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开阔了百姓的眼界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A B. C. D. 2、“情景模式”是常用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商人乘坐有轨电车谈生意 B.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C.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D.同盟会会员用无线电话联络总部3、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
2、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路轨并抛入大海。这段史料说明了A.欧美列强企图控制中国的铁路运输 B.中英两国对铁路修筑权的争夺激烈C.清政府对修建铁路的极端恐惧 D.中国民众与官府对修筑铁路缺乏正确认识4、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变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的发达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
3、。这表明上海(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6、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7、“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
4、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8、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人们出行可以坐有轨电车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人们在工作之余喜欢听听广播 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9、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 “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
5、有力证据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10、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11、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
6、的转型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趋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二、非选择题:(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将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 李鸿章(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
7、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国名在中国投资的铁路共计英国2 800英里6 420英里俄国1 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 材料四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
8、(3)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材料五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4)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D 4、D 5、B 6、A 7、D 8、A 9、D 10、C 11、D 12、D二、非选择题13.(1)变化:从反对修筑铁路到主张在中国修筑铁路;理由:与其让洋人修筑铁路,还不如自己控制铁路修筑权。实质: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2)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通过修筑铁路攫取中国的财富、运输军队延伸侵略势力,以便全方位控制中国。(3)晚清时期,列强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民国时期,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铁路主权仍受到严重损害。(4)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取得重大成就,从不重视到重视;由列强控制铁路修筑主权到逐渐由中国自主控制;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当然主观上也方便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独立,使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