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874KB ,
资源ID:89452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45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性激素的合成B抗原与抗体结合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BCD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4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

2、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7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3、()ABCD8如图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关于X和Y的情况叙述正确的()AX、Y都可代表葡萄糖BX、Y两种物质可由肝细胞与血浆直接进行交换CX可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Y可代表葡萄糖和肝糖原D物质X不属于内环境成分,Y属于内环境成分9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10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俱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

4、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1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仍能测到电位变化12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髄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

5、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B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14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水平衡的调节 调控促激素的分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ABCD15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16下列有关人体

6、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BCD17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推导正确的是()A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C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只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D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18肠道病

7、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19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20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A杨树顶芽的生长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21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

8、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BCD22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尽管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生长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生长素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3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9、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的幼苗根尖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C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D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24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D在果树挂果时,

10、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2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2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可采用样方法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当酵母菌数量过

11、多时可先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27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28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2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

12、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阶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30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

13、,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31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它们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32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33

1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3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35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

15、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36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ABCD37如图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I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BI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CI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2-4分别表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自我调节能力DI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

16、疫器宫、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38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39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

17、学信息4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41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增多并含有葡萄糖的现象42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BCD43分析下列各图,正

18、确的是()A图甲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B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所以外侧生长得快C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将弯向小窗D图丁中放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N的不弯曲44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在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不同的激素实验结果如表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ABABABAB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培养结果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

19、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上述实验表明()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45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

20、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其所同化的能量中的4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47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

21、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8113.10771.272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B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48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

22、织液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神经调节过程高级中枢低级中枢效应器AABBCCDD49“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

23、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50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C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D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某人脚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_,效应器为_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24、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3)伤害引起的疼痛通过一定途径可使肝糖原分解_和_,从而使血糖升高,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和_,当疼痛消除后血糖会恢复正常(4)伤害引起的疼痛还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直接促进对_水的重吸收52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是_免疫过程,属于_(填

25、“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物质A是_,细胞通过_过程产生细胞(3)在图甲的一细胞中,不能识别a-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填代号),物质B与a-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a-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53如图为某一草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包括_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2)狼和红狐的关系是_(3)此图若添加_,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就可构成一个

26、生态系统(4)如果臭鼬大量被捕杀,短期内兔的数量会_若人类活动引起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5)调查草原中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事实上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到,所以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54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固定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113.23乙871.27501.58丙0.880.54丁141.2079.13戊211.85192.59(1)该

27、生态系统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表中的_,存在的食物链为_(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若干年后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是_(填发展、稳定、退化)(3)如图1为能量流经丙种群的示意图,在方框中用文字补充完成该图a、b、c分别代表_、_(4)图2为另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3/8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55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

28、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和_;(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_,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56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图1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的野生型酵母菌,除去葡萄梗应在冲洗之_完成,从而避免_(3)在图2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的原因是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又有利于_果酒变为果醋的原理_(填化学反应式)(4)为了使酵母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需要通入氧气

29、和严格控制温度制果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_,而制果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_(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0 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性激素的合成B抗原与抗体结合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解答】解:A、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在细胞内的内质网,A错误;B、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

30、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的组成,正确区分哪些结构和准确的判断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31、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正确;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错误;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

32、减少,错误;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

33、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的变化,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

34、乱,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

35、境;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答】解:A、是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可以进入C组织细胞内,转化为细胞内液;也可以进入D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A正确;B、二氧化碳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应该由向扩散,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B错误;C、氧气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因此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C正确;D、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即图中,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考查内化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

36、体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

37、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通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静息电位,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

38、断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解答】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

39、,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内容,关键是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7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中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先对内环境的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兴奋在神经元间进行系统的梳理,然后分析选项中的概念关系图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还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

40、管内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A错误;B、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肾上腺,进而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分相应激素又有抑制作用,B正确;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淀粉与糖原间不能直接转换,C错误;D、突触间的传递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各组成间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糖的分类和分布,兴奋在神经元间的特点,正确分析题图明确概念图包含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

