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正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文)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材料反映了()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3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此举进
2、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4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5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D抗日战争时期6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
3、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7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81956年,我国先后与叙利亚、也门、埃及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我国与斯里兰卡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
4、,我国先后与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事件的主要背景是()A中国外交原则得到亚非认可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D朝鲜战争美国被中朝击败9僭主政体兼具君主专制和体现民意的两重性,是早期王政时代向民主政治的过渡形态。由此可见僭主政体()A比君主政体更加优越B扎根人文主义思想C促进民主政治的形成D是民主政体的变式10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推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
5、五百人议事会11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12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必须人人参政B宣扬平等意识C政治自由有限D强调依法治国13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
6、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14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15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所有人共有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
7、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这表明他()A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B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C强调习俗与法律的同等地位D主张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16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A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C确保权力法案的实施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17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决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D不可能
8、得到内阁的支持18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议会政治 三权分立B责任内阁 联邦制度C议会政治 参众两院D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19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A邦联制B联邦制C共和制D三权分立20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
9、法 B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为美国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21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22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下列对“科学”一词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马
10、克思和恩格斯()A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合理构想B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C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入生产的无政府状态2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24巴黎公社是在法国色当战役失败后,经过1870年巴黎“九月四日
11、”革命和1871年巴黎“三月十八日革命”于1871年3月28日正式成立。从4月到5月:普鲁士释放了法军战俘以帮助梯也尔政府他们完成了对巴黎外围抵抗力量的分割包围,将国民自卫军赶回城里。5月28日,公社失败。这主要说明巴黎公社()A曾经组织多次对外进攻B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C受国内外势力共同镇压D具有城市武装暴动特点25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攻占冬宫之后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26一战
12、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下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B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C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D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27杜鲁门要求“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擐助”,并解释说“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这反映了()A援助希、土仅是美国的具体的政策声明B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C苏美争霸进入白热化状态D冷战
13、进入了新的阶段28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这表明()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29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A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C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D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30战后日
14、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31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A汉朝B宋朝C唐朝D明朝32“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
15、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33阅世编里记载(晚明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据此可知当时()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34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
16、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做法()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推动了民间私盐的发展C适应了商业经济的发展D保证了盐业市场的稳定35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 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C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D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36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17、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37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清政
18、府经济政策的变动3818731910 年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不到05 374 583 17 1893 155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以上统计材料表明()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中国出口货物比例逐渐协调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39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
19、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401942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该公司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战时经济体制企业C垄断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41(15分)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
20、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
21、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唐岚 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5分)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7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3分)4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
22、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
23、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11分)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24、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朝【解析】宋真宗任用李沆为宰相时,是勤于政务,并无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在君主询问多次时,宰相给出不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数字,而是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是防止君主的
25、恣意妄为,故B项错误;宰相的行为是对君主权力的制衡的体现,故C项正确;民主用于宋朝不符合史实,宋朝依然实行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C3【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缴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说明美国利用清政府海关瘫痪之际,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海关瘫痪,不是“授予”,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与资本输出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租借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4【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象征,从材料“凡
26、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可以看出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这反映了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国旗而不是党旗,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体现的是国旗的悬挂,和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无关,故C项错误;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是对的,题目问的是这种行为反应的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5【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与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故C项错误;
