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5.89KB ,
资源ID:8929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2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_人教新课标.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_人教新课标.docx

1、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人教新课标 (一)“间”字读音小考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代表名作,被选入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关于首句末字“间”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人教版的教参上注明的音是第四声,音同“见”。我觉得这个字的读音需要商榷。 古代诗词作品常涉及到的“押韵”和“平仄”。很多老师认为泊船瓜洲的韵脚字是“间、山、岸、还”,而且从韵脚上分析无论“间”念第一声还是第四声都是合韵的,其实不是。古人作诗讲究音韵合辙,而且韵脚的字不得随便取,必须要在同韵中取得。而且韵有标准,这标准就是“平水韵”和“广韵”。 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

2、就是各种韵书。但在隋代以前,还没有这种韵书。从隋代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之后,唐代孙愐编撰唐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广韵,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宋代丁度等还编撰了集韵。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也已佚失。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跟宋同时代)王文

3、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作为作诗吟词的用韵规范书。 王安石作泊是在熙宁八年春二月,也就是公元1075年,在广韵之后,“平水韵”之前。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至于王安石取法哪本韵书不得而知,至于此“间”字读音一一分析如下: 1.广韵中“间”字音为“古莧切,去襇,見”,去声,念第四声。 2.平水韵中“间”有两种读音,一种是“上平十五删”;另一种为“去声十六谏”,意思是“间隔”。“山”

4、为“上平十五删”;“岸”为“去声十五翰”;“还”为“上平十五删”。 3.从意思上来看,“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字普遍有两种意思:一作“距离”解,是“京口和瓜州只隔着一江水的距离”的意思;另一作“间隔”,有被动之意,是作“京口和瓜州被长江水间隔开来”的意思解。从意思上看两者俱成立,也暂无定论。 4.从诗的格律上来看,泊是一首七绝诗,有严格的音律、平仄规定,其中二、四句必须押同韵。“山”和“还”同押“上平十五删”韵。因此也无法判断“间”的读音。 七言绝句有四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泊船瓜

5、洲的平仄如下: 平仄平平仄仄(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首句是平起入韵,末字应为平声入韵。那么应该年做第一声。那么全诗押韵都押“上平十五删”,全诗平仄工整,合辙合韵。如果作“去声十六谏”,那么首句变“平仄平平仄仄仄”与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合,而且首句末尾出现三个“仄”声,这与“三平调”(句中末尾出现三个连续的平声)一样是古诗中不允许的。所以,从格律上来说,“间”在泊中取平声是比较妥当的。 5.从字形上分析,“间”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说文中说“隙也。从門从月。會意,亦形。”徐鍇说“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隙也。” “閒”

6、在广韵中为“古閑切,上平山”,“平水韵”属“上平十五删”。所以也不会是第四声。诗句中有“明月”字,表当时应该为有月光的晚上,这样“间”作“閒”的意思是很说得通的。可以想象的是:在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晚,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在皎洁的月光下,一江春水泛着银色微波缓缓东流,瓜州对岸的京口被流泻的月光照得春色如黛,远处山峦起伏在夜色中隐隐可见。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百感交集,禁不住诗兴大发,遂写下此传世名作。 (二)“绿”字小考 提起这首诗,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学习点是诗中的“绿”字。这个“绿”字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学习价值早已成为这首古诗的精髓,“得一字而得全境。”文有记载王安石作此诗前后改此字十余次

7、,终录“绿”字,一时成为佳话。今课堂之上也多有老师以此为例教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把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一同列为古代凝词酌句的典范。 在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中有详细记录,原文如下: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整诗新颖别致,情思宛然应得益于“绿”字,内涵深永,极具表现力。加之“又”字做起情铺垫,将时光交错,年岁更替,物是人非倾注笔下,一“绿”字大有挥笔革去从此人间换新颜之意。此诗所以能“超然迈伦,能追逐

8、李、杜、陶、谢”(许彦周彦周诗话),正得力于此。所以,一个“绿”字,使荆公王安石的这首诗大为生色。 或许是对此字的独特钟爱还是以为得意之笔,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再次用到此字:“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中再次用同样的手法用了“绿”字:“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书一诗成于元丰年间(10781086)王安石晚年闲居江宁时期,送和甫一诗成于元丰年间(1082年),两诗都为诗人晚年之作。书诗中“绿”似有欢快之意,或为实指。而送诗中“绿”却有悲凉之意,凄清冷苦漫无边际。“和甫”王安石之弟

9、,“吴氏女子”即王安石长女,嫁吴安持,从夫姓,故称“吴氏”。起句借景抒情,托物起兴,读“荒烟冷雨”,更觉悲从中来。句中着一“助”字,实写环境之用,大有深意。而此等情境,与送女过江之时竞如此相同,不禁想起长女,内心更增悲慨。金性尧先生评曰:此诗“当是元丰五年(1082)作。诗人已入暮年,因送弟而思女,之所以感人,就因为用最真实感情写下的”。 泊中“绿”是继往开来,旧貌换新颜;送和甫中“绿”是念旧往事,叹往昔之不可追。虽同用一字,其意全然反之。 “绿”字活用并非王安石首创,与泊中非常类似的就有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所作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晴新莺百啭歌中“春风又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此句和“春风又绿江南岸”实在是太相似了。另有丘为作题农父庐舍有“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此三人皆用“绿”,唯王荆公之句流传甚广耳。 【注】泊船瓜洲创作时间 本文认为泊的创作时间是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罢相十个月后,又被宋神宗重新起用,从江宁赶赴汴京途中所作。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