41、中的物质交换,关于X和Y的情况叙述正确的()AX、Y都可代表葡萄糖BX、Y两种物质可由肝细胞与血浆直接进行交换CX可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Y可代表葡萄糖和肝糖原D物质X不属于内环境成分,Y属于内环境成分【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功能、血糖平衡调节的综合性考查,回忆与内环境的组成、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功能、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判断【解答】解;A、当血糖浓度高时,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当血糖浓度低时,在肝细胞内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因此X、Y都可代表葡萄糖,A正确;B、X、Y物质必须通过组

42、织液间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能进入肝细胞,肝糖原不能直接进入血浆,需要在肝细胞内水解成葡萄糖,C错误;D、X、Y都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A【点评】对内环境的组成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43、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解答】解:脊椎从胸部折断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路径,痛感需要传递到大脑才可感觉,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脊髓反射还存在,膝跳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膝跳反射存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俱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

44、不同的反射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考点】反射的过程【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解答】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B正确;C、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

45、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仍能测到电位变化【考

46、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此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兴奋处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解答】解:A、K+的分布,不管在静息时还是兴奋时,都是内高外低,所以甲(膜内)处肯定比乙(膜外)处高,A正确;B、因为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膜内任两点之间也是0),B正确;C、刺激时,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时期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结合图1可知此时电压为正值,随着兴奋传至两电极之间,电压恢复为0,当电流传至右电极时电位变为外负

47、内正,同样结合图1可知此时电压为正值,故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C错误;D、给处刺激,右电极处电位呈负值,但是处电流阻断,所以左电极处电位仍呈正,结合图1,此时装置所测电压应呈正值,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2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髄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大

48、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答】解:A、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A错误;B、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C、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排便排尿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受高级中枢的控制,C正确;D、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

49、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各种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后的病症1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B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酶的特性;突触的结构【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

50、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A正确B、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错误C、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C错误D、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有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四类,因此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

51、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14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水平衡的调节 调控促激素的分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ABC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

52、调节中枢【解答】解: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正确; 下丘脑合成促激素释放激素,进而调控垂体合成促激素的分泌,正确;下丘脑是渗透压平衡的调节中枢,另外含有渗透压感受器,正确; 下丘脑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正确;下丘脑是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5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53、【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激素、的分泌增加,使的含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

54、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C、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只可以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D、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

55、行的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答】解: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错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一般异物性和特异性的性质但抗原不一定是异物,也可能

56、是机体衰老的细胞或癌细胞等;故错误抗体分泌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则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故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故正确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故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故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故正确正确的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7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

57、象推导正确的是()A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C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只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D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题干分析,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知把自身的健康眼睛中的成分

58、当成“异物”进行攻击,依据自身免疫病的定义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故A错误;B、两只眼睛都正常时不会出现眼球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故B正确;C、由题干信息知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说明会引起体液免疫,故C错误;D、只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8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

59、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

60、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解答】解:A、A、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A错误;B、效应T细胞能攻击被EV71入侵的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错误C、病毒感染时,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

61、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C正确;D、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EV71病毒为素材,考查病毒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发的理解19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极低浓度(小于1毫摩尔或1微摩尔)时,就能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一般可由其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的部位动

62、物激素: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激素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解答】解:A、植物无特定分泌腺体,动物有特定分泌腺体,A正确BCD均属于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共同点,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0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A杨树顶芽的生长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

63、曲生长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部位:植物体的各器官都有,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解答】解:A、杨树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生长,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故A正确;B、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促进尖端下面的伸长区的生长,即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需要尖端供应生长素,故B错误;C、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中的种子提供生长素,故C错误;D、梨树顶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

64、位,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的能力21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BC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解答】解: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能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65、,正确;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因而不能说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错误;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因而不能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错误;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说明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正确;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能促进基部生长,说明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尽管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赤

66、霉素、细胞分裂素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生长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生长素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

67、,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解答】解:A、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故A正确;B、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故B错误;C、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但其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故C错误;D、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高,促进生长程度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

68、节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以及茎背地生长的原因23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的幼苗根尖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C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D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信息转化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

69、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2、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解答】解:A、根尖极性运输方向是从根尖向上,即分生区到伸长区,A正确;B、在重力作用下,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B正确;C、图2所示实验生

