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 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考试实行糊名法,考试程序更加严谨,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的信息,B错误;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代和唐代都重视进士科,C错误;
2、材料中没有涉及“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的信息,D错误。2. 黄仁字指出,宋朝打破了传统中国的沉网作风,出现许多新气象。从政府组织上来看,创立了许多在业务上超越旧组织的新机构。该“新机构”可能是A. 中书省B. 三司C. 御史府D. 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宋代设三司,分割丞相的财政权,属于新的机构,B正确;三省唐朝已有,排除A;御史秦代已有,排除C;D项是清代才有,排除D。3. 2011年,(环球时报 报道,美国军火商、国会议员和保守媒体鼓动奥巴马政府不要“对华低头”。有美国议员甚至威胁,将推动国会绕过奧巴马直接批准对台军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总统无权否决国会通过法案B. 国
3、会绕过总统通过法案违宪C. 客观反映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 国会与总统共同掌握军事权【答案】C【解析】【详解】国会议员等只能鼓动奥巴马,甚至想绕过奥巴马由国会直接批准,这都说明国会不能直接命令总统,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故选C;AD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违宪,排除B。4.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A. 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 1900 年B. 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C. 割
4、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D.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这一条约禁止国人反帝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是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中为控制清政府,要求清政府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的炮台,B正确;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排除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5. 某次事件后,中国共产党曾发表宣言,声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该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A
5、【解析】【详解】根据“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可得出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故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影响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均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ACD。7.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共有的内容是A. 割占中国土地B. 强迫中国赔款C. 开放通商口岸D. 协议关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北
6、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所以三者共有内容是强迫中国赔款,故选B;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通商、协议关税的内容,故排除ACD。8. “百年耻辱刻碑留,七子之歌泪问羞。雪恨一朝归返日,白莲扬郁解前愁。”2019 年是澳门回归 20 周年,其回归的历史意义在于 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 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 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为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有利于推进祖
7、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A正确;B、C、D概括不全,排除。9.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倒”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说明中国发展同周边邻国关系,所以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一边倒”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万隆会议提出,故C项错误;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外
8、交方针,故D项错误。10. 在看完血战台儿之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 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不久,台湾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公开往来的序幕从此揭开。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影视作品可以作为一手史料B. 历史共识助推两岸关系发展C. 历史认识决定国共两党关系D. 优秀影视作品影响历史走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台湾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公开往来的序幕从此揭开”可得知,两岸对于抗战形成了共识,这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B正确;影视作品不是一手史料,排除A;CD项太绝对,排除CD。11. 白崇禧曾在一篇回忆中写道:“我军以劣势之陆
9、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藉的全是爱国精神。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文中所指的战争应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A正确;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B排除;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取得台儿庄大捷,C排除;广州、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排除。故选A。12. 下图是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表明 (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信:如果你们撤出在土耳其的基地,我们将撤出在古巴的基地。)A. 当时苏联具有核力量上的
10、优势B. 在美苏冷战中斗争与妥协并存C. 拉美地区的武装冲突不可避免D. 西欧成为美苏冷战斗争的焦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双方均在对方家门口设置基地,体现的是斗争的一面,而赫鲁晓夫的建议又体现的是妥协的一面,因此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拉美地区并未爆发大规模冲突,C排除。故选B。1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的社会制度“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一时期可能是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11、宗法制,再结合“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可知应该是西周时期,故选A;秦、唐、明时期都与“宝塔式结构”和“有几级的封建”不符,排除BCD。14.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表明,毛泽东A. 抛弃了“城市中心论B. 成为了党的领导核心C. 背离了马克思主义D. 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意味着其放弃了“城市中心论”,A正确;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排除B;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排除C;道路的选择是思想层面的内容,在付诸实践之前不能产生直
12、接的实际效果,排除D。15. 近代法国政局动荡,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 法国专制王朝力量的强大B. 法国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C. 法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D. 法国民主进程历经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法国多种政治势力势均力敌,政局变动频繁,说明法国近代民主历程比较曲折,故D项说法正确;法国各派势均力敌,无太大悬殊,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该材料反映不出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曲折历程,不是日益完善,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16. 有学者指出,它承认尊卑等级,同时又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
13、的渴求和均匀饱噯的愿望,试图按照这种设想来重塑中国社会。该学者评价的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 根据地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企图建立一个“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大同社会”,因此A正确;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7. 德意志帝国宪法明确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该宪法
14、A. 丧失了代议制的特性B. 确立君主为权力中心C. 不具有近代民主性质D. 确保了君主专制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掌管着议会、法律、官员任免等方面的权力,说明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联邦议会”等信息反映了该宪法具有代议制特征和近代民主性质,故排除AC;该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确保君主专制政体,故排除D。18. 下面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出口方面的对比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西欧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B. 世界多极化趋势正逐步发展C.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D. 世界两极格局最终走向解体【答案
15、】B【解析】【详解】据表格可知,欧共体出口增长率和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所占比重都超过美国,说明西欧经济实力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故B正确;只从出口增长率和所占比重,看不出西欧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故A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没有形成,故C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走向解体,故D排除。19. “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美国的具体做法是A. 实施马歇尔计划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 创建北美自由贸易区D. 推动欧洲区域一体化【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经济援助计
16、划,通过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实现杜鲁门主义鼓吹的“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故答案为A项。B、C项与美苏“冷战”对抗无关,排除;D项与美国无关,排除。20.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是A. 挺进大别山B 红军长征C. 北伐战争D. 南昌起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指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长征,故B项正确
17、;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不是撤退,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还未叛变革命,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1. 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 和平方式统一中国【答案】B【解析】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答案为B项。海峡两岸实现直接
18、“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排除A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C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D项。22.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
19、多彩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日益紧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可知,中国多边外交开展的非常成功,其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故选C;“联合国维和”“反恐”等内容不属于经济外交,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表明中国的外交对象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BD两项均以偏概全,无法反映材料的主题,排除。23.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为“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罗斯福作出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 ()A. 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B. 中美建立了友好关系C. 中
20、国顽强抗击日本侵略D. 中国实力大大增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44年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在远东战场抗击着日本法西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罗斯福主要是看中的中国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因此A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因为中国的贡献,而不是实力强大。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此相关其它知识点如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
21、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24.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宗法制正统观念的影响C. 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 分封制等级体系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鲁国和齐国历史时期基本相同,故A项错误;鲁国是姬姓王国,为周王朝同姓贵族,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的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25.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
22、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 1853年的“定都天京”B. 1856年的“天京变乱”C. 1853年的天朝田亩制度D. 1859年的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的资政新篇表达了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这超出了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反映出了时代发展的“新苗”,故D项正确;而“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和天朝田亩制度仍然属于传统农民起义范畴,故ABC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
23、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
24、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4)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答案】(1)美国采取了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
25、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实力增强);西欧、日本崛起(3)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利益等。(4)举例:朝鲜半岛分裂,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解析】【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一中“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可知,美国采取了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6、,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据“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可知,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根据“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调整中美关系的原因还包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实力增强)和西欧、日本的崛起。(3)因素:综合材料一、二及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主要有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利益等。(4)举例:根据材料三中“(两个世界对抗)改变
27、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亚洲地区因两个世界的对抗受到的影响主要有,朝鲜半岛分裂,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任选其中两个即可)。27.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二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
28、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材料三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3)材料三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4)材料四说的是什么战争?该战争胜利
29、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影响: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条约:辛丑条约。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战争:抗日战争。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30、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知,五口通商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可知,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这是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根据材料三“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
31、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可知,条约承办中国官员,这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根据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知,罗斯福所说的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