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A组基础达标1“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解析:选C“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故C观点符合题意;A、B、D均不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故应选C。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
2、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D思维与存在的地位是不同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材料中,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实质是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因而B项符合题意,应选。32019年5月27日9时23分,俄罗斯空天部队从该国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联盟2.1B”中级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火箭发射升空和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正常。这说明()A思维能够创造存在B思维
3、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思维和存在具有斗争性解析:选B火箭发射升空和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正常,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符合题意。4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都符合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ABC D解析:选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
4、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题中三种观点都看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而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属于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由此可见,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不属于题中三人的观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5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 选A“元气”属于物质范畴,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6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这
5、种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解析: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B项正确。7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以上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解析:选B“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外在的东西主宰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备于我”则认为人的意志主宰一切,属于
6、主观唯心主义,故应选B。8材料一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材料二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1)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2)对以上两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解析:第(1)问,需要分
7、别概括两段材料的内容,抓住关键字眼进行分析。材料一是把原子当作世界本原的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二的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2)问,需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作答,通过第(1)问的回答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故都是唯物主义观点,然后根据课本内容准确回答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即可。答案:(1)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2)材料一中的观点虽然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8、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二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正确提示了哲学上的物质和生活中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B组能力达标9天文机构及专家对“水星东大距”“最大最圆月”“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均及时准确地作出了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解析:选D现在人们能及时准确地
9、预报上述天文现象,而古时候人们不能认识这些现象,反映了可知论,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0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解析:选B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和少数痴迷网络的青少年的作用是不同的,互联网是存在,利弊是思维,故选B。11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
10、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是观念的集合”解析: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杨泉的水一元论,认为水是根本。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就成为了土,水变为蒸气,就成为了天,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C、D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12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
11、断变化发展的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解析:选 D古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点,故不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故B的观点错误;材料也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不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点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D符合题意。13公孙龙坚白论中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唯物主义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的观点A BC D
12、解析:选 A公孙龙的坚白论认为坚与白不可以统一于一物,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坚与白是由人决定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正确,错误。故本题选A。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守仁在谈到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时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材料二尚书 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哲学思想。(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属于何种哲学派别,对此你有何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一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唯心主义观点,两种观点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在本质上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将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1)王守仁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朱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2)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火、木、土、金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