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365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7版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整合(五)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整合(五)综合探究 一、列强侵华阶段及对中国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背景下,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年),结果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民族独立。(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出现。(3)思想: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等。(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屈辱外交和由“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2.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为了实现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目的,日本发

2、动中日甲午战争,实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而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民主化的探索。(2)经济: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3)思想:推动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等。(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二、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社会 性质 革命 任务 革命 性质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民众 动员 革命 前途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半殖民地半

3、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 主义 群众发动不充分 资本主义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无产阶级 马克 思主 义 广泛发动群众 社会主义 三、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表现为: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

4、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视角1 多元史观文明史观认识鸦片战争 1.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热点视角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

5、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英国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看则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答案 B 视角2 反省永无终点马关条约签订 2.下图反映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和这一现状历史渊源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签订的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签订了体现帝国主义对华商品输出要求的条约 C.中国此后一度丧失台湾、钓鱼岛领土主权 D.事件发生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解析 造成钓鱼岛之争现状的历史渊源为中日甲午战争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故B项说法有误。答案 B

6、 视角3 从文明转型的视角审视辛亥革命 3.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解析 讼师和打官司是专制社会的名词,而律师和起诉是民主社会的名词,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故A项正确;B项是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C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是工业革命或工业化建设。答案 A 视角4

7、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 4.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 解析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体,左宗棠不会认可,驱逐日本侵略者左宗棠也未经历,唯有C项是几个人的共同经历。答案 C 视角5 社会转型:民族意识与觉醒 5.“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 有 血 有 肉 的 活 中 国 了。”“新 中 国 在 血 火 中 成 长了。”“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

8、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解析“双十”体现了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但作者更多的强调“七七”,故A项错误;“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说明作者强调和歌颂的是七七事变,体现了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是新中国成立,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B 视角6 历史主流意

9、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维护民族尊严的精神 6.(2016浙江杭州七校期中)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陵榇(棺材)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国共两党一致促成”来看,在抗日战争时期,此举有利于国共团结抗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抗日这一目标,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无关。答案 B视角7 学术前沿国民党抗战的历史贡献 7.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A.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路线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敌后抗战成为中流砥柱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故B项错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说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与中共军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