70、长素浓度为16/ppm的生根量小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抑制根的生长,生长素浓度为412/ppm范围内促进生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D、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扦插枝条也能生根,那是它自身内源激素的作用,不能说明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意在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中等难度24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

71、,使植株增高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抑制杂草的生长【解答】解:A、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抑制杂草的生长等,A正确;B、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B正确;C、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D、植物激素类似物乙烯利与乙烯的作用相同,它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而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D错误故选:D【

72、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及应用的能力2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图1: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

73、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图2: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解答】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具有最小值,A错误;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具有最小值因此,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故B正确;C、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故C正确;D、由图2曲线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

7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取决于两侧生长速度的快慢,若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则会出现弯曲的现象26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可采用样方法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可先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

75、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A、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A错误;B、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B错误;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可先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D、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

76、计数室,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计数时,应注意,取样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以让微生物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血球计数板在使用时,首先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低于盖玻片的边缘,让其渗入,再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7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

77、【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专题】信息转化法;种群和群落【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及任何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的现象【解答】解:由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概念可知,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属于垂直结构;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属于水平结构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的

78、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28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所以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仍大于0,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答】解:A、同一种

79、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B错误;C、c点时种群数量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种群增长率为零,C正确;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现J型曲线,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没有K值,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背景,考查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2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

80、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阶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考点】群落的演替【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

81、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据此答题【解答】解:A、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B正确;C、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0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82、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解答】解:A、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A错误;B、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B错误;C、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

83、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属于对课本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迁移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掌握土壤中动物的特点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31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它们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用性外激素专

84、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3、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4、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解答】解:A、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

85、,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B正确;C、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C错误;D、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关键是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32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

86、,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解答】解:A、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人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B、人和畜

87、禽都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正确;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图,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过程;掌握生态农业的优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3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

88、足的能量供应【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设计生态瓶必须依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保障其结构与功能的完善,既包括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要使各成分确实能进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即各生物间遵循正常的食物联系同时应注意源源不断地为该系统提供能量,以保障其能量需求小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解答】解:A、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B、由于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B正确;C、生态瓶不需要通空气,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提供氧气,可以确保该

89、生态系统顺利进行,C错误;D、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不能阳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3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

9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故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91、B错误;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5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

92、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解答】解:A、从图中可看出甲

93、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正确;B、若乙的干扰提前,B点也会提前,B正确;C、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正确;D、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分析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注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36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产者

94、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CO2,但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生物群落中的碳可以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据此答题【解答】解:A、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因此应是分解者无机环境,A错误;B、根据捕食关系,应该是生产者消费者,B错误;C、应是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无机环境,C错误;D、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D正

95、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及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循环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7如图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I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BI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CI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2-4分别表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自我调节能力DI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宫、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

96、概念图;免疫调节【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和行为信息(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3、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又称为细胞外液【解答】解: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

97、息、行为信息,A错误;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B错误;C、I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2-4分别表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C错误D、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物膜系统、内环境的组成及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38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

98、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的分类:(1)能量金字塔,是以单位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塔(3)生物数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不同生态系统中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解答】解:A、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

99、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A正确;B、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B错误;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用具体的实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39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大熊猫占有

100、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2、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上

101、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解答】解: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C、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

102、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C正确;D、尿液的气味是化学物质的挥发,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量流动、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4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表示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其

103、同化能,表示流入三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其同化能表示交给分解者的能量【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筛选流动,逐级递减,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A正确;B、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一般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为的10%20%,C正确;D、次级消费者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所以从能量关系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41图为人体内某些生

104、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增多并含有葡萄糖的现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图解:肠道中的淀粉首先需要在相关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消化成葡萄糖(A)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后运输到血液中,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省各处其中肝细胞能够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D),肝糖原也能分解成葡萄糖;图中的B液表示原尿,C液表示尿液【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3是由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4是肝糖原分

105、解进入血液,以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肝糖原分解会加强,A正确;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即促进4过程,B正确;C、抗利尿激素增多,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减少尿液生成,C错误;D、若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及时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则多余葡萄糖会随尿排除形成糖尿,但若是尿糖浓度过高,尿液C量会增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其调节血糖的过程;识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结果,难度适中42

