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45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尤为明显。(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统治地位逐渐巩固。2改革的重点领域(突破口)农业。3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领域具体措施农业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4.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最终失败。【温馨提示】赫鲁晓夫以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是正确的,但农业改革过程中的大规模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是不切合实际的。【问题

2、导思】1赫鲁晓夫改革有何历史地位?答案:赫鲁晓夫改革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第一次全面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反映了苏联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以后苏联的改革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预习检测1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重点领域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2主要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3主要影响(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经济负担不断

3、增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问题导思】2简要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其经济发展。预习检测2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B)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困难的危机局面。2经济改革(1)主要措施: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

4、命令(实际承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2)结果:经济继续滑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3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问题导思】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失误是什么?答案: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预习检测3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C)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

5、断专行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大规模开垦荒地,故选A项。B、C、D分别描述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2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

6、优势,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C)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D)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C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4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B)A初期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政治体制方面B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C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苏联国内局势失控D改革并未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5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

7、命令,这实际上是(A)A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6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D)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

8、,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答案:(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

9、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 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1“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C)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他”应该是赫鲁晓夫,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C项正确。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

10、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信息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31982年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

11、措施(B)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故B项正确;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C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4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C)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解

12、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项正确;A、D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无关。5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D)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根据时间可知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戈尔

13、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时期,说明其改革并没有明显成效。故D项符合题意。6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从本质上揭示了(C)A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模式”解析:材料信息“改革的手术刀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

14、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苏联史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世界现代史材料三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 苏联兴亡史(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改革

15、的侧重点及其改革的主要失误。(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人均生活水平较差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的总趋势。这一趋势与苏联经济改革有何联系?答案:(1)侧重点:农业。失误: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2)重点发展重工业;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3)趋势: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之后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的改革措施有关。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是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病。赫鲁晓夫的两大“政治笑柄”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一是他起先脑子发热,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信口开河,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后来则不断地进行辩解,到1963年11月6日,他又在接见美国资本家时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二是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代表团出席1960年联合国大会,有一天他在辩论中情绪失控,竟不顾礼仪和规矩,从脚上脱下皮鞋猛敲桌子,并同西班牙代表吵得几乎动起手来,导致警卫人员出来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