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现代中国1.右图是19592008年西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变化示意图。从政治角度看,图中两个总产量逐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B.多党合作制度在西藏确立C.西藏地区完成三大改造D.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的发展2.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1946195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体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是A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
2、系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3.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C新民主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
3、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5.“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6.右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做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4、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7.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8.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因素包括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A B C D 9.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
5、、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10.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11.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代行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B人民民主原则最早
6、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C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随着新中国建立就开始实施D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12.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试卷答案1.A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所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地区获得了
7、快速的发展,粮食产量也逐年上升。故应选A。2.B新中国的外交。重点思考为什么当时中国援越“要多少给多少”、“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我们是一家子”,这体现了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选B。 3.C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据所学,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颁布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4.B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C、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B。5.D亚非会议。使美国 “头痛”的是亚非会议而不是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8、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亚非各国的普遍赞同,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这使与会观察国美国破坏会议、妄图继续干涉印度支那的阴谋破产。故选D。A项明显与材料“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不符;B项并未涉及到周恩来的宣传等信息;C项与材料“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不符。6.A新中国政治建设。由材料中“选票”“1954年”等信息可以判断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D新中国外交。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抨击美国的文章越来越少,反映了中美关系逐渐的缓和,故选D。8.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中美建交是1979年,所
9、以不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排除。所以答案选B。9.B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平等精神。故应选B。10.A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新中国外交并未取得巨大成就,但建交的国家并不是没有,所以美国并未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但是却的确能表明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11.A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析选项,A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协的这一职能就此结束;B说法错误,早在第一次政协会召开就体现了这一原则;C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实践,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D说法错误,宪法使我国的根本大法。故应选A。12.C万隆会议。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