中联合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BABDDBBACC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CCADADABBD二、材料题:本题共3题,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50分。第26题:(共22分)【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4分)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6分)(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
19、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8分)性质:梭伦改革: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4分)第27题:(共16分)【答案】(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分)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4分)(2)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2分)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
20、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其他如市易法、均输法等皆可,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2分)(3)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分)(4)平衡各阶级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成理就可得满分。)(2分) 第28题:(共12分)【答案】(1) 原因: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8分)(2) 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2分)(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