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33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材料体现荀子A.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B.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C. 对实际功利的追求D. 对“德治”思想的继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天行有常”、“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可知,荀子认为凡事

2、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并不根据人的需要出现改变,由此体现了荀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故选B;AC都与荀子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主张不符,排除;题意与“德治”无关,排除D。2. 汉武帝虽然亲近儒者,但对实际的重要政治任务,却不太想要儒家来担负。这自然因为儒家拘泥迂阔的作风,与他的好大喜功的性格无法配合。在政治上所信任的,乃是言利任法的法家。这一做法反映出A. 儒家的政治地位仍然很低B. 汉武帝以外儒内法为统治理念C.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D. 儒法合流成为汉武帝的统治理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显示汉武帝虽然亲近儒者,但在政治上更为信任的则是法家,这说明汉武帝儒法并用、外儒内法的统治理念

3、,所以选B项;A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D项“合流”的表述错误。3. 李贽在重新解释大学时说:“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岂若后世儒者,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问,所以说及理财为浊耶!尝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这反映了李贽A. 具有务实思想B. 批判君主专制C. 反对儒家学说D. 崇尚古代先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李贽解释并推崇大学一书,反对后世儒者空谈清论,主张关注百姓、重视“理财”,才能平治天下,这体现了李贽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具有务实思想,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故排除B;材料反映了李贽重新解释并推崇大学,不

4、能体现出他反对儒家,故排除C;材料强调李贽关注社会现实,而不是崇尚古代先贤,故排除D。4.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材料中“我”和“你”可能是指A. 苏格拉底普罗塔戈拉B.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C. 苏格拉底柏拉图D.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这一关键信息,可推断是苏格拉底,其强调“美德即知识”;而“只注重金钱、名位”是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因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批判,故答案为

5、A;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塔戈拉忽视道德,强调功利,故B违背史实;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皆强调道德的作用,故C、D错误。5. 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人文思想开始出现B. 天主教皇权威已瓦解C. 现实主义美术兴起D.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十四世纪画面装饰内容的变化,由营造神圣氛围到更加注重用现实生活内容去装饰以显示真实性,这说明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出现,A正确

6、;14世纪欧洲的天主教黄权威并未瓦解,排除B;现实主义美术兴起于19世纪,排除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6. 罗素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统治者的欢迎,又受人民的欢迎。这是因为君主们认识到,如果他们自己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本民族的,他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材料体现了A. 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必然性B. 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C. 宗教改革提高了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力D. 宗教改革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

7、有力”可知,路德的宗教改革受到统治者的支持的原因是,它有利于欧洲世俗君主权力的提高,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 奥托迈耶认为,“大量的国家权力不应只集中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应该以适当方式分配于不同的主体来承担,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君主立宪制通过参与立法权的人民代议机构的参与满足了这个要求,而行政权则留给王侯。”他强调在君主立宪制度之下A. 法律与行政各行其是的态势B. 立法和行政均属于君主C. 君主自觉遵守法治理念D. 议会和行政的分权与制衡【答案】D【解析】【详解】奥托迈耶认为君主立宪制度下,以国王为代表的王侯掌握行政权,而代议机构则掌握立法权,这体现了议会和行政的分权与制

8、衡,D正确;题干强调“以适当方式分配于不同的主体来承担,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而非各行其是,排除A;立法权属于议会,排除B;君主立宪制下并不能保证君主自觉遵守法治理念,排除C。8. 李时珍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性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具独见”。这反映了明清科技的特点是A. 继承总结B. 革故鼎新C. 注重实践D. 重视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研究前代医药典籍”“总结性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杂采众家”均体现了明清

9、时期科技发展呈现出继承总结的特点,A正确;BCD不符合材料,排除。9. 英雄的历史使命,是为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终生。南宋时期,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伟业。他写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词中这类英雄主题源于A. 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B. 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C. 个人经历艰难坎坷D. 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宋金对峙,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现实,辛弃疾词中抒发的英雄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源于词人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B项正确;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与“天下英雄”和历史使命不符,A项错误;个人经历的艰难坎坷不是辛弃疾英雄