106、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解答】解: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错误;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增加产热的作用,正确;胰高血糖素上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主要考查对各激素作用的记忆能力43分析下列各图,正确的是()A图甲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B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所以外侧生长得快C

107、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将弯向小窗D图丁中放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N的不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实验分析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解答】解:A、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图甲中没有尖端,对光不发生反应,故向光弯曲生长,而是向右弯曲生长,A错误;B、图乙茎卷须中生

108、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所以外侧生长得块,B错误;C、图丙中幼苗将向小窗的方向弯曲,C正确;D、图丁中放M和N的胚芽鞘都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判断能力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44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在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不同的激素实验结果如表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ABABABAB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

109、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培养结果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上述实验表明()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表格:第1组说明生长素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第2组说明赤霉素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第2组说明生长素+赤霉素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第4组说明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没有作用,据此答题【解答】解:

110、A、由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A正确;B、由每个实验的A、B可知,与受精与否无关,B错误;CD、有4组实验分析可知,与共同使用或单独使用无关,但是与添加时间早晚有关,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以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这也是植物激素在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植物激素是高考中的热点,但近两年的课标卷中考查较少,预计2015年高考中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45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111、)(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其所同化的能量中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图A: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分析图B:图B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c、c1、c2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b1、b2和d、d1、d2表示未被

112、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解答】解:A、流入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b+c+d+e,A正确;B、c1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B正确;C、图中a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表示呼吸消耗量,c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和d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其所同化的能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掌握能量传递效应的计算方法,能根据题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46如图是

113、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解题需要注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去路: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解答】解:A、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

114、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故A选项错误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生产者会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故B选项错误C、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D、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点评】本题以“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47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

115、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8113.10771.272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B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D生态系统能量

116、流动的渠道可能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数据表格;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是分解者,则食物链为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解答】解:A、由于系统总呼吸量(13.10+501.58+0.54+79.13+192.59)=786.94小于系统的能量输入(光合作用固定总能量871.27),故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多,A正确;B、初级消费者GP的去向中,不包括自身的粪便,自身的粪便属于生产者的GP,B错误;

117、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C正确;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则食物链为,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48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神经调节过程高级中枢低级中枢效应器

118、AABBCCD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关系中甲可以控制乙,乙又可以控制丙的活动,丙的活动效果反过来又可以作用于甲和乙的活动【解答】解:A、如果图示为碳元素的流向,则甲为消费者或分解者,乙为CO2库,丙为生产者,A正确;B、如果图示为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则甲为淋巴,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B错误;C、如果图示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则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错误;D、如果图示为神经调节过程,则甲为低级中枢,乙为效应器,丙为高级中枢,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环境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

119、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9“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考点】全球性生态

120、环境问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3、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4、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解答】解:A、由“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可推这是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黄藻为珊瑚虫提供氧气和有机物,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因此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乙图显示氢离子出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是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这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很重要,C正确;D、“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

121、问题的关键,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故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意在考查种间关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等知识,意在考查结合图示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0如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C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D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考点】生态

122、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

123、中的腐生微生物等,A正确;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B错误;C、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C正确;D、甘薯藤青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写法;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某人脚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

124、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伤害引起的疼痛通过一定途径可使肝糖原分解多余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当疼痛消除后血糖会恢复正常(4)伤害引起的疼痛还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直接促进对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2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是突触、b是传入神经【解答】解:(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也可根据a与刺激相连接来判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c点指突触位置,

126、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故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伤害引起的疼痛通过一定途径可使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当疼痛消除后血糖会恢复正常(4)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储存的抗利尿激素调节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127、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3)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灭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2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示意图请分

128、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细胞通过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过程产生细胞(3)在图甲的一细胞中,不能识别a-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填代号),物质B与a-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内环境(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a-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表示吞噬细胞,表示T细胞,表示B细胞,表示记忆细

129、胞,表示浆细胞物质A表示淋巴因子,物质B表示抗体图乙中,表示突触小体【解答】解:(1)图甲中能产生抗体,故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2)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细胞(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浆细胞物质B抗体与a-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内环境(4)图乙是突触小体,当兴奋传到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是正电位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故答案为:(1)体液 特异性免疫(2)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3

