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46KB ,
资源ID:89443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44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义乌三中高考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考历史专项练习: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

1、高三历史(十)1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

2、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4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5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

3、”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7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

4、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8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

5、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9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10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诚悦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

6、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赫胥黎天演论 D海国图志11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曾作诗道“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从诗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 )A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B妇女作出了较大贡献C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D定都天京即达到顶峰12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C造成

7、了社会动荡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13“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4 “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下列关于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材料所说土地是要让给日本B奉天省主要就是指今天的辽宁省C所让土地严重影响了俄国在华侵略权益D材料划定的土地因俄、法、英三国干涉,实际上最后没有被割去1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8、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字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6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明了甲午战后( )A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了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C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中中国人完全归附

9、于外国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18 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19右图是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期间,与赋闲在家的德国前宰相俾斯麦会谈的一幅历

10、史照片,李鸿章最可能谈及的主题是( )A购置军火,学习德国强国之道B避难欧洲,西欧诸国风光秀丽C寻找帮助,甲午战争中战胜日本D引进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2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21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

11、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22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23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

12、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2.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5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13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

13、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26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7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

14、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1860 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28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

15、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30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31.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32、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

16、支持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33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34.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

17、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35辛亥革命百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位于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成为旅游热景。在楼中珍藏着一部1911年10月16日由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B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它的颁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标志着中华民国成立D它的颁布极

18、大地提升了武昌起义的民主革命色彩和革命意义36、“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37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

19、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38辛亥革命百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位于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成为旅游热景。在楼中珍藏着一部1911年10月16日由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B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它的颁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标志着中华民国成立D它的颁布极大地提升了武昌首义

20、民主革命色彩和革命意义39国家图书馆珍藏了一幅近代西方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政变 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40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41.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

21、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4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43观察下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邮标上的人物Sun Y

22、at-Sen和Lincoln 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A B C D 44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大总统令禁烟文 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慎重农事令 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45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产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

23、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46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47“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

24、梁实秋我参加了五四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 B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48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49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

25、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50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51在翻看20世纪30年代某报纸时看到“有很多工人、贫农以至妇女参加苏维埃代表会与委员会。长汀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召开了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9名民众

26、代表,红军参加3人农民渐次能发表意见,他们已经实行撤回不称职的上级苏维埃代表,妇女在苏维埃中间的地位亦日益抬高。”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报道的发表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B报道的内容中反映出现了“左”倾错误C报道的做法符合国共两党的共同利益 D报道的地区应该是农村革命根据地52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53“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

27、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4、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55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

28、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56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

29、共产主义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57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作出了让步5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人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

30、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淞护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60“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

31、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61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62右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63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

32、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64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长春围城,封锁围困半年之久,饿死30万平民,全歼曾在台儿庄浴血抗日的滇军六十军、印缅抗战而蜚声海外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的全部主力 B辽沈战役死伤均为平民C长春围城反映国军素质低不战而降 D长春围城是残酷和不幸的65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

33、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6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的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的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当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 D中共认同国共两党合作方式67民国时期的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东北已是共军的天下,国军困守孤城,为了当朝的既得到集团利益,在和平的政治竞争上,敌不过共党的下层渗透和号召,只得利用美元、美城和武力想保持天下。”这封信应当写于( )A辽沈战役前 B辽沈战役中 C渡江战役前 D渡江战役后68某一电文中说“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电报内容反映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