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二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三课 明治维新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背景过程及内容地位及影响倒幕运动前的日本社会3、阶级矛盾:2、经济方面:1、政治方面:4、民族矛盾:闭关自守、封建落后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农民、资产阶级、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美国率先打开大门,列强纷纷侵入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焦点。第一课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三个进一步)(内忧)(外患)幕府统治进一步动摇德川幕府的统治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第二课明治维新的背景 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
2、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为维新的开展提供前提;1、政治:倒幕运动的成功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3、阶级关系:人民贫困,进行反抗斗争;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地位;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3、外部原因:西方列强侵入日本,统治危机加深。角度:内忧外患政治前提1),建立中央集权;2)废除 ,宣布“四民平等”1)改革 ,实行统一货币 2)进行 改革 3)改革地税 4),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实行 ,建立新式军队 军人接受 教育 1)派遣、翻译西方著作 2)建立近代教
3、育体制 3)西化 明治维新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武士道义务兵役制生活习俗留学生殖产兴业土地制度币制封建等级制度废藩置县第三课政治方面:除旧布新经济方面:发展新经济文化方面:倡导“文明开化”军事方面:建立新军队第三课特点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特点动用政府力量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大力倡导并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同时进行教育改革!特点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第四课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政治: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 经济:改变
4、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文化:近代文明的传播改变了日本文化落后的面貌 国际地位: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第四课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明治维新幕府和德川幕府黑船事件藩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自由民权运动日本帝国宪法江华条约(试一试)明治维新的含义 1狭义:是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明治政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天
5、皇名义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告废除幕府制,设立以天皇为首的政府);2广义: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史学界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3教材解释为:幕府被推翻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过程。日本的幕府时代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从公元1192年至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最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
6、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治机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日本武士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
7、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材料一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日本历史上的这种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称为幕藩管理体制。阅读教材106页及其下列材料,思考材料2结合材料谈谈日本的封
8、建等级制度是如何规定的?你如何认识?答案提示: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中。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是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阶级。大名是将军分封的封臣,他们从将军那里得到的封地叫藩。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和税收的大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武士是将军和大名豢养的家臣,从将军、大名那里得到封地或禄米。被统治阶级主要是农民。介于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是封建特权商人和高利贷者,各等级界限森严。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
9、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维持生计。”武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另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页被送进当铺,或是出卖求钱。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当时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决定当时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这种关系的原因?当时武士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以上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提示:商人致富,地位提高,封建统治阶级在
10、经济上倚赖商人说明商人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发生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武士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由幕府的统治基础逐渐成为反抗幕府统治的力量。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变率。材料一 江户时代的手工工场材料二德川幕府幕府以前,日本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到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锋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势力。德川幕府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防止外来势力的侵入和藩
11、国势力的发展,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幕府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结合教材107页第二自然段及其上述材料回答:你认为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在哪些方面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提示:国内市场:幕藩管理体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治地位:封建等级制度对工商业者歧视读图并阅读材料1853年黑船驶抵浦贺港封闭环境下的日本沿着农业社会的轨道发展,而此时经过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不断向东扩张,渐渐迫近日本。1853年,美国人佩里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该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随着该事件后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对幕府统治不满的阶级或阶层有哪些?
12、答案提示:黑船事件,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和一些大名、中下级武士等材料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材料二请回答:面对材料一中的状况,西方商人采取了什么举动?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同材料一有什么关系?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西方商人利用日本市场和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的差额,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现象:米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关系:西方商人在日本套购黄金,造成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引起
13、经济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材料二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来处社会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中,甚至商人中已有人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材料三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很贫穷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
14、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上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社会经济怎样的变化?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提示: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已经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的力量。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重要进步作用,而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只看到它的某些消极因素。阅读第一课内容,你认为为什么说幕府出现了统治危机?一、内政:封建等级制度激发阶级矛
15、盾 二、外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 三、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四、政治:社会矛盾的尖锐化。结合教材第2课内容,探究以下问题:井伊直弼是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辅佐将军政务的最高官职)。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樱田门事件阅读教材110页,说说武士为什么要刺杀井伊直弼?材料一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
16、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材料2请回答:据材料一回答,“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尊攘派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在“尊王攘夷”运动口号中,中心口号是什么?“尊王攘夷”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程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二中的人物是_,曾在“尊王攘夷”运动中组织了_,抗击西方侵略者。“尊王攮夷”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刺杀井伊直弼事件或“樱田门事件”。尊攮派得到一些不满幕府统治的武士的支持,富农、手工业场主和商人等日本其他社会
17、阶层也纷纷响应。尊攮派是为“攮夷”而尊王,攮夷是中心口号和中心活动。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借用比幕府地位更高的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他们除“尊崇皇室”和“击攮夷狄”的大义名分之外,找不出其他更合理的反抗依据,这就是“尊王攮夷”口号局限性的所在。换言之,它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也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高杉晋作“奇兵队”,原因: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许多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要求改革现状。结合日本的社会状况