27、抗日战争是在红军长征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6【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比较异同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所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晚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同理,我国政党要早于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在我国,中共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D项正确。【答案】D7【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解析】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应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
28、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应了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C8【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故A项正确;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是材料现象的结果,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中国国际地位并未显著提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美国战败与材料中新中国新建交国家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9【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一定时期的政治体制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相联系,只有是否适应当时社会,没有优劣之分,故A项错误;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在民主政治时期才得到充分的
29、体现,僭主政治还带有浓厚的君主成分,故B项错误;僭主政治是君主向民主过渡的阶段,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保障了民主的力量,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故C项正确;僭主政治是民主政治预备阶段,而不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C10【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维护了平民 的利益,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基础,与材料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相符,故A项正确;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从中受益最大的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材料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不符,故B项错误;推行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措施,与“梭伦改革”不符,故C项
30、错误;建立五百人议事会同样也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A11【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在雅典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他们可以发言,并不是权力的争夺,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政治权利的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体现了雅典民主中公民可以平等地参政,故D项正确。【答案】D12【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古代雅典政治是公民政治,不是人人享有政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要求公民参与政治,不是宣扬平等意识,故B项错误;从材料“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
31、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可以看出,公民的政治自由有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13【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罗马法;隋唐;比较异同型选择题(精选)【解析】A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故A项错误;B项是中国法律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罗马法的特点,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中不为任何人制定特别的法律,这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唐律疏议中对社会特殊人群“诸八议者”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说明中国古代的法律并不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答案】D14【考点】罗马法【解析】材料中“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
32、题”体现了罗马法律具有实用性,故A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不能说明无关联,故B项错误;独特的立法原则,与材料中“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强调希腊和罗马法律的侧重点不一样,并未表明罗马法落后于希腊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15【考点】罗马法【解析】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与材料“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不符,故A项错误;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与材料“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法律和习俗的地位,强调
33、了法律中包含自然法精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法律中包含自然法精神,没有涉及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16【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妮女王在位时期,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以及任命大臣的权力。因此,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大臣必须是下议院议员,目的是确保其行使权力时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丧失了立法权和财政权等,不再享有专制,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实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故D项错误。【答案】A17【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首相对议会负责,故A项正确;议会上
34、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国王是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故D项错误。 【答案】A18【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比较异同型选择题(精选)【解析】英国有议会,美国有国会,符合影子的说法,三权分立是在英国洛克分权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创新实践,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不符合美国,故B项、D项错误,参众两院与英国的上下议院相似,不属于美国创造,故C项错误。【答案】A19【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题干中“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说明托克维尔希望在保证各州独立自主的同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邦联制下中央权力过小地方权力过大,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联邦制下中央权力有所加强,
35、地方依然保持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力,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正确;共和制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并未涉及到中央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是总统、国会、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机制,并未涉及中央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20【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787年宪法是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于1792年,故C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故D项正确。【答案】D21【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不是主要
36、原因,故A项错误;1875年的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斗争结果,故B项正确;1789年人权宣言是是西方国家人权宣言的集中代表,体现人权诉求,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政体不断演变,直到1875年宪法才得以巩固,故C项错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间是1794年,而直到1875年的宪法才最终得以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 【答案】B22【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析】启蒙运动对未来社会就已经提出合理构想,故A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和揭露,故B项错误;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故C项正确
37、;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入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23【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析】依据材料“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坚持采用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1848年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到1895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可以得出在社会主义运动斗争方式上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故B项正确;只是转变了斗争方式,并非陷入低潮,故C项错误;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24【考点】巴黎公社【解析】材料反映巴黎公社受到反动势力的包围,未提及主动
38、对外进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巴黎公社的发动成员的身份,无从判断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故B项错误;公社受到法军战俘的包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在城市发生暴动、建立政权,故D项正确。【答案】D25【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不符,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相符,对此,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
39、纲”,提出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B项正确;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与材料中“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不符,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冬宫, 临时政府垮台,故C项错误;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6【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卡通漫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漫画中一把民主的剑刺穿俄皇逼向德皇,命名为虽不中亦不远矣,意在说明一战期间的俄国十月革命威胁到到德皇的统治/,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
40、坟墓,但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统治,但造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经过十月革命才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内容结合题目可知,作者意指民主的剑虽没刺中德皇,但也不远了,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也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27【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援助希、土是美国发动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借口,而不仅仅是美国具体的政策声明,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故B项正确;苏美争霸出现在20世纪50年
