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导学案设计人:李雯 授课人:七年级语文组 审核人:黄海 辛钰 学习目标:1. 品析文言文,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重点)2. 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难点)3. 理清文章内容,当堂背诵全文。(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初读课文1.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 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2、,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3. 预习反馈,辨字识音: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西蜀( ) 何陋( ) 调( )素琴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水 / 不在深,有龙 / 则灵。斯是 / 陋室,惟吾 / 德馨。苔痕 / 上阶绿,草色 / 入帘青。谈笑 / 有鸿儒,往来 / 无白丁。可以 / 调素琴,阅 / 金经。无 / 丝竹之乱耳,无 / 案牍之劳形。南阳 / 诸葛庐,西蜀 /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 之有?(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根据内容
3、疏通文意,学生合作翻译,教师和集体最后纠正。二、学习探究:主问题1:文章中哪句话可作为中心句?刘禹锡的陋室简陋吗?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陋室不陋?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3分钟)互学要求:(1) 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3分钟)(2) 综合归纳,由组长指定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共识。(3分钟)展学要求: (1) 走上讲台,小组展学,组长主持,4号和1号回答第一、二问,4号先展示,1号补充;3号和2号回答第三问,3号先展示,2号补充,三个问题展示完毕后,全班同学进行补充或者质疑。 (2) 抬头挺胸,面向全班,脱稿讲解,声音洪亮。主问题2:
4、文章结尾处提到了“诸葛庐”、“子云亭”还引用了孔子的话是为了表明什么?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和品质呢?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3分钟)互学要求:(1)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3分钟)(2)综合归纳,由组长指定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共识。(3分钟)展学要求:(1)走上讲台,小组展学,组长主持,4号和1号回答第一问,4号先展示,1号补充;3号和2号回答第二问,3号先展示,2号补充,问题展示完毕后,全班同学进行补充或者质疑。(2)抬头挺胸,面向全班,脱稿讲解,声音洪亮。三、点拨写作手法、当堂背诵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5、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达标检测: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义。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2、 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 )3、 本文是一篇铭文,句式整齐,请找出押韵字,对偶句。课后反思: 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