10、情怀的主要根源,C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与“历史使命”和“天下英雄”的主题不符,D错误。10. 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明代中后期,戏曲的流行是因为A.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B. 京剧等戏曲元素的广泛传播C. 社会等级观念的日益淡化D. 官府以教化百姓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结合所学

11、可知在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戏曲成为人们的重要娱乐项目,所以戏曲流行是为了满足当时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A;京剧是清朝才出现,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等级观念,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官府教化百姓的手段,D错误。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这表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A. 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 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C. 使人类的研究视野深入到了微观世界D. 解释和预见了自然界运行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牛顿的物理学分

12、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可知,牛顿的物理学成就不仅对科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解放人们的思想,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物理学成就被应用于物质世界和思想知识领域,不能体现社会各界的态度是普遍推崇,故排除B;量子论使人类的研究视野深入到了微观世界,而不是牛顿的理论,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牛顿物理成就对物质世界、对思想意识的重大影响,而没有具体解释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故排除D。12. 达尔文逝世后,英国报纸呼吁把他与牛顿等人葬在一起。报纸认为达尔文要比已埋在那里的许多政治家更属于那里,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

13、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A.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B. 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C. 促进人口的大幅度的增长D. 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日常政治的喧器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否定了封建神创理论,故B项符合题意;A指的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论述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思想方面的影响,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13.

14、 经济史学家兰德斯认为:“工厂不是扩大了的工场,它使用了动力机器在英国,工厂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欲望,而在于动力,即机器和引擎。在拥有这些东西之前,我们不可能有工厂,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们克服分散生产的成本优势。”这反映出A. 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自然过渡B. 传统手工生产迅速退出历史舞台C. 技术变革是工厂制兴起的前提D. 工厂制继承了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工厂不再是工场,并且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机器和引擎,这说明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是工厂兴起的重要前提,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工场向工厂过渡是通过动力机器来实现的,而不是自然过渡,故排除A;传统手工生产是逐渐被大机器生

15、产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迅速退出”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制度对传统生产组织形式的突破和革新,而不是继承,故排除D。14. 计算机与网络是继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又个信息存储与传播的伟大创造,称为第五次信息革命。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但是,总体来看,目前互联网时代尚不能显著带来人类A. 阅读方式的改变B. 文化信仰的改变C. 沟通方式的改变D. 出行方式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信仰是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相当长时间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文化信仰。如儒家思想文化,它不仅

16、是古代的主流思想,而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它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再如西方宗教在现今仍是大部分西方人的信仰,他们的文化信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因而互联网尚不能显著改变人们的文化信仰;互联网通过革新技术,创造出电子阅读、滴滴打车、网络聊天等生活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显著变化,故A、C、D项错误,因此选B项。15.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体现了魏源A. 极力反对满汉贵族统治B. 否定西方政治制度,维护天朝上国C. 力求废止闭关锁国政策D. 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为以夷攻

17、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体现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说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故选D;ABC的内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16.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A. 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 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C. 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 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答案】A【解析】【详解】胡适强调在对待现代文化时候,不能突然置换,而应当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致、协调的发展,说明胡适认为传统文

18、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两者不可分割,A正确;B错在“全面”,排除;胡适的言论是在寻找新文化运动如何有效进行的方法而非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排除C;胡适的落脚点是考虑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而非弘扬传统文化,排除D。17. 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新政权保障国民皆平等且有参政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A. 界定革命对象和选择革命方式的问题B. 如何推翻旧政权和创建新政权的问题C. 实现国内和平后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D. 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用革命的

19、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如何推翻旧政权清政府和创建新政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故选B;A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8.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A. 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D.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

20、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让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报刊中关于劳工的话题增多,故答案为A项;近代中国社会,工人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政治地位没有上升,排除B项;这种现象只能说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已经成熟,排除C项;当时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19. 1929年,周恩来对前来汇报红四军工作的同志表示这里头很多新鲜的办法和经验都是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的确别开生面。照这些办法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很有把握发展壮大。周恩来这一表态从侧面反映出A. 中心城市暴动的

