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94.50KB ,
资源ID:89329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32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孝感市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7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一模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A.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周朝初年的政治特征。分析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可见,材料反映了周公一方面进一步推广分封制,另一方面平定叛乱、设立政治、礼乐制度,反映了西周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故选C。材料仅突出了周公辅政的作用,且西周并没有建立集权

2、政治,故A、D错误;B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宋朝宋太宗时期国家在科举制的政策上对工商业子弟及其他人员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放宽限制,可见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明宋朝科举制相关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B。宋朝科举制的规定只是针对部分工商业者子弟所作的调整,故A、C

3、错误;此时科举制仍采取考试的选拔方式,故D错误。3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宦官专权相对于唐朝尤为严重,尤其是明朝晚期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甚至出现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的局面。可见明朝时期宦官借助高度强化的皇权专权乱政,从本质上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更趋强化,故选B。A、C均不符合明朝的史实,D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4

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针对人心逐利,司马迁又说:“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着与之争。”这反映出司马迁主张A.由政府管理经济活动B.继续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C.按照自然规律开展经济活动D.官民共利促进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司马迁进步的经济思想。分析材料信息可见,针对天下之人逐利的思想,司马迁主张因势利导、加以引导规范,即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经济活动,推动商业的发展,故选C。A、D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最下着与之争”体现了司马迁明确反对汉初的抑商政策,故B错误。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5、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在发财致富后,一方面耗费巨资投身仕途,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投入购置田产、修建祠堂等非生产领域。可见生产资本的缺乏,导致商品经济得不到突破性的发展,只能成为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经济的补充,表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动力,故选C。A、B均

6、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突出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而非封建伦理问题,故D错误。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向全国辐射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重心在东部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从地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沿线并没有丝织业中心;丝织业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关中地区丝织业中心并不多,故A、B两项错误。C项不能从图中得出,C项错误。故选D。7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

7、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事路线。材料中的“1938年底”即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改变前一阶段单纯的阵地战、防御战的军事方针,在军事上明确提出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规军队相配合,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敌人的兵力等方针。可见国民政府的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故选B。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由于受其阶级立场的影响,始终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故A错误;C、D

8、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8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快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913年相对于1895年,中国进、出口均有大幅度地增长,其中进口货物类型中生产资料占15%,出口货物中工业品占4%,可见中国近代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较快,故选A。在中国进口货物中,生活消费品的份额较大,受制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故B错误;C、D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9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

9、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的比较。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成为近代前期的两次工业化浪潮。洋务运动受到清政府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影响和推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与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发展民族工业政策及北洋政府奖励实业措施相关,故选A。B、D所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故C错误。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就中国

10、是走“统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产生争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主要背景是因为当时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C.南京政府大力倡导D.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美国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德国、日本采取了超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因此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中国走“统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争论,可见上述争论产生的背景为西方经济危机危

11、害严重,故选A。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的发展,故B错误;C、D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11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

12、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反映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故选B。A、C、D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2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报告所指出的历史现象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影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材料反映了面对1959至1961年经济的严重困难,1961年我国农村出现部分干部和农民变相地恢复单干,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父子队”等家

13、庭作业的生产形式。上述现象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故选A。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一五”计划期间,故B错误;1960年起的国民经济调整不涉及生产组织形式问题,故C错误;此时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仍在不断发展,故D错误。13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台湾问题。材料中1975年中国艺术团赴

14、美巡回演出,因节目歌词中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被美国国务院要求取消相关的曲目,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对,可见美国坚持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故选D。A、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此时中美尚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C错误。14公元前 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材料反映出A.雅典公民大会被个别人操纵B.雅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C.梭伦改革的弊端十分突出D.雅典民主体现了毎

15、个公民的意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尽管尼西阿斯极力反对出兵西西里岛,但公民大会还是通过了出兵的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指挥官之一,最终其忠实地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且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可见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故选B。A、D所述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初,故C错误。15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16、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马法突出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包括继承权、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财产所有权等,体现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故选D。李悝的法经和罗马法内容均较广泛、全面,均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故A错误;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罗马法并不能反映主权在民思想,故C错误。16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的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发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A.反对

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英国革命后状态“有可能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主张以法制限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即反映孟德斯鸠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故选B。材料并未反映孟德斯鸠反对英国革命的态度及三权分立思想,故A、C错误;D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172016年9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推翻了总统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911法案”是由国会起草的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家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一部法案。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总统

18、可再次给否决该法案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将被迫辞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国会拥有复议权,若国会2/3通过,法案即自动生效,故选A。B、C、D均不符合宪法的内容,故排除。18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A.异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图表信息可见,1929年之前美国的社会离婚率不断增加,到1929年至1930年离婚率

19、大幅度降低,可见经济危机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故选D。A说法与材料信息相悖,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C不能反映主要问题,故排除。19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航海条例的颁布C.代议制的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近代化的开端。材料中有人在研究近代史时提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与近代政治民主化要求相悖。新航路开辟之前葡萄牙、西班牙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开展了远洋探