130、)内环境(4)正电位 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了免疫调节和兴奋的传导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3如图为某一草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兔、鼠、昆虫,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狼、红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2)狼和红狐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3)此图若添加分解者,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

131、)如果臭鼬大量被捕杀,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减少若人类活动引起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5)调查草原中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事实上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到,所以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可能会比实际值偏高【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一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2、第一步:分析食物链或食物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参

132、与构成捕食食物链 第二步:确定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第三步:确定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竞争、捕食第四步:确定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增减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解答】解:(1)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结合图解可知该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初级消费者,即兔、鼠、昆虫;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狼、红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狼

133、不是红狐,同时狼和红狐还竞争兔(3)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再添加分解者就可以构成较完整的群落,再添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红狐的食物有臭鼬、兔、鸟,如果臭鼬大量被捕杀,则红狐捕食兔和鸟增多,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减少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5)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到,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最终结

134、果偏高故答案为:(1)5 兔、鼠、昆虫 狼、红狐 草固定的太阳能(2)竞争和捕食(3)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减少 下降(5)标记重捕法 高【点评】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4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固定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113.23乙871.

135、27501.58丙0.880.54丁141.2079.13戊211.85192.59(1)该生态系统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表中的乙,存在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1.3%,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若干年后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是发展(填发展、稳定、退化)(3)如图1为能量流经丙种群的示意图,在方框中用文字补充完成该图a、b、c分别代表呼吸散失、丙种群同化、遗体残骸(4)图2为另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3/8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10M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考点】生态

136、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分析表格:已知戊为分解者,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和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生产者是乙,而丁、甲、丙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解答】解:(1)据表格分析: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同化固定的能量值最高,为图中的乙营养级题干中甲

137、、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乙同化固定的能量最多,其次是丁,再次是甲,最少的是丙,故存在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2)据表格分析,按照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第二营养级是丁,第三营养级是甲,则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9141100%=11.3%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为870.7,输出为13.1+501.3+0.6+191.4=706.4,输入大于输出,故该生态系统会发展(3)丙为最高营养级,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该营养级主要有两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而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又会有以下几个去向:储存在体内有机物、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等因此a、b

138、、c分别代表:呼吸散失、丙种群同化、遗体残骸(4)丙能量增加MkJ,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结合题意,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W,可得方程式:3/8W20%+5/8W20%20%=W解得X=10M故答案为:(1)乙乙丁甲丙(2)11.3% 发展(3)呼吸散失 丙种群同化 遗体残骸(4)10M【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表格中各生物所属营养级;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明确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能够进行能量值的计算,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应用层次的考查55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

139、其中(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分析】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腐乳制作过程主

140、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让豆腐上长出毛霉的主要条件是温度保持在1518;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大约8d以后,豆腐因水分大量被析出而变硬;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解答】解:(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故答案为:(1)毛霉 小分子的肽 氨基酸(2)防腐作用【点评】本

141、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6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图1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的野生型酵母菌,除去葡萄梗应在冲洗之后完成,从而避免除梗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3)在图2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的原因是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又有利于防止发酵产生的大量CO2使果汁溢出(防止发酵液溢出)果酒变为果醋

142、的原理C2H5OH+O2CH3COOH+H2O(可加上酶和能量)(填化学反应式)(4)为了使酵母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需要通入氧气和严格控制温度制果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果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分析图1: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分析图2: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解答】解:(1)图1方框中的内容是果醋发酵(2)在葡萄

143、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时应该先冲洗后去梗,这样可避免除梗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3)在图2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又有利于防止发酵产生的大量CO2使果汁溢出(防止发酵液溢出)果酒变为果醋的原理C2H5OH+O2CH3COOH+H2O(可加上酶和能量)(4)制果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果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5)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故答案为:(1)醋酸发酵(2)葡萄皮后除梗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3)防止发酵产生的大量CO2使果汁溢出(防止发酵液溢出) C2H5OH+O2CH3COOH+H2O(可加上酶和能量)(4)18-2530-35(5)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点评】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及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的特点、发酵装置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