21、道路遭到批判B. 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C. 中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指挥D.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由此确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周恩来肯定红四军的办法和经验,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周恩来对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的肯定,故选B;材料反映出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肯定,无法体现批判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排除A;材料肯定红四军创造性的办法和经验,并非服从共产国际指挥,排除C;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排除D。【点睛】20. 英国金融

22、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第二次创业高潮相关的一组文章最有可能是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B. 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创业高潮是在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就可以试,就可以闯,B项的两篇文章符合题意要求。标准只有一个,显然与1978年的真

23、理标准讨论有关,A项不正确。C项与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运动有关,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排除C、D两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1.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0年4月24日倾力打造的名为“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该展览纪念的科技成就让中国 A. 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 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 国防能力大大增强D. 打破大国的核垄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永远东方红”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次展览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而“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

24、时代,故选A;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卫星技术并没有领先美苏,故排除B;原子弹试爆成功,大大增强了国防实力,打破大国的核垄断,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没有起到这些作用,故排除CD。22. 1953年,两位著名史学家对古史分期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则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两种主张各有赞同者,且争论很大。为此,毛泽东提出对历史学的分期应遵循A. “苏联模式”B. “古为今用”C. “百花齐放”D. “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郭沫若和范文澜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节点的观点差异发生争论,而对于历史学中的争论,毛

25、泽东主张“百家争鸣”,即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D正确;苏联模式主要指的是经济建设,排除A;古为今用并不适用于解决史学研究争论,排除B;“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文艺领域,排除C。23.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 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 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C. 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 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的知识分子数量大

26、幅增加,并扫除了大量文盲,说明新中国重视文化教育,主义增强文化软实力,故选A;“构建了完善的培养体系”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排除C;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力,不是发展文化教育,排除D。24. “在作家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则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材料中作家所属的文学流派与下列作品一致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作品批判现实社会,是现实主义作品,B正确;A、C是浪漫主义作品,排除;D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25. 二战期间,德国将侵略波兰的战役拍成故事

27、片,取名为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1947年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的电影,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 东西方存在着严重文化差异B. 电影的政治功能凸显C. 电影的制作受意识形态影响D. “冷战”兴起与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德国通过电影打击挪威的斗志,英国使用同一部电影激发反法西斯意识,美国通过电影打击苏联和共产党,说明凸显了电影的政治功能,故选B;德、英、美都属于西方国家,不能体现东西方之间的差异

28、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排除AC;火的洗礼(或苦难的一幕)出现在二战期间,此时冷战尚未兴起,D项仅反映了部分题意,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 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

29、破偶像, 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 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 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 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的主张及蕴含的思想价值。(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答案】(1)伦理信仰:忠

30、、孝。主要措施:设立五经博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思想价值:强调个性解放;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3)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进步性: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详解】(1)伦理信仰:根据“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是忠、孝。措施: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设立五经博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2)思想价值:根据“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

31、人自决。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可知王阳明心学注重个人思想解放,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位。(3)主张:根据“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概括得出。进步性: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的影响分析回答。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

32、楷模。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它们掀起了物理学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牛顿学说对

33、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这两大支柱的形成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答案】(1)影响:为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背景:19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挑战。原因:爱因斯坦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普朗克的量子论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两者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改变了人们认

34、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得出为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得出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根据“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得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根据“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得出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19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挑战。原因:根据所学可从

35、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郞克量子理论的影响进行概括。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 魏源、徐继畬等分别编译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主张“师夷长技”,可是,清政府并未从战败中清醒。19世纪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交困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设立新式 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创办近代海军,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自强”“求富”化为泡影。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资本主义,皆因封建势力

36、的强大而未能如愿。1915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新文化 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打倒孔家店”,形成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儒学以及北洋军阀的专 制统治仍未受到根本撼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在各种思想的碰撞 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特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原因。【答案】(1)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

37、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探索。【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后,在各

38、种思想的碰撞 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可知,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根据题干主旨以近代西方人学习西方的目的看,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接受历程 ,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原因:从时代背景看,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因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学习西方,是因为西方思想的传播;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供了经济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主观角度分析,向西方学习离不开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