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12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练习 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耒耜C铁器D青铜农具A“刀耕火种”即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所以此时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故选A项。2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犁、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C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先进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D根据材料“出土了犁、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可知,商代的青铜农具形式多样,体现了青铜文明的发达,“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

2、址”体现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青铜农具的发现,未涉及青铜农具取代木石制农具,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故C项错误。3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共出土铁范40副,87件,其中60%为农具范。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据此可知()A中国古代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传统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农用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D战国铁制农具使用较为普遍D材料“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体现出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较为普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精耕细作指

3、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未涉及,B项排除;C项指的是牛耕的使用,排除。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A筒车B翻车 C高转筒车D花楼机A根据材料“翻倒”“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该工具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B项中翻车依靠的是人力,排除;高转筒车在明清时期出现,C项错误;花楼机是织布工具,D项错误。5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许多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

4、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B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且原始社会末期也不可能有发达的纺织技术,A项错误;材料不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C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手工行业分工细致,D项错误。6下图为明代书中所绘手工提花机,其继承了汉唐以来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说明古代中国已有机器工业B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D说明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C材料“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

5、精美花样”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C项正确;手工提花机仍然是依靠手工劳动,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说明手工提花机属于官营纺织业还是私营纺织业,排除D项。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A依据材料可知,匣钵的使用是制瓷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

6、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且官窑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故D项错误。8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图所示文物能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A冶金业的先进B陶瓷业的领先C酿造业的进步D纺织业的发展A图示文物是商朝的后母戊鼎,其可以作为研究商代青铜冶炼技术的史料,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青铜器,与陶瓷业、酿造业以及纺织业无关,排除B、C、D三项。9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载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

7、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C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汉代的史书中都记载了男耕女织的内容,说明当时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的信息,排除A项;“高度发达”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是“开始确立”,排除D项。10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8、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B庄园经济进行各种各样的经营,既要经营农业又要经营商业等,所以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选B项;庄园经济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排除A项;东汉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排除C项;“完全失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磨光石器加工较为复杂。首先要将石器粗制成一定形状,然后在磨石上撒上湿沙将其外表磨光。经过磨制的石器,外形精细准确,还可按石器的用途,磨出较为锋利的刃口。因此考古学上把这种石器叫做“新石器”。制陶术的出现是原始手工业诞生的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的手段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乔明顺简明

9、世界史材料二綦母怀文,不知何许人也,以道术事齐神武。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是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但不能顿截三十札也。北史艺术列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并说明制陶术的出现有何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綦母怀文以什么技术制作宿铁刀?其刀有何特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经过磨制的石器,外形精细准确,还可按石器的用途,磨出较为锋利的刃口”“制陶术的出现物质”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

10、“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提炼。第二小问,结合“斩甲过三十札”回答。答案(1)特征:磨光加工的石器广泛流行;制陶术的发明。意义:是原始手工业诞生的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的手段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2)技术:把生铁灌注到熟铁上,熔炼成钢。以熟铁作背,用钢作锋,并用动物的尿和油脂来淬火。特长:能砍断30多块叠放在一起的胄甲片。12史记载: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这表明()A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C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A根据材料“斲(音灼)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

11、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耜、耒都是古代中国的翻土农具,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这表明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农业是在神农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13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历史的研究特别重要。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了距今5 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B由材料出土遗址“距今5 500多年”可知是夏朝之前,故B项正确;

12、材料只反映了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陶蚕蛹,体现不出蚕丝业的发源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棉纺织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丝织业的经营类型问题,排除D项。14下图直接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灌溉技术的变化 B冶铁技术进步C生产关系变化 D合作方式变化A根据图中的翻车和筒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直接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灌溉技术从人力到自然力的变化,A项正确;从翻车到筒车不能体现“冶铁技术”的进步,B项错误;作为灌溉工具的翻车和筒车,不能直接说明生产关系变化,C项错误;从翻车到筒车反映的不是合作方式的变化,D项错误。15管子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

13、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黄河流域C中原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在全国普遍使用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超过中原地区”不足以解释“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故A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农具材质的不同,与经济重心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根据材料可知铁制工具仍然没有在全国普遍使用,故D项正确。16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

14、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A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中世纪的西欧教会也占有土地,D项说法错误,排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

15、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篇材料二对于丝绸生产技术来说,其中重要的环节有栽桑、养蚕、织机、织物组织、染料及印花等自商代到汉代,织机的发展定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贡献。商代以原始腰机为主,此后逐渐发展出两种特殊的机构来。一是用踏脚板来控制织机,把手解放出来,使织机进入踏板织机的范畴;另一是提花机构,能够对所织花纹记忆存储,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我国在丝织技术中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摘编自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材料三缂丝是介于提花与绣花之间的一种特殊织造工艺,其小梭(一梭一色)的数量可根据作品需要增减,少则十数把,多则上百甚至百几十

16、把,其色泽深浅层次之丰富,近乎各色俱齐的色谱。到南宋,缂丝技术南迁。因受中国画的影响,使缂丝逐渐向欣赏性艺术品发展。有的缂丝名家就是画家,他们在织机上进行创作,以小梭运笔,作花卉、虫鸟、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莫不佳趣天成,手法细腻,色泽鲜明,层次丰富,艺术品位极高。摘编自杨丹丝绸文化(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丝织业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等信息,从“农业和手工业工具”的角度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铁制农具的出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一是用踏脚板来控制织机另一是提花机构”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自商代到汉代,织机的发展定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贡献”“重要的环节有栽桑、养蚕、织机、织物组织、染料及印花等”并结合缂丝的发展演变总结。答案(1)变化:手工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2)踏板织机;提花机。(3)历史悠久,代代相承;技术领先,不断创新;分工精细,品种丰富;工艺精美,享誉世界。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