18、和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为什么是由武士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材料一 如不准备兵力,张起声势,显示大计已定,来为朝廷尽力,就很难打开局面。材料二 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尽天下公议,仰承圣断
19、,齐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1867年德川庆喜上奏朝廷书请回答: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中德川庆喜为什么会这样做?答案提示:主张加强军事力量,使国家强大,以挽救日本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日本,日本正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民族危机严重。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取得讨幕密旨,举兵讨伐幕府;幕府为使倒幕派失去举兵倒幕的借口以及为了保存实际权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材料二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
20、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中下级武士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武装倒幕试分析倒幕运动胜利的原因?倒幕派走向联合,实力强大;豪农富商及部分大名积极参加;利用天皇名义,舆论倾向倒幕派一方;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主观:客观:幕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农民市民起义暴动,严重动摇幕府统治基础;西方列强基本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尊王攘夷与武装
21、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根据地都是西南强藩不同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胜利。材料一 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
22、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材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答案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了衰败。转变原因: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了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结合教材第3课内容,探究以下问题:幕府统治被推翻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希望改革日本社会,实现富国强兵。但是,明治政
23、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因此明治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藩国对中央的威胁。人民教育出版社明治维新阅读教材114页第一部分和下列材料:回答:为此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并把大名迁到东京。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也为明治政府其他改革措施的施行创造了条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政府用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这些人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
24、本家。而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做工谋生。从而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材料一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币制改革(1871年)】。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土地改革(1872年)】。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地税改革(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的条例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请回答:依次说出明治政府为什么要进行上述改革?各有什
25、么积极意义?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的改选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么?材料二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上述两个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将发生怎样的转变?结合教材114115页教材内容及其下列材料:答案提示:通过币制改革统一货币,稳定物价和市场,为地税改革创造条件进行土地改革是因为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
26、优劣情况。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将由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图片1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土地改革地契:土地所有权的凭证。说明幕府时代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近代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的承认,大大激发了他们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图片2 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国营示范工业明治政府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初期,充分利用国家的力量建设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图片3 明治时期的大阪纺织厂民间兴办工业。这是19世纪80年代,由一些华族投资成立的日本最早的民营的采用蒸汽动力的机器纺织工厂,说明日本
27、工业开始由国营示范向民间兴办转变。观察课本P115 三图 反映了怎样的趋势土地改革国营示范工业民间兴办工业。阅读教材115页第二、三、四自然段并结合下列材料思考材料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请回答:试从主导力量、推进的步骤、企业的归属等方面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提示: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史
28、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挟小、费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材料一 1872年日本政府以最高行政长官太政官的名义颁布了一份学制令,主旨在于培养“治产昌业”之才,其序文强调建立新型学校和新设学科,普及教育,“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材料二 1880年,天皇侍讲元田永孚以根据天皇巡视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以天皇名义颁布了一个教学圣旨,其内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在小学生中进行传统的“德育”训练,在学堂中悬挂古来的忠臣、义士、孝子、节妇的画像,培养小学生对仁义忠孝产生“自脑髓而发的感觉”;二是批评当时的教学有“高尚的空谈”倾向,在课堂上高
29、谈自由、民主、宪政,对于日后将务农、经商、做官的学生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反而会使一些人自夸学识,轻侮官长;三是多教致用之学,使受教育者长大以后可以谋生、利国。材料3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倡导“文明开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回答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答案提示:培养学会和掌握西方科技的人才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
30、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西方。看法:这些做法革除陋习,促进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出现了“全盘西化”的不良倾向。(在社会风俗变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阅读教材建立新军队部分并结合材料:材料一 1873 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在征兵告谕中宣称:国家如有灾患,人人皆须有份,是故各尽心力以防灾患,则为一己防患之基。苟有国,则有兵各,有兵各,则人人须服其役。西洋各国以数百年余之研究实践而定兵制,故其法极为精密。然而政体地理有异,不可全部沿用之。今者应取其所长
31、,补古昔之军制,各陆海二军。全国四民凡年满20岁者,皆应编入军籍,以备应急之用。材料二1871 年,山县有明亲自参与制定了军人“读法”七条。要求日本军人务须做到“忠节、信义、勇武、素质、服从”等几项要求。1878 年,身居陆军卿要职的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将“忠实、勇敢、服从”三条作为“维持军人精神的三大根本”,竭力向士兵灌输武土道精神。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答案提示: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欧美国家建立的一支近代化的常备军。不同: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
32、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1.有选择 又侧重的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2.向西方学习的规
33、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3.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人才 4.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武士道精神(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明治政权有意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准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却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样做的结果,是最终把日本造就成德意志帝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怪物。明治维新失误引出的历史教训。感悟历史背景材料:明治维新主要是解决经济问题,将日本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向近代化工业国转变。自
34、由民权运动是明治维新后期开始兴起的运动。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旧的政治体制。明治初年,德川幕府奉还版籍,结束了六百多年的将军架空天皇的政治体制,建立天皇大权独揽的新政体。在明治维新后期,由于日本的文明开化,很多日本人接触了西方列强的各种政治体制,一些知识分子萌发了要求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愿望。同时由于明治维新时期社会转型导致的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还有工业化建设时期为了筹款而增加的大量苛捐杂税,都引发人民不满。因此有了自由民权运动,要求日本模仿西方建立民主政治。明治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宪法?并指出这部宪法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影响?答案提示: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突出特点:主张“天皇主权论”,实行
35、君主立宪制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影响: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日本天皇制度。探究、阅读材料材料一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
36、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
37、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答案提示: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大力引进人才,实行殖产兴业;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出现了分歧。目标:建立一个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强大的日本。结果: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阅读教材120页并结合下列材料: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的社会经济原因。答案提示: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