41、末,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刚刚开始,故D项错误。 【答案】B28【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朝鲜战争也是美苏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力争避免发生直接的正面的冲突,故B项错误;1958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朝鲜战争发生于195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秘密支援中国”“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苏联并不想与美国产生正面冲突,故D项正确。【答案】D29【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加强与东方的谅解”“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可知,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改善同
42、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故A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目的是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不是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故C项错误;1969年冷战局面还存在,德国没有摆脱冷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30【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据材料“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可知,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3、战后日本外交有追随美国到不断独立自主,不能说明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1【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汉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故A项正确, B项、C项、D项错误。【答案】A32【考点】古代中国的
44、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B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C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项正确。【答案】D33【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朝【解析】布商地位的提高不足以反映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发展的影响,且明朝始终
45、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棉布市场竞争激烈,不是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晚明)富商巨贾对优质棉布有需求,导致牙行争夺布商,因此棉布需要很大,已成为主要衣料,故D项正确。【答案】D34【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解析】政府不再专卖食盐,但商人向政府购买盐钞,实际上是向政府预交商业营业税,不一定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人凭盐钞到指定地点换取食盐进行销售,而非违反政府禁令的民间私盐贸易,故B项错误;此做法反映出在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下,政府改变了食盐的经营方式,适应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商人自由销食盐,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波动,故D项错
46、误。 【答案】C35【考点】“海禁”政策;明朝【解析】材料未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可知,海禁宽松潮州人民下海经商很少有人考取进士,而“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可知海禁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沿海民众及/士绅的期望,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的松紧和潮州科举进士人数有关,故D项错误。【答案】B36【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材料中晚清财政收入总收入逐年提升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
47、;工商杂税收入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反映出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C项正确;由工商杂税收入增加无法直接推断出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3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中国关税自主权在鸦片战争后已经丧失,故B项错误;图示信息反映出,18951899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大幅增长,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家掀起办厂热潮,但近代民族工业只是初步发展并非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D38
4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图表可看出制成品的出口中,以手工制作为大宗,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在出口结构中,始终农产品多数,而制成品和半制品中又以手工为多数,结构非常不合理,故B项错误;表格的数据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的内容,也可能是其它性质的产业,故C项错误;在整个表格中,出口的构成以初级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为主,是沦为西方殖民者原料产地的表现,故D正确。【答案】D39【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抵御外国入侵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也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项正确;洋务运
49、动主要是自救运动,与国际环境变化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未促进政治体制的转变,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未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D项错误。【答案】A40【考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民营经济占公司的比例大,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经济体制是指战争状态下由政府全面控制和干预的企业,从图中可以看出政府没有全面控制和干预,故B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大资本家控制的企业,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是企业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与上图的内容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41【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50、;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格局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做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因素,根据材料一“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得出: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 (2)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二“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对远东从对中国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3)第一小问实现,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51、,并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不能实现。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前面分析,回答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即可。【答案】(1)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争夺世界霸权)(2分) 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3分) (2)内涵: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2分) 措施:欧洲 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3分)远东 对新中国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2分) (3)不能实现。(2分) 原因: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42【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
52、据材料一“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和材料二中“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得出都是从盐业为主发展到多种经营。第二小问原因,泉州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得出赋税征收白银,根据材料“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得/出放松对灶户的控制,根据所学可分析得出国内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国际上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扩大;淮南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中“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
53、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得出传统的制盐业耗资巨大,根据材料二“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得出当时实业家积极进行实业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国际上一战的爆发,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第一小问不同,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泉州地区仍是传统的封建经济,而淮南地区则组织了股份公司,具有近代化特点。第二小问评析,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泉州地区政府的赋税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仍是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上的改革;淮南地区政府积极推
54、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政府的作用毕竟有限。【答案】(1)变化: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2分) 原因:【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赋税征收白银等);匠户制度的变革(放松对灶户的控制);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淮南】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潮流;“一战”爆发后有利的国际形势;棉花市场需求扩大。(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不同:泉州的经济转型未能突破传统封建经济的范畴;(2分)淮南则属于近代意义的经济转型。(2分) 评析: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的赋税和户籍制度调整,适应了封建社会内部经济转型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因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使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受阻。(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答出一个角度得2分,答出两个角度得3分) 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适应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需要,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政府作用有限,转型十分艰难。(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答出一个角度得2分,答出两个角度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