20、险活动,推动新航路开辟的进程,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故选A。航海条例的颁布适应了资本主义的英国与资本主义的荷兰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故B错误;资本主义代议制否定了专制王权,故C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故D错误。20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分析图表信息可见,20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同时中收入国家在70年代之后工业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只有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有所波动。可见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比重下降,反映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选C。A、D在图表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的工业比重问题不同于工业发展水平,实际上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故B错误。21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22、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进行时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攻占冬宫之后D.四月提纲发表前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材料中列宁所提到的“资本家政府”即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反映了列宁主张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可见这个时期为四月提纲发表前后,故选D。材料中列宁发表的讲话应在二月革命之后,故A错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均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群众已放弃了对临时政府的幻想,故B、C错误。22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

23、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1932年”,即处于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有大量的外国专家,其中美国工程师就有1700人,同时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分别占两国机器出口量的50%和90%。可见西方各国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24、故选C。A所述过于绝对化,B在材料中无体现,D与材料的角度不符,故排除此三项。23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比关系。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A.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B.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C.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D.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的演变。材料反映的大国交战函数,揭示了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受两极实力的悬殊

25、、多边与双边实力悬殊的影响。由于受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的影响,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地避免正面交战,故选A。大国发生直接交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国实力发生变化未必能引发热战,故B、D错误;20世纪的战后初期及两极格局结束后并不是处于美苏争霸之下,故C错误。24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性的城市则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图片折射出A.世界性港口发展史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可见

26、,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口的繁忙见证了此时荷兰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898年英国伦敦的地铁,反映了19世纪末英国仍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20世纪中期美国纽约的摩天大楼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极度繁荣及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状况;21世纪初上海陆家嘴体现了本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以上图片折射了近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故选D。A不能反映其中的突出问题,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经济全球化指整个世界经济形成密不可分的经济整体,与上述图片信息不相吻合,故C错误。二、综合题:共3题25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

27、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代贯彻“由胎养到祭祀”主要是指慈幼。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

28、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日益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材料三

29、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二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及其严重地步。工党政府采取“福利国家”政策,这对于消除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生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国家”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它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这个问题发展为“英国病”的新病因。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济

30、贫政策和英国福利制度的共同目的,并概括其实施过程中体现的相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与宋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相同特点: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制度予以保障;国家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因救济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救济措施。(2)不同影响:在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上效果更为显著;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和福利观念。原因:“二战”后英国的社会矛盾尖锐;执政党为了取悦于民众;西方资

31、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的深入增强了维权意识。(3)认识:福利水平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制度既要照顾眼前利益,又要着眼长远发展;福利制度要适时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福利的形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救济政策和近现代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宋代关于“由胎养到祭祀”的法令规定、设立的专门机构、救助对象及其社会救助的内容和材料二中英国1601年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相关的内容规定的理解,结合两者出现的时代背景比较迁移、概括归纳宋代的济贫政策和英国福利制度的共同目的,即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根据上述信息概括总结两者

32、实施过程中体现的共同特点,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制度予以保障,国家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因救济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救济措施等。第(2)问,依据材料二法令颁布的背景及内容及材料三中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社会作用、政治影响及其出现的财政、社会问题等负面问题的分析理解,对比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概括英国的福利制度相对于宋代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根据材料三中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福利制度及其不同影响的原因。第(3)问,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的信息,认识与理解古代中国救济制度的所采取的形式、近现代英国福利制度的调整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结合现实问题概括总结对社会救济和社会福

33、利制度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就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网络运动过程,另一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一个西方冲击、东方反应的互动变化过程,没有西方扩张这一“外生变量”,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请解读上述材料及图示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答案示例】示例一:(从近代化原因的角度)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大肆对外扩张。为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

34、中国先后发动了几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国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深受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影响。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始救亡与近代化的探索。(列举史实:举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潮流均可)示例二:(从列强侵略扩张的客观积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列强的侵略扩张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发生。(促使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思想启蒙、社会生活习俗变迁、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列强的侵略扩张引发中国社会革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冲击腐朽政

35、治统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导致新兴阶级力量产生、成长,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示例三:(从列强侵略扩张消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阻碍了中国的近代代进程。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边缘化。(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压制民族工业,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西方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衰败化。(传统经济遗到破坏,但未有变革;列强勒索赔款、商品、资本输出,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控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示例四:从“建设”与“破坏”两个角度评价列强侵略的影响。依据示例二、三。【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内外

36、因素及相互作用。材料中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大变革包括中国近代化是内外因素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网络运动的过程;另一美国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模式是东西方互动变化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西方“外生变量”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必要条件的作用,同时图示反映了外在与内在、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相互作用及其具体表现。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示信息,认识理解其中包涵的主要观点及具体表现的内容;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概括归纳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外因素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任一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论证,或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近代西方列

37、强对华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阻碍了中国的近代代进程,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起到建设性及破坏性双重作用;再次,结合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及其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分析论证任一观点,表述成文。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由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

38、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

39、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人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

40、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中国:皇帝的权力由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满族贵族由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由专权到权力移转军机处,直至该机构被撤销。英国: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内

41、阁由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到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和近代之初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清初承袭明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到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再到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及其最终结局信息的理解,概括总结出清朝前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巩固及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发展的相关信息,概括总结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包括君主权力的受到限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政党政治的发展等。第(2)问,依据两则材料中两国政治制度变化信息的理解,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概括当时的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